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又悄悄換Logo了!
近日,我們關注到,喜茶的Logo又一步步換回了經典的黑發造型,并留有握住茶杯的手指呈現細節。
FBIF也從喜茶方面了解到,此次調整后的Logo,經過了更加精心的細節設計,將讓經典阿喜形象更深入人心。
喜茶的logo變化;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喜茶曾向我們透露,無論是阿喜的發型,握住茶杯的手指呈現細節,還是阿喜的眼角弧度,Logo線條粗細等細節,都在不斷調試和完善。
目前,升級版Logo剛面世,線上線下渠道還在逐步更新Logo中。
喜茶升級Logo;圖片來源:喜茶
喜茶在此節點換回經典的阿喜Logo,也展現出品牌的“初心”和“信心”。
隨著消費環境變化、行業競爭加劇,看衰新茶飲行業的聲音越來越多。在喜茶看來,在2025年,那些高度同質化、沒有產品創新力、不具備清晰面目的茶飲品牌,將被加速淘汰。
“新茶飲處于早期發展階段,行業依舊缺乏產業深度、文化厚度,根本的是缺乏與用戶真正的深度連接。”喜茶表示。
喜茶產品;圖片來源:微博@喜茶
回歸用戶與品牌的同時,喜茶也按下了加盟擴張的暫停鍵。
喜茶認為,門店規模并不是茶飲行業的關鍵,更重要的是新茶飲從業者要不斷創造出好的產品和品牌體驗,激活消費者的茶飲消費熱情。
喜茶合伙助手小程序暫停接受申請;圖片來源:喜茶
我們還了解到,在2025年,喜茶的門店發展策略和政策都將以品牌勢能提升為核心,而非單純的規模增長。
喜茶門店;圖片來源:喜茶
“數字游戲已經走到盡頭,無意義的價格、營收、規模內卷正嚴重消耗用戶對新茶飲的喜愛。”喜茶表示。
對于擁有四千多家門店的喜茶而言,相比不斷擴張,如今最重要的是提升門店的出品和體驗,讓消費者感受喜茶的差異化。
可以說,如今的新茶飲行業,已經進入了“淘汰賽”。不少品牌陷入了同質化競爭,相比探尋用戶的真實需求,更愿意隨大流。還有一些品牌瘋狂擴張門店,導致管理難度加大,加盟店質量更是參差不齊,以至于流失顧客......
當新茶飲品牌們面臨困境,喜茶是如何用差異化優勢“續命”的?為了保持產品的品質體驗和品牌的獨特調性,喜茶在2025年還有什么動作?下文我們將進行分享。
一、“跳出同質化、創造差異化”
近年來,許多食品飲料品牌都會提及“差異化”,然而,把它視為戰略并落地執行則是另一回事。
感受到行業困境的喜茶,則在2024年第三季度明確了“跳出同質化、創造差異化”的戰略方向。
也正是基于此戰略,喜茶在2024年7月推出了「超級植物茶」系列,首款羽衣纖體瓶上線首月就售出超350萬杯。隨后,喜茶又推出了去火*纖體瓶,單日最高銷量近30萬杯。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喜茶「超級植物茶」系列累計售出超3700萬杯。[1]
喜茶「超級植物茶」系列;圖片來源:喜茶
差異化的產品創新,也讓「超級植物茶」系列成為2024年新茶飲行業的現象級大單品,吸引了許多品牌跟隨推出植物茶新品。
喜茶表示,后續還將推出更多超級植物茶系列新品,并探索其他新的差異化品類。
南姜甘草芭樂瓶;圖片來源:喜茶
“跳出同質化”,并不意味著放棄過去的一切。在打造“新爆款”植物茶之外,喜茶也注重“老爆款”的體驗。
我們了解到,喜茶會確保全世界的消費者都能喝到多肉葡萄(首創)、芒芒甘露、烤黑糖波波牛乳(首創)、芝芝綠妍茶后等經典產品,讓消費者感受喜茶一路以來的創新。
「喜茶巴黎觀賽茶室」的四款經典產品;圖片來源:微博@喜茶
針對海外消費者,喜茶在提供經典王牌產品之外,還為他們特別設計了差異化的限定款產品。
例如,喜茶與全球口服美容品牌Vida Glow跨界合作,在澳大利亞和英國推出「海洋膠原蛋白芒」,將膠原蛋白飲與喜茶的經典產品椰椰芒芒相結合,并加入藻藍蛋白,讓產品的顏值和風味呈現更有差異化。
「海洋膠原蛋白芒」;圖片來源:喜茶
此外,在2024年7月,美國加州Beverly Hills門店開業時,喜茶則推出了限定單品「加州落日」,原料取自加州標志性水果新奇士鮮橙,首月售出超3000杯。
紐約時裝周期間,喜茶還聯合華裔設計師Sandy Liang推出限定聯名新品。在英國,喜茶則聯合英國皇家歌劇院舉辦「午夜茶派對」快閃并推出限定飲品。
在打造更多大單品的同時,喜茶也開始回歸茶的本源。
我們關注到,在2024年,喜茶選中了“抹茶”這一有上千年茶文化歷史積淀的茶原料,回歸并創新了12款抹茶產品。其中,采用“千目抹茶”的系列全新單品“三倍厚抹”,上線兩個月銷量近1000萬杯。
喜茶推出多款抹茶產品;圖片來源:微博@喜茶
與差異化產品相匹配的,是差異化的內容和設計。翻看喜茶的社交平臺就不難發現,近一年品牌的內容呈現風格相比過去有了明顯的變化。
對此品牌表示,喜茶在2024年開始將“茶禪”融入品牌精神,創造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生活方式。
喜茶在社交平臺的內容融入“茶禪”;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在社交平臺之外,喜茶也在圍繞“茶禪”創造更多品牌內容。
例如,2024年,喜茶發起了“喝第一口春茶”的旅行活動,邀請年輕消費者深度體驗茶文化。
“喝第一口春茶”旅行活動;圖片來源:微博@喜茶
此外,喜茶還以“茶禪”為主題,設計打造了多家門店空間。
“茶禪”主題門店;圖片來源:微博@喜茶
2025年1月,喜茶再次開啟“白日夢計劃”(Daydream Project,簡稱DP),在成都春熙路開出了新一家近190平的DP店“疊院”。據悉,該門店的靈感源于在地特有院壩喝茶的生活風貌「成都壩壩茶」,品牌想讓消費者在“茶禪”的空間意境中探索城市茶事的新可能。
DP店“疊院”;圖片來源:微博@喜茶
喜茶透露,品牌的多項差異化舉措,也推動了喜茶在2024年第三、四季度的門店銷售出現逆勢增長。
據悉,2024年,喜茶下半年新開門店的平均業績顯著高于上半年,門店整體業績呈現出持續大幅超越行業大盤的趨勢。甚至,喜茶門店的業績表現優于上半年某些旺季月份。跳出同質化的喜茶,也做到了“淡季不淡”。
二、“聚焦用戶與品牌、拒絕無意義的門店規模內卷”
可以說,2024年底,喜茶的“差異化”戰略,已經初見成效。2025年,喜茶還將如何繼續差異化之路?
今年2月,喜茶發布了主題為《不參與數字游戲與規模內卷,回歸用戶與品牌》的內部全員郵件。在內部郵件中喜茶強調:“始終聚焦用戶與品牌,是我們最根本的出發點”。[2]
喜茶門店;圖片來源:喜茶
以品牌和產品創新吸引用戶,喜茶頗有心得。自2012年喜茶首創芝士茶以來,喜茶已經開出數千家門店,收獲了上億粉絲。
相關數據顯示,喜茶當前門店總量達4300多家。其中,喜茶在新加坡、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美國、韓國7個海外國家,以及中國港澳地區,共開出超80家門店。
2024年,喜茶的會員數量更是突破1.5億,同比增長5000萬,會員復購率持續提升并創下歷史新高。
然而,開創新茶飲賽道的喜茶,卻打算慢下來。
內部信中,喜茶宣布要拒絕無意義的門店規模內卷,暫停接受事業合伙申請。
喜茶門店;圖片來源:喜茶
其他新茶飲品牌還在加速狂奔,為什么喜茶主動“降速”?
喜茶認為,行業繼續加密擴大規模,可能更多是對增長、對資本的執念。這既不是用戶的需求,也不是合伙人的需求,甚至是一種對合伙人的傷害。
我們也可以從消費者最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來看,新茶飲品牌依賴加盟商快速擴張,卻沒有做好品質管理,導致食品安全問題被頻繁提起。
中消協官方網站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就指出,“現制飲品品牌屢現過期食材”等問題社會影響力最高。多家品牌出現因食材超過有效期、店員責任意識差、門店管理流程混亂等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3]
為了給消費者帶來健康化、差異化的產品體驗,喜茶也一直在努力建設品質高效靈活的供應鏈,持續提升門店營運質量。
據了解,為確保原物料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和質量標準,喜茶在供貨階段會使用超過1900萬張原料溯源二維碼,為原料配置“數字身份證”,讓品質更好追溯。
喜茶分享稱,目前品牌已發展成為鮮果溫控原料占比最高,配送門店網絡分散度最高,定制原料最多、品質標準最高的新茶飲品牌,其供應鏈配送范圍北至漠河,南到三亞,覆蓋超300個城市。[1]
在門店的專業食安督檢等門店管理項目之外,喜茶還借助業內首個食安數字化管理綜合信息平臺——茶茶食安智慧平臺,實現了從物料、設備、人員到門店等方面的全鏈路閉環管理。
《2024喜茶年度報告》;圖片:報告截圖
此外,喜茶也會向消費者公布月度食安自查報告,讓消費者監督品牌食品安全情況。
“我們需要把握新的發展機遇,但我們依舊堅持不盲目追求規模。”喜茶表示。
三、結語
回歸用戶與品牌,喜茶的創新動作更為聚焦。
2024年的喜茶不僅通過打造現象級大單品,引領行業新品趨勢,還回歸茶的本源,將品牌和“茶禪”巧妙融合,給消費者以差異化的體驗。2025年,喜茶還將拒絕無意義的門店規模內卷,更好地執行差異化戰略,為用戶帶來獨特的品牌體驗。
喜茶提到:“新茶飲行業發展時間短,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還有很多歷程需要行業共同經歷與探索。”
新茶飲行業還能給消費者帶來什么驚喜?讓我們一起期待。
參考來源:
[1] 《2024喜茶年度報告》
[2] 喜茶發布全員內部郵件:拒絕門店規模內卷,暫停事業合伙申請
[3] 中消協發布上半年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現制飲品品牌屢現過期食材等問題被點名
本文為FBIF食品飲料創新原創,作者:Riri,轉載請聯系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