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判斷——
微短劇是21世紀20年代的主格式。
一個時代什么會火什么不火,什么起勢什么退潮,是時代節奏與社會情緒決定了哪種格式將會成為主流。
微短劇之所以能在6年光景之內產業規模超過500億,一舉超過電影產業。更具想象力的未來空間在于,它已卷入6億+網民,占據1小時12分鐘的日均使用時長。
可以斷言,在下一波時代節奏與情緒劇變之前,它還有大發展。
去年,隨著總局發布「跟著微短劇去旅行」計劃,卷入了全國各地的文旅入局;
今年,在文旅業的「試點」成功之后,繼續發布「微短劇+」行動計劃賦能千行百業。
而這一次,就要真正攪動更大風云,卷入所有行業人群,擴到更大經濟規模。
這已經不只是一個傳媒業、傳媒人的事,而是一個時代社會經濟現象。
所以,當這樣一個時代紅利窗口的打開,對于已經進入、正在進入或者將要進入的人,有幾件事,你必須知道。
第一件事:中心在哪里?
對于一個想要抓住微短劇時代紅利的人,第一個核心問題是——
要去哪里做微短劇,才能借著最大的「地利」,獲得最高的成功概率?
上海,就是首選。
今天(2025年3月20日),由中國網絡視聽協會、上海市廣播電視局指導,上海廣播電視臺主辦,靜安區人民政府支持,上海融東方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靜安區文化和旅游局承辦的第二屆上海微短劇大會順利召開。
(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副司長楊錚,中國網絡視聽協會副會長陶嘉慶,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廣集團)黨委書記、臺長、總編輯方世忠,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局長,上海市文物局局長鐘曉敏,上海市靜安區委書記鐘曉詠,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副院長滕勇共同啟動「拍在上海」上海微短劇攝制「一站式服務」聯盟)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廣集團)黨委書記、臺長、總編輯方世忠;中國網絡視聽協會副會長陶嘉慶;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副院長滕勇)
根據在大會上發布的《2024-2025上海微短劇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
上海微短劇行業產值平穩上升,達70億左右;產量持續增加,去年上海出品微短劇近2000部;供給明顯增長,去年上海微短劇平臺共上新微短劇約30000部。
微短劇已成為推動上海網絡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上海之所以能成為微短劇時代的中心,占據兩大地利優勢:
一是「綜合地利」。
時代中的微短劇,正在承擔兩項社會功能——
一是對內產業連接,賦能千行百業;
二是對外文化出海,成為中國名片。
在這兩個大背景下,上海是最能托舉這兩項社會功能的城市:
它既是經濟中心,又是文化中心,還是世界窗口,在科技+、商業力、國際化上都有城市配套支持、集群效應,這意味著,不論向內連接還是向外出海,微短劇在上海都有最強大的城市級支持。
在內部連接上,近年上海已然在「文商旅體展」的城市規劃與城市名片上先行一步,有豐富的場景,有標桿的案例,因此,「微短劇+」的國家計劃與「文商旅體展+」的城市資源,恰是加號的左右兩邊,成為「微短劇+文商旅體展=新城市模式+新消費模式」的完美等式。
在外部出海上,上海早已有之出海產業集群的培育與發展的系統化政策支持。根據《2024-2025上海微短劇發展白皮書》,2023年起,上海市通過「中華文化走出去」專項資金,重點扶持網絡劇集的翻譯制作、國際推介、海外參展及版權銷售,旨在破解語言與文化折扣障礙。上海還建立了網絡視聽重點項目庫,為入庫項目提供從選題論證到成片發行的全流程支持。依托專人指導機制,不斷優化劇集內容質量,提升本地制作機構創作國際競爭力作品的能力。
因此,借助上海地利,微短劇人更有幾率能夠做到——
扎根上海、立足世界、面向全球。
二是「行業地利」。
上海在全國網絡視聽產業中「三分天下有其一」,而它的戰略布局不止于此,正在舉城市之力建設「全球影視創制中心」。
恰如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羅毅先生在第二屆上海微短劇大會所言:
「作為全國領先的網絡視聽產業發展高地,上海的網絡視聽產業基礎扎實、門類齊全、體系完備、配套完善,先天具備微短劇發展的多重資源和良好生態。
自去年6月,我局發布實施《關于上海促進微短劇產業 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以來,上海微短劇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基本形成了『三核聯動、多點支撐、成片發展』的產業格局。楊浦、松江、閔行作為核心區域,打造錯位發展的微短劇產業集聚區。B 站、小紅書、七貓、拼多多等重點平臺發力布局,在微短劇采購、分發、運營、變現等環節發揮引領作用。開心麻花、耀客等傳統制作機構憑借成熟IP和劇本資源,以及吸引知名演員參演的優勢,實現長劇和短劇的優勢融合。」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羅毅)
作為此次大會主辦方之一的靜安區,更是上海影視產業的核心區域。根據行動方案,超高清視聽產業已列入靜安區主導產業之一,力爭到2028年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力爭到「十五五」末產業規模躍升至2000億元,超高清視聽內容產出超過10000小時,市區將協同打造「視聽靜界」上海超高清視聽產業集聚區。本次大會也完成了「靜安區微短劇創制服務平臺」揭牌儀式,平臺將為微短劇企業提供劇本快審、拍攝協調、精品劇目獎勵、高清視聽技術制作等政策支持和產業服務。
(上海市靜安區委副書記、區長翟磊;上海市網絡視聽行業協會會長徐輝)
一個城市的產業能不能發展關鍵要看產業鏈是否完備。而從本次大會觀之,上海已然打通了一個城市級協作的微短劇產業鏈與生態群——
融資-制作-聯動-發行-播出-評優,全產業鏈一應俱全:
東方衛視推出了全國首個日播微短劇平臺「品質東方·微劇場」,播出《金豬玉葉》《反詐風暴》等18部精品,累計收視戶次超2億,忠實度高達74%,創下大屏收視奇跡;
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廣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臺長、總裁宋炯明
東方明珠建設了「東方智媒城」,以文化+科技+金融為模式,提供微短劇投融資平臺、建設微短劇海外片場與出海中心,成為中國微短劇出海的中心樞紐;
「看東方」搭建了一個能夠實現微短劇線上直接投資的創投平臺——「東方劇庫」,以聚集優質的IP資源、短劇劇本、靈活的線上配資模式、大量的品牌資源,以及大小屏融合的地面臺發行資源這「四駕馬車」為核心驅動,實現微短劇資源的高效配置。
(澎湃新聞黨委副書記、副總編黃楊;七貓創始人、總裁韓紅昌;SMG看東方副總經理黃霞)
澎湃新聞聯合華策影視、七貓文化傳媒、上影文化科技、咪咕數媒、九州文化、聽花島、容量短劇等合作伙伴,也共同發布了精品微短劇「百劇共創」品牌項目,設立首期6000萬元的啟動資金池,投入價值1億元的宣傳資源,在三年內孵化100部題材多樣、制作精良的微短劇。七貓將投入至少1.5億元用于微短劇創作,啟動「劇本征集計劃」,設立數百萬獎金池,誠邀創作者共同把七貓熱門小說改編為優質劇本。
而本次的微短劇大會與隨后的微短劇品質盛典,又分別位于產業鏈的源頭和終點:
微短劇大會在源頭端建立發展方向、行業標準,于是,大會上一攬子地推出各種微短劇計劃、微短劇聯盟、微短劇白皮書,還由方世忠、陶嘉慶、滕勇聯合發布中國首個微短劇融合傳播指數「品質東方——微短劇融合傳播品質指數」。該指數基于大屏用戶收視次數和網絡端播放次數兩大核心數據指數加權計算,綜合衡量作品在電視大屏與互聯網平臺跨媒介生態中的傳播效能與內容價值。
微短劇品質盛典則在結果處予以嘉許,根據「品質東方——微短劇融合傳播品質指數」推薦出8部特別品質劇作將在當晚的「2025年微短劇盛典」上呈現,對真正踐行了品質微短劇理念的劇方、作品、從業者,予以肯定。而這也是全國媒體中「首發首創」的微短劇盛典,引導行業提質升級,從「野蠻生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解決了微短劇人「錢」的問題——資金支持,「出路」的問題——國內能上劇場、國外能做發行,「支持系統」的問題——城市配套、產業協同,「價值感」的問題——榮譽嘉許,當所有的問題都有對應的答案,產業鏈的完備才是產業興的條件。
第二件事:方向在何處?
設想一下這樣一個情境:
一個想要入局微短劇的新人,他來到了上海這個國際微短劇中心,當他要正式開始微短劇事業時,他又要從何處發力呢?
在這次的大會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副司長楊錚,建議了三點方向。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副司長 楊錚
第一,深耕主題創作,鍛造新時代主流價值傳播的生力軍。
「主流價值」是時代主動脈的流量,是最有價值的流量。
來自騰訊視頻與抖音的真實數據印證了這個觀點:
根據騰訊在線視頻影視內容制作部副總經理李啦的分享,全網首部緝毒警為主題的互動劇《師傅》與以反電信詐騙真實案例為切口的微短劇《反詐風暴》,不僅在騰訊站內取得不俗成績,在上新東方衛視品質微劇場后,都收獲了不同時段劇場排名第一的好成績,實現了正能量影響力的破圈突圍。
騰訊在線視頻影視內容制作部副總經理李啦
根據抖音精品短劇負責人錢立立的分享,經過抖音站內數據分析,從今年春節檔開始,大的爆款作品都是精品主流作品,比如最近火爆的《家里家外》。
抖音精品短劇負責人錢立立
恰如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廣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臺長、總裁宋炯明所言——
微短劇雖「微」,卻足以聚光成炬;品質化雖「難」,卻必將照亮未來。
第二,聚焦“微短劇+”,釋放微短劇賦能千行百業的支點效應。
微短劇要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全局,與文旅、學法、品牌、非遺、科普等領域有機融合,把優質內容轉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軟基建」,文化傳承發展的新載體,讓「小體量」作品撬動「大產業」動能。
在2024年的實踐中,已經有大量案例印證了這條通路的有效性。
例如華策去年在「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中,聯合抖音出品的《我的歸途有風》,不僅成功衍生了《去有風的地方》的影視IP價值鏈,更成功帶動了四川樂山的文旅消費。據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傅斌星分享,「《歸途有風》熱播期間,取景地的關鍵詞“樂山”全網互動量由450萬水平漲至1400萬。播出后,五一期間,樂山43家國家A級景區共接待游客200萬,同比增長45.5%。」
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傅斌星
而今年華策又將探索「跟著微短劇學經典」,積極推進微短劇《資治通鑒》的創作,我們會尊重原著,還原歷史的基礎上用當AI遇上經典的方式破題創新,帶著時代發展的眼光重讀經典。
但是,在用微短劇為工具撬動千行百業的過程中,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也提示了要做「微短劇+」嘗試每一位入局者,警惕主題先行、概念化、實用主義,讓微短劇變相為廣告和宣傳片。
所以,把握好方向與把握好尺度,同等重要。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
第三,打開國際視野,構建跨文化和跨國界的全球敘事范式。
根據《2024-2025上海微短劇發展白皮書》的數據,2024 年中國短劇出海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全年達到 40 億元人民幣以上。其中美國市場表現尤為突出,日韓、拉美、中東北非等新興市場也顯示出巨大的增長潛力。業內一致預期,未來出海短劇產業,將形成百億美元量級的市場。
根據九州文化聯席CEO仲佳奇分享, 九州從2023年底就開始布局做了海外業務,目前主要有兩款APP:ShortMax和99TV。兩款APP目前整體覆蓋全球大概24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預計微短劇年規模在40億美金,預計兩年內規模能達到400億美金。可見短劇出海的當下發展之快,未來想象之廣。
九州文化聯席CEO仲佳奇
而我們也在微短劇出海的道路上,結識了更多全球伙伴。例如這次來到大會的日本Helo短劇公司聯合創始人大崎洋,面對2026年日本國內預計1530億日元的微短劇產業規模,他表示希望與中國力量共同推動,「中日公司聯手先打開日本市場,接著再拓展到世界各地。」
(日本大阪-關西世博會聯合主席(吉本興業株式會社原董事長會長、日本Helo短劇公司聯合創始人)大﨑洋)
綜上,主流化、跨界化、國際化,就是未來入局微短劇者,最應奔赴的方向。
第三件事:扶持有哪些?
有據點、有方向,最后一個更實在的,每個微短劇人更關心的問題是——
具體能夠得到什么扶持?
從去年起,上海市就配套推出了一攬子微短劇扶持計劃:
「繁花計劃」重點支持一批緊扣時代脈搏、凸顯上海特質的微短劇項目;
「出海計劃」依托上海視聽精品海外推進等交流項目,鼓勵和支持重點創制機構、平臺運營公司拓展微短劇的多語種海外市場;
「優才計劃」為引進和培養微短劇緊缺人才提供租房補貼、人才公寓、落戶上海等各項支持;
「保障計劃」探索建立區級內容審查服務中心,提供微短劇創制立項備案、成片審查等「家門口」的管理服務。
而在今天的大會上,又著重強調了三個扶持方向:
第一,資金扶持。
為支持上海微短劇產業做大做強,2024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廣播電視局)重點發布《關于上海促進微短劇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每年統籌設立5000萬元的上海網絡微短劇產業引導經費。
在此引導經費扶持之下,去年涌現出了一系列題材多元創新的精品內容,涵蓋都市情感、古裝奇幻、懸疑穿越等多樣化題材:《少爺和我》聚焦現代職場生態,《授她以柄》以女性成長為主線,《大媽的世界賀歲篇》則以輕喜劇形式貼近生活,聚焦銀發經濟,未來可探索更多更精準的垂直領域滲透。
2025年上海將繼續統籌設立約5000萬的扶持資金。同時,2025年度上海市網絡微短劇發展專項經費項目(第一批次)申報指南將于近期發布。
第二,內容扶持。
在去年的「繁花計劃」之上升級為「繁花計劃 2.0」,重點扶持以下三類精品內容:
一是鼓勵機構把創作觸角深入偉大時代,緊緊把握時代主題、彰顯時代精神,用「小切口」展現「大主題」,用「小故事」折射「大時代」,以生動藝術實踐,講好新時代上海的城市發展故事和人民奮斗故事;
二是鼓勵機構從中華文脈傳承中取材,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尋根溯源,深入挖掘傳統題材的時代價值,展現上海在傳承與創新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實踐;
三是鼓勵機構立足上海,放眼世界,充分利用微短劇這一新興藝術形式,為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注入新動能,實現從「各美其美」向「美美與共」的升華。
入選項目除了得到最高300萬的資金扶持之外,還將提供創作輔導、流量扶持、評獎評優、文藝評論、宣傳推廣等一攬子政策扶持。
第三,拍攝扶持。
此次大會也正式啟動了「拍在上海」微短劇攝制「一站式服務」聯盟,依托上海市影視攝制服務機構的經驗及做法,延伸產業服務維度,擴展機制體系輻射力,為眾多微短劇創作者提供多樣、高效及精良的協拍和推介服務,不僅包括城市地標性的「熱門打卡點」, 波瀾壯闊的紅色文化資源,以及充滿生活煙火的市井風情,同時還囊括專業級影視拍攝基地,現代化的都市風尚以及底蘊深厚的歷史人文古跡,以支持微短劇創作者在上海能夠得到最高質量且高效率的拍攝服務。
1號結語
務虛的會和務實的會的本質區別在于——
務虛的會,只讓人看到機會,卻讓人不知道如何得到機會、把握機會;
務實的會,則讓人看到機會,還具體指出機會在哪里,如何抓住機會。
從這個維度上看,《第二屆上海微短劇大會》,是近年來1號認為最務實的一場行業大會,它讓千行百業想做微短劇的人,都有機會來到能夠站到機遇風暴中心,順著標準與指南的動線,在正道中掘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