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臺獨”力量的不斷擴大,臺海地區緊張關系不斷加劇。對于我們而言,臺海地區是我們自家地盤,臺海關系緊張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而一旦臺海戰爭爆發,所關系到的也不只是我們一個國家,日本、美國都會因此受到影響。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智庫對臺海戰爭進行了一場模擬推演。
日本笹川和平基金會智庫經過戰爭推演后得出結論:日本四天損失了多達144架戰斗機,自衛隊傷亡人數達到2500人。美國損失多達飛機400架,造成超過10000名美軍傷亡,但中國無法奪取對該島的控制權。
日本笹川和平基金會智庫的戰爭推演是以中國整個國家為假想敵的,其預設中國軍隊在2026年對臺灣發動兩棲攻擊,整個戰爭推演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當時大約有30名包括日本自衛隊軍官、日本和美國的學術界人士及研究人員參加了這場推演。
按照預想,中國會在2026年設立一個對臺灣發動空中、潛艇及水面艦船攻擊的指揮中心。之所以將戰爭爆發時間預定為2026年,日本笹川和平基金會智庫參考了前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上將在2021年提出的“中國可能在2027年前對臺灣發動武力攻擊”的觀點。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也曾表示:“中國已經命令軍隊在2027年以前做好“入侵”臺灣的準備,必須非常認真看待中國對于最終控制臺灣的野心”。美國智庫在進行臺海戰爭的戰斗預演的時候也是以2026年為基準線。
據日本設想,臺海戰爭打響后,中國軍隊會在短時間內向臺灣發動進攻,而從解放軍當前的戰斗力和臺灣的軍事狀況來看,臺灣本土軍隊似乎根本不會對這樣的進攻規模起到任何阻礙作用。
為了保住在臺海地區的勢力范圍,日本笹川和平基金會設想美國派出核動力航母及最先進戰機到臺灣周邊地區,日本首相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同意美國使用自衛隊基地及位于沖繩和九州的民用機場,并派出自衛隊戰艦、F-35戰斗機前往臺海地區支援臺軍作戰。
在戰爭模擬推演中,日本專家們設想美日臺軍隊聯合阻擊中國軍隊,但得出的結論仍然只是:美日聯軍進攻有可能阻止中國取得對臺灣的控制,但美日兩國將承受人員和設備的重大損失,包括超過500架的戰機、上萬名士兵傷亡和眾多軍艦。
臺灣島距離中國大陸遠比臺灣和日本、美國的距離近,且解放軍部隊已經完成了多次戰斗演習行動,一旦臺海戰爭爆發,解放軍海陸空三軍部隊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在臺海地區的戰斗部署,迅速搶占制空權和制海權。日本專家認為他們主要付出代價的階段就是和中國軍隊搶奪制空權和制海權。
在推演結束后,日本笹川和平基金會智庫進行了簡單的結果匯報,:中國損失包括2艘航母在內的共156艘戰艦、168架戰機和48艘運輸機,并犧牲40000多人;臺灣部隊傷亡13000人,以及18艘軍艦和200架戰機;日本損失144架戰機,日本自衛隊傷亡2500人;美國可能損失大約400架戰機、19艘戰艦,傷亡人數可能超過10000人。
在戰爭模擬報告的最后,主持這次戰爭預演的日本笹川和平基金會智庫用一句話總結為:即便中國入侵臺灣的計劃被阻止,各方承受的人員傷亡和物質代價都極為沉重。同時,笹川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渡部恒雄還通過媒體提醒日本政府“我們必須在戰爭開始前做好可能承受重大損失的準備”。
雖然他們口頭上是說勝利了,但從戰爭雙方的傷亡對比情況來看,美日聯軍即便是勝利,也是“悲慘的勝利”。
在日本笹川和平基金會智庫進行戰爭模擬之前,美國智庫就曾經進行過多次推演,結果也和日本一樣,大都是“以悲慘的勝利阻止了中國大陸收復臺灣”。之所以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不難看出,主要是為了通過所謂的勝利,帶動其國內的反華勢力支持政府以武力介入中國臺海問題的決定。
日本笹川和平基金會在報告中對雙方的戰斗力量進行了分析,中國海軍部隊無法應對美軍和日軍的空中導彈和潛艇進攻,且跨海作戰的能力也表現不足。認為中國軍隊在這兩方面存在弱點,所以日本專家才會認為美日聯軍會在臺海戰爭中獲勝。
同時,日本專家在預演戰爭的同時也意識到了一定的困難,他們認為臺海戰爭不會像俄烏沖突那樣,西方國家可以源源不斷地向戰斗的其中一方提供軍事援助,“這種情況在臺海戰爭中不大可能發生,因為北京能夠攔截任何類型的貨運到臺灣”。
也正是因為有這方面的不足,日本專家才會認為美日聯軍會在臺海戰爭中有較大的損失,尤其是可以在地面和海上對美日軍隊的空軍部隊進行打擊,以至于得出美軍傷亡超過10000人的結果。
在日本笹川和平基金會臺海戰爭推演報告公布后,臺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黃恩浩博士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他認為日本的這場戰爭推演主要場景設定是在臺海地區,戰爭參與者是我們和美日臺三國。“嚴格來說,這個兵推參與者的設定不夠周全,臺灣會結合美國、日本,難道中國就沒有盟友了?”
一旦臺海戰爭爆發,日本很可能會因為地緣關系被引入戰爭中,而美國和日本有美日安保條約,所以美國也必須參戰。表面上看上去是美國和日本在幫助臺灣,實際上他們之間的軍事合作關系并沒有那么親密。據此觀點再結合日本智庫軍事推演的結果,臺灣的黃恩浩博士認為美日臺必須強化軍備與軍事合作,同時臺灣也需要強化自我防衛的能力。
另外,日本專家在戰爭推演的時候以美日聯軍為作戰一方,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美國距離臺灣距離較遠,如果想要向臺灣投放兵力,就必須運用在日本建立的軍事基地。因此,根據日本專家設想,“美國還需要加強與日本的軍事、外交關系,具體體現在加強關島軍事基地防御導彈襲擊的能力,并在戰斗發生后向那里轉移更小、更易生存的船艦和成本更低的戰機,同時向臺灣出售更簡便且殺傷力更強大的武器”。
當然了,日本笹川和平基金會關于臺海戰爭的推演也只是他們的一些猜測,美國確定會插手臺海戰爭嗎?美日聯軍的部隊真的能夠抵達臺海地區嗎?這一切都充滿著未知數。
日本專家在進行軍事推演時認為美國一定會以直接的方式介入臺海戰爭,推演的結果也是建立在美國參戰的基礎上的,但是美國直接武力介入,這個是要打一個問號的。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高級研究員坎西恩博士在日本的推演報告公布后表示:這份報告并不是主張或推論美國一定會參戰。前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楊甦棣在講話中也表示,其個人認為如果中國對臺灣發動武力攻擊的話,美國會介入,“如果中國不顧一切地對臺灣發動攻擊,美國及其親密的盟友將做出軍事反應,美國將參與和臺灣有關的一切軍事活動,戰略上的模糊性是不可能了”。
美國五角大廈前臺灣科科長胡振東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也表示:“此預演報告的重要意義之一在于向北京發出警示信息,發動戰爭會帶來如何嚴重的后果是兩岸人民的重大傷亡。從臺灣在全球民主重要性的角度出發,如果北京發動入侵,美國不可能不介入。我個人認為,過去美方戰略模糊的兩岸戰略或已不再適用。戰略清晰比較能嚇阻北京發動戰爭。”
盡管美國一系列官員都認為一旦臺海戰爭爆發,美國很可能會參與。但有一點需要格外考慮,美國政府決策者是由任期決定的。不同的決策者的執政風格是不同的,參與臺海戰爭會為美國帶來巨大損失,等到戰爭真正爆發的時候,美國并不一定真的會支援臺灣。
同時,前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楊甦棣在講話中認為中國軍隊有強大的地理優勢,離臺灣只有90英里,但美國軍隊駐扎在亞太很多地區都擁有軍事基地,也有盟友可能會介入戰事。他在這里說到的是美國有軍事基地和盟友可以介入戰爭,而美國的軍事基地和盟友距離臺灣都沒有我大陸軍隊距離臺灣近,到時候即便是參戰,也需要和我軍搶奪制空權和制海權,僅僅是在這方面的結果就是未知的,更別提支援臺灣了。
同時,日本笹川和平基金會的戰爭推演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臺灣自身的軍事能力。美國海軍戰爭學院高級研究員坎西恩博士作為美國軍事方面的專家,對此提出:報告對臺灣來說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想避免一場即使獲勝也會造成人道主義災難的戰爭,他們必須增加對地面部隊和不對稱反艦系統的投資。購買昂貴的戰斗機和大型艦艇對于確保持續的和平是適得其反的。
當時參與撰寫日本智庫推演分析報告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何理凱教授,還強調“目前臺灣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準備一支更可靠的后備部隊。若臺灣能建立可靠的地面防御系統,那么美國的介入該能夠摧毀入侵的艦隊,擊敗入侵者。如果地面防御崩潰,那么美國的干預再多也無濟于事。”
即便日本在戰爭推演的時候付出了自身損失戰機144架,傷亡2500人,美軍傷亡超萬人的代價,但戰爭結果也很難像他們在分析報告中所說的那樣“阻止中國”。中國非昔日之中國,美國軍事實力確實冠絕全球,但是在家門口,中國能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美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