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語文”的發(fā)展也推動了我的個人成長,助力我從一名普通教師逐步成長為特級教師。
作者 | 唐 靜
原標題:“靜語文”與教學改革同頻共振20年
“靜語文”這一理念源于《道德經》的“夫物蕓蕓,各復歸于其根。歸根曰靜”,核心內涵是語文教學要遵循育人的根本和學科的根本。從學生維度看,“靜語文”主張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分階段、有梯度地實施育人方案;從學科維度看,“靜語文”強調立足語文學科特色,有系統(tǒng)、有層次地構建課程體系;從教學維度看,“靜語文”瞄準語文核心素養(yǎng)形成,有目標、有重點地開展教學活動。
簡而言之,回歸根本方曰“靜”。但是,“靜語文”并非一成不變,而是與時俱進,歷經從“靜語文·慧課堂”到“靜語文·慧學堂”再到“靜語文·新生活”的發(fā)展歷程,在湖北省小學語文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與此同時,“靜語文”的發(fā)展也推動了我的個人成長,助力我從一名普通教師逐步成長為特級教師,成功入選教育部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yǎng)計劃,并擔任教育部、省、市、區(qū)四級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尋道:構建“靜語文·慧課堂”教學模式
自踏上三尺講臺起,我便不斷思索:我要給學生一個什么樣的課堂?在持續(xù)的追問與探索中,我逐漸明晰:能讓學生難以忘懷、深深著迷的課堂才是理想課堂,從而開啟“靜語文”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并隨著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而發(fā)展。
2001年,教育部印發(f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要發(fā)現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自此成為我執(zhí)著追求的目標。我努力將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打造成激情四溢、充滿詩意且趣味盎然的“三情共振”課堂——課始激情情即生、課中悟情情更濃、課終諳情情未了。在日常教學中,我滿懷熱忱地引導學生深入情境,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讓學生在充滿童趣的氛圍中大膽想象,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實現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交融。在湖北省第三屆青年教師技能大賽上,我執(zhí)教《風娃娃》時,巧妙借助活潑有趣的手指游戲和簡筆畫,迅速叩開學生的興趣之門,與學生一同繪聲繪色地朗讀課文、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盡情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最終,這堂課榮獲省青年教師技能大賽一等獎第一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努力建設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理念。為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打造相互學習、相互傾聽的新型教學關系,我將教室課桌椅擺成小組組合形式,同時合理分組,并通過競賽方式推進小組學習共同體建設。在大量實踐中,我積極變革學習方式,僅3個月就撰寫了2萬余字的研究日志。2012年12月,在武漢市“十二五”科研課題課例展示中,華中師范大學教授陳佑清對我所帶班級的學習模式稱贊道:“孩子們自由、自信、自如,大膽、大方、大氣?!?/p>
秉持“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的理念,我深知只有將學生學習與生活、社會緊密相連,才能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我精心策劃每月一次的班級語文實踐活動,低年段的“識字小劇場”、中年段的“名人故事會”、高年段的“焦點訪談”等活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此外,我鼓勵學生堅持每日閱讀,組織家長開展親子閱讀,帶領學生走進鄉(xiāng)村進行觀察寫作等,這些豐富多彩的語文生活課堂贏得了家長的好評。
在打造“靜語文·慧課堂”的征程中,我也收獲頗豐。2014年,我成為湖北省最年輕的特級教師,并將歷時20年的實踐研究成果整理成書——《靜語文》(全2冊),共計75萬字。研究成果《靜慧課堂:小學語文20年課堂研究與探索實踐》先后榮獲武漢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湖北省優(yōu)秀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悟道:打造“靜語文·慧學堂”多元范式
2017年9月,統(tǒng)編語文率先在小學一、二年級投入使用,面對新教材,許多教師心生困惑:新教材“新”在何處?教師該如何教?學生又該如何學?同年,我成為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qū)小學語文教研員,身份的轉變讓我深刻意識到,自己不僅要持續(xù)學習,更要肩負起引導者的責任。2018年,湖北省唐靜名師工作室正式成立,將工作室打造成教育改革試驗田、教師發(fā)展培育所、優(yōu)秀實踐成果孵化器成為我義不容辭的使命。我秉持“以人為本”理念,引領團隊研究統(tǒng)編新教材,圍繞新教材中的經典篇目開展課例研討。
2019年9月,統(tǒng)編教材全面啟用。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強調“堅持教學相長,注重啟發(fā)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這讓我更加堅定變革課堂樣態(tài)的決心,讓學生站在課堂中央,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為此,我?guī)ьI青年組和中心組教師每月定期開展主題研修,高強度的聽課、評課、磨課成為教研工作常態(tài)。一次,工作室承接湖北省“國培計劃”,70名湖北省各市縣學科帶頭人前來跟崗學習,僅一周就聽課24節(jié)。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以學為中心,“讓每一名學生真實經歷學習全過程”,逐漸形成“課前預學—課初驗學—課中研學—課末固學—課后拓學”的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學生本位”理念深入人心。在“靜語文”課堂上,學生活力滿滿,小組比拼思維導圖,展現無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伙伴互助學習,小老師自信登上講臺講解,每個學生都能閃耀出屬于自己的光芒。
2022年4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經過大量文獻研究,我發(fā)現統(tǒng)編教材單元特色顯著,全國各地名師團隊也聚焦于此開展研究。于是,我們開始研究“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整體教學”。我?guī)ьI區(qū)內40所學校的40個教研組構建“五個一”常態(tài)教研機制:研究覆蓋一至六年級,每個年級一個單元、一篇課文、一份學習單、一組微視頻,形成“備—教—學—練—用—評”一體化設計策略,統(tǒng)整課內與課外、線上與線下學習全過程,構建課堂“1+5+1”生活化學習模塊,落實“主題與情境、目標與內容、任務與評價、活動與方法、作業(yè)與資源”五大模塊,有力促進區(qū)域教師教學水平快速提升。
使命在肩,道阻且長。“靜語文”團隊秉持“一家人,一條心,一個目標,一股勁”的伙伴精神,深耕課堂,為學生構建起廣闊的“靜語文·慧學堂”天地。
傳道:拓展“靜語文·新生活”育人版圖
2022年12月,教育部啟動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yǎng)計劃(2022—2025),我有幸入選。作為“雙名計劃”名師培養(yǎng)對象,我時常思考:如何才能成為“為學、為事、為人”的新時代“大先生”?關鍵時刻,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的鼓勵如同一盞明燈,為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鼓勵我將“靜語文”作為新生活語文主張的一面旗幟舉起來,持續(xù)深入推進,將其打造成以新理念為引領、可復制、可推廣的品牌。
2023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促使我進一步思考: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聚焦課程改革關鍵領域,解決課堂變革核心問題,深入推進教與學方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語文小課堂連接著生活大世界,語文教育應借助生活與實踐助力學生創(chuàng)造美好人生,這將是“靜語文”不懈追求的目標。為此,我?guī)ьI工作室以教聯體為依托,積極踐行“生活·實踐”教育理念,探索“新生活語文”教育。通過構建高效高質量教研機制,形成“理念引領、需求導向、問題聚焦、方法提煉、實踐反饋”的語文研修模式。
與此同時,我?guī)ьI團隊積極承擔各級“國培計劃”,奔赴偏遠薄弱地區(qū),傳播“靜語文”理念。近年來,我們的足跡遍布西藏、新疆、廣東、海南、湖南、甘肅、廣西等20多個省份,受眾涵蓋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教研員、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大學生等多個群體。此外,課例展示活動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全網直播,通過加強資源共享、推廣實踐成果,讓優(yōu)質教學方法走進更多課堂,真正實現慧師利生。
回首過往,初心不改?!办o語文”經歷了從模糊到清晰、從星星之火發(fā)展成燎原之勢,我也從一名普通的“教書匠”蝶變?yōu)榫哂袌远ɡ硐胄拍畹摹敖逃摺?。今?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強調“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乘著綱要的東風,“靜語文”將繼續(xù)揚帆起航,向著更高的目標奮勇前行。
作者系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教育部新時代“雙名計劃”名師培養(yǎng)對象,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qū)教科研中心語文教研員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fā)】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圖片來源 | 騰訊元寶
編輯 | 白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