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開始直面人口難題了。
3月15日,江蘇省統計局發布公報顯示:
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526萬人,與上年末持平。
這意味著,江蘇人口正式0增長了,接著很可能就是負增長了。
江蘇人口,現在面臨兩大難題。
一是大家都不生了。
2023年,江蘇人口出生率只有4.81‰,出生率排在全國倒數第6。
僅次于東北三省以及津滬這5地。
2024年數據有所好轉,出生率恢復到了5.0‰,但死亡率是7.5‰,人口自然增長率還有2.5‰的缺口。
2024年人口能維持不增不減,主要還是靠21.3萬凈流入人口。
要知道,以不生孩子著稱的韓國,人口出生率還有4.5‰,日本出生人口還在5‰以上。
江蘇出生率,確實處于臨界值了。
二是老人多了。
2024年,江蘇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18.6%(1594萬人),老齡化率全國第七。
根據聯合國的標準,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達到14%被視為深度老齡化社會。
江蘇,已經雙腳踏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當然不僅僅是江蘇,從2024年的統計年鑒來看,我國已經有19個省份邁入中度或者重度老齡化。
如上圖,比江蘇人口問題棘手的省市還有。
只是江蘇的問題是,經濟靠前的其他對手,目前人口情況都要好很多。
比如廣東,廣東現在是全國人口結構最年輕的省份,2023年,廣東繳納的養老金養活半個中國。
比如浙江,雖然人口自然增長率也負2.4萬人,但是浙江全省常住人口增長43萬,外來人口凈流入達到45.4萬。
江蘇,現在已經來到人口0增長的分界線上,情況確實有些不妙了。
其實江蘇的經濟也不差,但是為什么只有江蘇人口問題更棘手呢?
核心還是因為,現在大城市的生育率,都是靠搶人搶出來的。
廣東為什么全國獨一份的能生?
很多人說是因為廣東的傳統觀念,其實并不盡然。
真正的原因恐怕還是廣東過去千萬的人口凈流入量。
人口凈流入量,不僅意味著人口增量,還意味著年輕人口增量。
經濟越發達的地區,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城市化分工也會越來越細節。
這種趨勢下,大家都更加獨立,更加注重自我,自然是不愿意生孩子的。
大家可以看看,出生率倒數的城市,基本都是率先深度城市化的城市,比如東三省、上海、天津。
所以說,社會發展和生育率上漲,本身就像是蹺蹺板的兩端,想要同時實現就是搶人,年輕人基數做大了,增量自然就大了。
所以我說,大城市的生育率本質是搶出來的。
江蘇2024年還有21.3萬的人口增量,在全國來看還不錯,但是相比廣東,相比浙江還是劣勢的。
拿頭部城市來說,江蘇南京2024年人口增量僅僅4萬,而安徽合肥2024年的人口增量都有14.9萬。
在強手如云的長三角,江蘇的人口問題,確實值得重視了。
現在,全社會都開始正視人口問題了。
最新的刺激消費30條里,把生育刺激放在第二點,全文的第5條,足見重視程度。
包括近期,也看到一些比較給力的生育刺激政策。
比如呼和浩特,直接給1胎1萬的生育補貼,2胎5萬的生育補貼,3胎直接10萬的生育補貼,甚至,還放開了3胎選擇學校的權力。
比如天門,投入了3900多萬元用于鼓勵生育的獎勵,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分別可享受9.63萬元、16.51萬元補助。
2024年,天門的生育率直接拉高17個百分點。
可見,現在發錢來刺激生育,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人少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口結構失衡,年輕人斷崖式減少。
中國很大,現在還有很多地區是愿意生孩子的,這些人或許在網絡上不活躍,但是在現實的中比例其實不少。
像雪梨的老家,很多都是2胎起步,小地方很多人生活有房有車,壓力是不大的,政策給發點錢,他們更加愿意生孩子。
現在很多小城市,去投資基建已經是沒有任何回報的東西了,政策也明令禁止小城市去隨意發債刺激基建。
抓住刺激的窗口期,發波力,也能大大減緩20年后的社會負擔。
刺激生育,也能很大程度刺激經濟回暖。
消費30條非常重磅的1點在于告訴大家,拿錢刺激的方向徹底變了。
過去我們刺激經濟回暖,是用房子給大家發錢,讓大家拿著錢去買房,帶來的結果是房價單一的上漲。
現在就不同了,現在是給愿意生孩子的人發錢,由他們來接水。
并且呢,大家想想,房子跟孩子也有類似的地方,房子是背房貸,孩子呢?養孩子前18年,也是個純消費的行為。
拿錢刺激生育,也是給老百姓發錢的一種,也能助力經濟回暖。
并且長線來看,還能緩解社會負擔,加大消費的空間,對于社會良性循環來說,絕對是利大于弊的。
接下來很多小城市估計都會迅速加碼生育刺激計劃,尤其是小城市,尤其是老齡化程度較深、生育率較低的城市。
比如江蘇、吉林、黑龍江、天津等等,還有很多三四線城市,應該都會加碼出臺些生育刺激計劃。
像呼和浩特能這么快出刺激計劃,核心還是內蒙的出生率也挺低的,人口自然增長也是負的。
如果你本身屬于人口自然增長為負的城市或者省份,有生育2胎、3胎的計劃,現在可以留心下政策,到時候該申請的去申請。
大城市呢,估計是兩條腿走路,刺激生育和吸引人口流入一起來。
刺激生育這個東西,對于小城市來說是性價比最高的。
大城市養孩子綜合養育成本比較高,你哪怕每個月補貼1000元,還是很多人不愿意生孩子。
所以大城市未來注定是靠科技崛起產業,靠服務業聚攏年輕人,靠補貼來吸引年輕人流入。
像浙江杭州,現在就是給應屆畢業生補貼非常豐厚。
不僅包括生活補貼,還包括租房補貼,甚至還有就業補貼。
舉個例子吧,哪怕你只是本科生,你來杭州能領1萬的生活補貼,3萬的租房補貼,還有6000元的就業補貼,算下來總共能拿4.6萬。
碩士和博士生就不用說了,碩士生活補貼就有3萬,博士的生活補貼就有10萬,算上租房和就業補貼,碩士能領6.6萬,博士能領13.6萬的補貼。
這是啥也不用做就能領到的補貼,只要你來杭州生活工作,能提供工作的社保就可以。
所以說,要不浙江怎么是過去幾年人口流入最猛的城市呢。
當然,補貼吸引人才只是人口流入的一點,人才真的留不留得住,還得看產業。
浙江牛就牛在創業補貼也很猛,真正培育了一批本土企業,這是值得非常多城市去學習的。
像深圳,過去就是這么崛起的,今年深圳也在大力的給園區創業補助。
這在接下來也是新趨勢。
未來一定是全面向人看齊的時代。
過去我們是吃了人多的苦,競爭激烈的苦。
但是再過20年,社會整體都老起來了,我們才會發現人才是社會發現的財富和寶藏。
未來生產不會稀缺了,真正稀缺的是人,人背后是市場,是經濟空間,是財政空間。
對于樓市來說也是這樣的,沒人蓋再多的房子也是白瞎。
有人的地方才有需求,才能樓市長線看漲的根基。
所以我常說,再也不可能有16年那樣的全國普漲了。
未來只有有人口增量的城市,只有有產業爆發潛力的城市,才有增值的空間。
無論是為自己的財富增長,還是為下一代的發展,我都更建議大家把資產放在未來有增長的地方。
城市化中后期的陣痛,在東三省身上大家已經全部看到了。
大家千萬要注意避免。
未來哪些是有增量的地方,給大家2條思路:
1、看科技,科技意味著產業吸引能力。
2、看人口,尤其是年輕人口流向。
我近期也對各大城市這兩塊的實力進行了重新的全面地整理,今晚的閉門直播也會詳細跟大家聊這部分的內容。
包括我最看好的城市是哪幾個,現在他們的資產到入手的好時機了嗎?最近這些城市,市場有哪些變動?
關注這部分內容的,直接掃碼來我的閉門直播,直播結束后,我還會給大家發放我精心整理的《13座科技潛力之城》和《13個最有潛力回暖樓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