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我呼吁5年內,把農民養老金提高到1000塊。
有些大聰明,就開始在評論區陰陽怪氣了。
說農民從來沒交過社保,國家憑啥給發錢。
今天我就來說說,為什么農民不但交過社保,而且是最早交社保的群體。
從建國開始,農民是最早為全社會交社保的群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公糧,第二部分是三提五統,第三部分就是集資攤派。
過去農民常說,頭稅輕,二稅種,三稅是個無底洞。
頭稅說的就是農業稅,就是俗稱的公糧。
交公糧是按照你種地的面積算的,交公糧跟個稅不一樣,沒有任何起征點,只要農民種地,就必須交公糧。
三提五統,上了年紀的農村人都知道,是村提留鄉統籌。
村提留三項,公積金、公益金,管理費;鄉統籌有五項,教育費、優撫費、交通費、民兵訓練費、計劃生育費。
這還不算完,鄉里村里還有各種名目的集資攤派,包括教育、治安、電網等,隨時都會在村里宣布。
這些明面上的公糧、攤派,有專家計算,農民的稅費負擔在20%~30%。
可以說,建國前六十年,農民給國家做出的貢獻非常大,這些公糧和攤派,不是社保又是什么?否認農民做出的這些貢獻,不但愚蠢,而且憋著壞。
這還是明面上的,農民還有很多暗地里的付出,沒有被計算在內。
比如過去農閑時節,農村壯勞力就會被征招,去修橋修路修水庫疏通河道,每年這種義務工,每家得出二三十個。
這種義務勞動,政府不但不會給錢,也不會管飯,每個人需要自己揣著饅頭,自帶干糧干活。
這種義務勞動,不光壯勞力,婦女和小孩也得出力。
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就參加過去鄉政府拔草,干一天活,自己回家吃飯。
更厲害的是工業產品和農業產品之間的剪刀差。
農民辛辛苦苦種地種出來的東西,價格被刻意壓低;
工人在工廠制造出來的東西,價格被有意拉高。
這樣做的目的,是壓榨農民的利益,補貼給國家和工人,迅速實現工業化。
有研究表明,光是剪刀差,農民每創造100塊財富,就要向城市輸送25塊。
從1953年統購統銷政策實施到1985年逐步取消這一政策期間,通過工農業產品的不等價交換,農民可能因此損失了數千億元的潛在收入。
當然我們現在提出剪刀差,并不是要求國家對當年的剪刀差補償。
而是說明農民曾經對國家做出過巨大的貢獻和犧牲,給農民把養老金提高到1000塊,不但合情合理,而且合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