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女性視角做有溫度的汽車新聞
繼奧迪之后,寶馬也官宣了與華為的合作。
3月17日,寶馬中國宣布與華為終端達成合作,根據協議,寶馬將在中國深度融合鴻蒙生態,推出包括BMW數字鑰匙、HUAWEI HiCar和MyBMW App在內的數字化服務,并開發多元化智能應用與功能。
其中,寶馬與華為深度集成的HUAWEI HiCar,將于2026年率先搭載在本土生產BMW新世代車型上。
很多人會籠統地把二者與華為的合作混為一談,但其實兩個車企合作的側重點并不相同。
奧迪與華為合作的方向是高階智駕,據透露,即將推出的上汽奧迪A5(參數丨圖片)L有望搭載華為的ADS3.0,成為首臺搭載華為智駕的燃油車型。
而寶馬聚焦的是生態整合,強調的是針對用戶體驗的“軟性升級”。
寶馬官宣合作的新聞稿中,引用了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對此次合作的看法,他表示:“在中國,近四分之一的My BMW App用戶使用華為終端設備。通過與鴻蒙生態的深度集成,寶馬將為鴻蒙系統用戶全面升級車載應用和智能互聯體驗,提升高頻使用場景下的智能駕趣。”
通過這次合作,一方面,寶馬可以為使用華為手機的寶馬車主提供更好的座艙體驗;另一方面,也能向更多華為用戶傳遞友好的訊息,開寶馬也可以在車上流暢地使用華為手機。
高翔還表示,“中國正成為全球的創新引擎,通過與更多中國科技企業的共研共創,寶馬以強大的體系化整合能力融合前沿創新科技,全面開啟本土合作2.0時代。”
可能會有人疑惑,既然要與華為合作,為什么不像奧迪一樣選擇華為最拿手的智能駕駛技術呢?
在3月14日舉辦的寶馬集團新世代科技戰略溝通會視頻連線中,寶馬集團董事高樂做出了回應:“我們永遠不會把未經驗證的技術裝到車上,讓消費者去做實驗。ADAS永遠是安全第一”。
當然,這并不代表寶馬不重視自動駕駛,只是寶馬更愿意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根據寶馬近日發布的2024 年財報顯示,寶馬2024 年的研發投入高達 91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720 億元),同比增長 17.1%,占集團總營收的 6.4%,創下了歷史新高!
其中,僅僅是用于駕駛輔助技術的測試與優化的『未來出行開發中心』就投資了3億歐元,該中心可以通過模擬復雜路況與極端環境,加速駕駛輔助系統的迭代,是寶馬全球最大的測試場地。
介紹寶馬新世代車型的自動駕駛能力時,高樂表示“我們將推出的L2+++的應用比我們現在要高出一代。有很多L2+++的功能,變道、超車更加精準、可靠、安全。”
一邊與華為合作提升用戶體驗,一邊堅持自主研發深挖技術護城河,既體現了寶馬對中國市場的重視與誠意,同時也保證了寶馬對核心技術的把控力。
1
“三年磨一劍”,
寶馬的克制與自信
2023年,寶馬在慕尼黑車展上首次公開了新世代概念車(Vision Neue Klasse),官方稱這款概念車被視為2025年量產的寶馬新世代車型的提前預覽。
彼時,寶馬新世代概念車憑借所展示的全新一代iDrive、全景視域橋以及可持續的設計理念成了全球汽車愛好者關注的焦點。
此后2024年的北京車展、巴黎車展上,這款概念車依然被擺在寶馬展臺的C位,許多人開始討論,在新勢力普通18個月就能研發出一臺車的當下,寶馬花2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做研發測試,難道不怕被其他車企趕超嗎?
我想,這就是寶馬對前沿技術的克制,他們堅持科技創新的原創性與價值創造,盡一切所能確保技術能真正落地應用、交付出去的產品經過嚴苛且完善的測試檢驗。
這與新勢力用賣“期貨”的理念來賣車,是完全不同的思路。
而這份堅持,源自于寶馬對技術本能的自信。
事實上,在溝通會的前一天,寶馬發布了新世代全新智能電子電氣架構,以及全景iDrive、駕控超級大腦及革命性大圓柱電池三大核心技術,同時官宣了新世代車型將搭載全新智能電子電氣架構和三大突破性創新技術。
其中,寶馬發布的全新智能電子電氣架構,可以說是“汽車的數字化神經系統”,其算力較現款車型提升20倍,4臺“超級大腦”分管娛樂、自動駕駛、動態控制和基礎功能,實現毫秒級響應。搭載該架構的新世代車型,也是全球首個覆蓋全動力系統與細分市場的平臺,從燃油到純電,從轎車到SUV,皆可共享前沿技術紅利。
同時,三大突破性技術也是直擊用戶體驗痛點。
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由全景iDrive和新世代操作系統X組成,與國內車企卷屏幕的大小和交互的速度不同,寶馬打造了業首創的視平線全景顯示、全新3D抬頭顯示、超感智控方向盤以及寶馬首創向心中控四大交互界面,為用戶提供更加創造直觀、易用、更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全感官、多模態的人機交互體驗。
同時,操控依然是寶馬品牌堅持的產品底色,為此寶馬研發了“駕控超級大腦”,這套系統集成了動力傳動、制動、充電、能量回收及轉向燈等核心子功能,將動力傳動系統與駕駛動態功能的深度融合,可掌控高達18,000牛·米扭矩的強大性能,響應延遲低于1毫秒,信息處理速度提升10倍,98%的駕駛場景無需依賴傳統制動系統。
此外,新世代所搭載的動力電池的電芯設計、BMS(電池管理系統)和制造工藝核心技術都是自主開發的,上個月寶馬宣布了其自研的第六代大圓柱電池,電池能量密度提升20%,續航增長30%,充電快30%,在800V高壓平臺下充10分鐘能跑300公里。
而更讓人驚嘆的是,以上技術不是期貨,均將搭載在新世代的首款落地車型——全新iX3上,目前首批測試車已在沈陽下線,并啟動了全面嚴苛測試和驗證,預計2026年,新世代車型將在中國開始量產。
當然,或許還有人擔心寶馬自研的技術能否適配到中國消費者的習慣?
對此,高樂強調:“新世代是一套全球化技術,新世代架構下的車型是全球車型,中國也參與了開發,尤其是上海設計中心參與度很高。設計只是一個方面,還包括材質、顏色、軟件。OS9有70%-75%的軟件是在中國開發完成的,這個比例還會進一步擴大。”
寶馬在中國設有四大研發中心(北京、上海、沈陽、南京)和三大軟件公司(北京領悅、南京領悅、南京城邁),專注于數字化產品開發、人機交互研究及企業運營的數字化轉型。
據悉,寶馬在中國擁有3000多名軟件工程師,不僅為中國市場研發,也為全球市場賦能。
除了加強本土化研發之外,寶馬也在積極與中國企業合作,一年前官宣與騰訊達成云計算合作,此次與華為就鴻蒙座艙生態開展合作,都是寶馬“在中國、為中國”的證明。
作為寶馬史上最偉大的投資,新世代車型無疑是決定寶馬集團未來走向的關鍵性轉折,是光明還是黑暗,前途還未可知,但目前寶馬所展示的技術布局和成果來看,也能給所有還在內卷中苦苦掙扎的車企提供參考和借鑒。
2
財報背后,
挑戰與機遇并存
有人說,營收與利潤雙下滑,寶馬2024年的財報并不好看。
財報顯示,寶馬集團2024年營收為1423.8億歐元,同比下降8.4%;息稅前利潤109.71億歐元,同比驟降39.2%,利潤率從11%降至7.7%。凈利潤為76.78億歐元,同比減少37%。第四季度表現尤為疲軟,營收同比下滑15%,息稅前利潤腰斬57%。
對此,寶馬給出的解釋是,集成制動系統(IBS)部件的交貨停止和召回的財務影響、中國市場的普遍疲軟以及幾個市場對電動汽車的需求疲軟。
寶馬集團CEO齊普策直言:“寶馬2024年在四分之三區域實現銷量增長與市占率提升,穩居全球高端市場第一。中國市場持續疲軟拖累銷量。”
分區域來看,2024年寶馬在歐洲交付了94.85萬輛汽車,相較2023年的94.3萬輛微增;美國市場交付48.27萬輛,與去年基本持平。
而中國作為寶馬集團最大的單一市場,2024年寶馬銷量為71.52萬輛,同比下滑13.4%,是寶馬銷量降幅最大的市場。
必須承認,過去一年,以BBA為代表的豪華品牌在中國的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僅是銷量下滑,還有價格戰帶來的利潤降低,以及來自消費者和經銷商信心的不足。
盡管挑戰依然存在,但寶馬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并不會因此而動搖。
齊普策強調,中國作為其核心市場的重要性始終未變。一方面,中國市場是寶馬最大的單一市場;另一方面,中國也是寶馬集團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先鋒市場。
據高樂透露,2025年,寶馬將在中國市場投放超過10款BMW新車和多款MINI以及BMW摩托車。2026年和2027年兩年內,寶馬將為中國消費者帶來包括新世代車型在內的20余款新車。
這也會是寶馬在中國市場發動強大的產品攻勢。
情人節當天,全新一代BMW X3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25L、30L領先與30L尊享三個版本,指導價為34.99萬-44.99萬元,較舊款車型降低了3-4萬元。
除售價下探之外,全新BMW X3的產品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軸距加長同時性能全面補強、35項高價值標配同步上車,可以說起步就是“中高配”;領先的平視顯示系統、結合最新一代BMW操作系統,讓全新一代BMW X3能更好地實現“人機共駕”。
而這款車作為開年重磅,也向外界傳遞著寶馬產品變革、價格體系調整的訊號,后續上市的包括中期改款的寶馬7系/i7也有望全面迭代產品和價值力。
除了守護燃油市場,純電車型也將進入收獲期。
正如文章開頭中提到,2024年,寶馬集團研發投入創歷史新高,達91億歐元,且主要用于智能化、電動化等領域的前沿科技以及新世代車型相關的生產設施和體系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寶馬集團純電動車占總銷量比重超17%,同比大幅增長超13%,加上插電混動車型,寶馬有近四分之一的銷量為電動化產品。這意味著,寶馬是目前電動化轉型最積極、也最順利的豪華品牌。
而隨著新世代車型的上市量產,寶馬電動化銷量或將得到進一提提升。
與此同時,高樂也指出,寶馬在中國還將面臨兩方面的挑戰:一是消費信心有待提振,大額投資和購買意愿推遲,這種情況很難一夜扭轉;二是需持續優化經銷商網絡體系,這是行業普遍問題。
高樂表示,憑借中國龐大市場體量和新車推出,寶馬將抓住豪華車市場增長機遇。
結語
寶馬2024年的財報凸顯了傳統豪華品牌在電動化與智能化轉型中的陣痛。盡管短期受中國市場拖累業績下滑,但其高額研發投入、新世代技術布局,為中長期的復蘇奠定了基礎。
未來,寶馬能否在“價值戰”中重塑品牌優勢,取決于技術落地的速度與本土化戰略的深化效果。
如果能在2025-2027年窗口期內,通過新世代車型量產與華為合作兌現技術紅利,同時優化成本結構與品牌傳播,寶馬有望在高端電動化與智能化賽道重奪主動權,重塑“駕駛樂趣”的數字化內涵。
這一進程不僅關乎寶馬的全球地位,更將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高端化與全球化提供經典范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