文丨劉瀾昌
3月20日凌晨,烏克蘭無人機對俄羅斯最重要的戰略轟炸機基地之一——恩格斯空軍基地發起了規模空前的襲擊,引發連環爆炸與大火,社交媒體上的視頻顯示,基地上空騰起巨大的蘑菇云。這一襲擊不僅是一次戰術上的勝利,更是一場對俄戰略安全底線的重擊,象征著俄烏沖突已經全面進入高烈度、深縱深、無界限的“新階段”。
恩格斯基地是俄軍的心臟,是圖-95和圖-160等戰略轟炸機的核心部署地,擔負著俄軍對烏實施遠程打擊與核戰略威懾的重要職責。烏克蘭軍方并未隱藏這次行動的象征意義,烏國家安全局和特種部隊的消息源公開證實了行動,并稱爆炸目標包括彈藥和油料庫。烏軍此舉直指俄方戰術重心,釋放了強烈的反擊信號:即便俄羅斯擁有核戰略打擊能力,烏方也能在戰術層面實現“點穴式”打擊。
這場襲擊發生之際,俄烏之間的和平談判剛剛露出一絲苗頭。根據美方和俄羅斯方面近日釋放的信號,美國總統特使已就組織“非直接談判”抵達沙特,與俄烏兩方進行初步的穿梭外交,旨在摸清各方對停火協議的基本條件。這種非正式但具有突破意味的對話被視作戰爭爆發以來最有希望的一次“停火探測”。然而,烏軍此次強襲俄戰略基地,無疑為脆弱的外交曙光投下陰影。
烏方此舉雖然可視為在談判前制造“戰場籌碼”,試圖以軍事實力換取外交上的話語權,但也極有可能被俄方視為破壞和平進程的敵意行為,從而加劇克里姆林宮對“西方劇本”的警惕。這不僅可能導致俄方中止對話進程,還可能觸發更強烈的報復性軍事升級,甚至推動俄軍重啟大規模戰略空襲或遠程導彈戰役。
從技術層面看,這起襲擊再次驗證了無人機戰爭對傳統軍事思維的顛覆性。俄國防部雖宣稱擊落54架烏軍無人機,但無法否認爆炸確實發生,且未能有效攔截所有目標。烏方已非首次針對恩格斯空軍基地發動襲擊,早在1月,該基地油料儲備區就曾遭到攻擊。如今,連續升級的無人機打擊不僅展示出烏方精確打擊能力的提高,也揭示了俄方防空體系的脆弱與戰略預警失效。
這次襲擊背后的地緣博弈同樣不容忽視。俄羅斯至今尚未對襲擊做出全面回應,但其可能的報復選項已經引發各方擔憂。一旦普京認為烏方觸及戰略紅線,極有可能訴諸非對稱報復手段,甚至將核威懾再度擺上臺面。畢竟,被襲擊的不是一般前線設施,而是承載核打擊能力的戰略空軍基地。如果莫斯科因此提高核態勢警戒等級,甚至動用戰術核武器進行“震懾展示”,局勢恐將迅速失控。
而美國與北約的角色更加微妙。盡管烏克蘭稱此次為本國安全部門獨立策劃的行動,但俄羅斯斷然不會忽視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在情報與技術支持上的深度介入。若俄羅斯將此次襲擊視為“西方蓄意挑釁”的結果,其下一步反應將有可能超出烏克蘭本土,擴散至更廣泛的地緣板塊,從而演化為一場跨國界、跨領域的區域沖突。
當前烏克蘭境內局勢持續惡化,俄軍已在多個方向上發動攻勢,試圖奪回戰場主動權。烏方則以不對稱反擊方式試圖重奪戰術主導。澤連斯基政府在國內面臨政治動蕩與戰斗力消耗雙重壓力,而這場戰略性無人機打擊在激發國內士氣的同時,也試圖對外展示烏方依然具備打破戰局的能力。烏克蘭希望用這場爆炸重塑西方援烏信心,迫使美國、歐盟重回全力支持軌道,并在未來的談判桌上占據主動。
然而,無論從哪一方角度看,這種“戰略基地互襲”模式一旦常態化,后果將是難以遏制的地區安全崩塌。俄烏戰爭的前線已經不再存在,整個國土都已淪為火力覆蓋區。以無人機為先導的“零邊界戰爭”正加速全球軍事沖突范式的重塑,也使得任何原本看似安全的后方設施都不再穩固。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全球將共同見證這次爆炸到底會引發的是普京的激烈反擊,還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外交轉折。但無論哪種結果,3月20日騰空的那朵蘑菇云,已經注定成為這場戰爭新階段的標志性圖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