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天氣忽冷忽熱,稍不注意就會感冒、咳嗽,甚至發燒。
很多家長還發現,孩子明明受寒了,卻出現上火癥狀:嘴唇干裂、大便干結、舌苔薄白,但舌尖發紅。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寒包火”
為什么孩子“越寒越上火”?
是因為孩子受寒后,寒邪聚在體表,還沒入里,此時如果體內又有熱,就會出現外寒里熱。從而形成“外寒內熱”的局面。
今天,邀請到董秀蘭主任,用3碗湯教大家如何調理。大家可以換作為干貨小知識點贊收藏學習起來。
看看“寒包火”的典型表現
除了常見的感冒癥狀:咳嗽、發熱,還可以觀察孩子是否有以下表現:
1、手腳冰涼,但后背出汗:寒邪在表,陽氣被寒邪束縛,無法溫煦四肢。
2、臉蛋紅,嘴唇干:內熱上沖,熱邪被寒邪包裹,無法散發。
3、大便干,腹脹:積食化熱,脾胃運化失常,食物滯留在體內產生內熱。
4、苔薄白,舌尖發紅:苔薄白是寒邪在表,舌尖紅是內熱上擾。
中醫調理原則是“散表寒、清里熱、滋陰生津”。具體來說:
- 散寒:通過溫性的食材或藥物,驅散體表的寒邪。
- 清熱:內熱是積食引起的,就消積導滯;陰虛內熱,則滋陰清熱。
- 滋陰:補充體內的津液,平衡陰陽,防止內熱再生。
在食療方面,董秀蘭主任給大家推薦3款湯品。
一、姜棗陳皮湯:生姜3片,紅棗5顆,陳皮5克,冰糖適量
做法: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后轉小火煮20分鐘,加冰糖調味即可。
- 適合寒邪在表、脾胃虛弱的孩子。
二、銀耳雪梨百合羹:銀耳半朵,雪梨1個,百合10克,冰糖適量
做法:銀耳泡發撕小塊,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煮至銀耳軟爛。
- 適合陰虛內熱的孩子。
三、山楂麥芽飲:山楂5克,麥芽10克,谷芽10克,冰糖適量
做法: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后轉小火煮15分鐘,加冰糖調味即可。
- 適合積食化熱的孩子。
前段時間,董秀蘭主任接診了一個5歲的孩子,因天氣變化受涼后出現咳嗽、流清鼻涕的癥狀。吃了感冒藥但癥狀沒有緩解。
反而還出現了嘴唇干裂、大便干結、食欲不振的情況。辨證發現孩子舌苔薄白,舌尖發紅,脈象浮緊,是“寒包火”表現。
于是給孩子開方麻黃湯加減,同時建議孩子每天喝一碗姜棗陳皮湯,幫助散寒健脾。
一周后復診,孩子的咳嗽明顯減輕,大便也通暢了,胃口也好了很多。
家長遇到孩子“寒包火”的情況,別急著亂用藥,先判斷清楚孩子的情況,再用對方法調理。當然,如果孩子癥狀嚴重,還是要及時就醫!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助到更多家長,大家可以點贊分享多看幾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