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不僅沖刷著玄武巖的棱角,也拍打著那個年代韓國女性的命運礁石。
各大媒體不惜用“徹底殺瘋了”來形容Netflix熱播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的火爆程度——在繼《82年的金智英》《請回答1988》等現象級作品后,韓國影視作品又一次成功地吸粉和引起關注。
然而,在豆瓣評分9.4的渲染下,我點開條目下的評論,依然能看到褒貶不一的討論——“配得上600億大制作的劇”“假大女主真瑪麗蘇?”“打動我的絕不是觀念正確,而是純粹的愛”……作為一名男性觀眾,看到這些,也忍不住要去劇里一探究竟。
前三集堪稱“催淚彈”,盡管這種加了濾鏡的“苦難”來得不太真實,但是也總有一股莫名的力量促使你耐心地等待那個“然后”。
(圖/《苦盡柑來遇見你》)
在1950年的濟州島上,一群海女圍坐在礁石堆里,夏季臺風天出海的船,100分的試卷,還有扔進火堆里的詩集……一個個承載了太多情感的符號,像海底的貝類一樣,需要潛下去才能打撈上來。海浪不僅沖刷著玄武巖的棱角,也拍打著那個年代韓國女性的命運礁石。
本來以為這會是一個韓國版《父母愛情》的故事,看到最后才發現,這部劇最終想說的其實是“三代女性”的生命軌跡。原來,“遇見你”遇見的并不一定是愛情,而是作為“女兒”和作為“母親”,以堅強為底色的生命延續。
以下內容可能劇透,請謹慎觀看!
歷史褶皺中的覺醒
翻開歷史,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戰爭的陰影籠罩濟州島,在這后來的近半個世紀里,這里也暴力不斷,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才有好轉。
濟州島的海女文化,是韓國近代女性苦難的縮影。劇中吳愛純(IU飾)的母親全光禮(廉惠蘭 飾)在臨終前悲嘆“生為牛都比在濟州島當女人強”,說的就是那個年代海女以命搏生的艱辛。她們需潛入冰冷海水捕撈海產,卻因當時“女性不得上桌”的儒教倫理,連溫飽都成奢望。
吳愛純被寄養在重男輕女的奶奶家,被迫輟學做苦力,甚至被當作“包袱”賣給黑心工廠。這種將女性物化為勞動力和生育工具的價值觀,也是韓國戰后經濟復蘇期社會結構的真實寫照。
關于社會背景,盡管劇中輕描淡寫地一鏡帶過,但是觀眾仍然能從報紙、黑白電視機、街道上的條幅,看到時代的意味,它們為“盡管勤奮節約,日子怎么還過得這么苦”做了不言而喻的注解。
(圖/《苦盡柑來遇見你》)
愛純與戀人梁寬植(樸寶劍 飾)私奔失敗后,她被退學、被辱罵“不檢點”,而寬植僅被輕斥“年少輕狂”。這種雙重標準,恰如《詩經》所言“士之耽兮,猶可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將女性釘在貞潔的十字架上。而劇中這一“私奔的性別懲罰”,毫不客氣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制度性壓迫。
貫穿全劇始終的,是三代女性的覺醒接力,也是我認為整部劇最打動人心的地方:從母親到女兒,再到女兒的女兒,從1950年到2002年,三位女性都面臨過由婚姻帶給她們的考題。
愛純的母親光禮,以海女之軀供養女兒讀書,臨終前用血淚告誡年僅10歲的愛純“打破命運輪回的必要性”;后來,愛純在丈夫寬植的支持下,反抗生育綁架,最后將女兒送離濟州島去首爾上大學,完成了從“海女之女”到“都市女性之母”的跨越;愛純的女兒金明,敢于對未來婆婆的“賢妻良母”要求說“不”,更是對職場突圍抱有野心。
在社交媒體討論中,婚姻有時變成了桎梏女性自由的因素,而這個故事說明了一種可能性:婚姻可以是一種自由的階梯、逃離的工具。這也是劇中最深刻的隱喻,重構婚姻生活成為了女性覺醒接力中非常重要的一棒。
(圖/《苦盡柑來遇見你》)
現代啟示錄:
何為良性的婚戀生態?
說完了劇中女性的“突圍”,必須要討論整部劇爭議最多的地方,也就是男主角。有人說“男主簡直太完美了”“沒有男主,女主活不過前三集”“這樣的老公讓人覺得不真實”等等,可以反映出現實中人們對男性的期待值相對較低,這種固有的印象投射在劇中,很難讓人信服完美男主角。
在我看來,出于劇作的考慮,男主的人設必須始終保持高光,并且完成這一功能性,才能確保女性角色有足夠的空間,假定在那樣一個時代里實現覺醒,反之這部劇就成了“災難片”。畢竟回到歷史中來看,那是韓國近代史中父權制度的一道瘡疤,倘若丟掉這一假設,那么人性中最后的那一點微光,恐怕都要失去了。
(圖/《苦盡柑來遇見你》)
《苦盡柑來遇見你》留給觀眾最“有愛”的禮物,其實也是寬植。對于男性觀眾,寬植這個角色在劇中提供了“好丈夫”的終極答案,堪稱現代啟示錄:尊重伴侶的自主性,將支持付諸行動而非空談,在風暴中成為妻子最堅實的錨點,有一顆像鋼鐵一樣的心。
不得不說,寬植這一角色,顛覆了傳統韓劇中男性權威的刻板形象。當婆婆以紅豆砸向愛純、逼迫她跪拜求子時,寬植的話“你掀桌,我善后”給了愛純掀翻祭祀桌的勇氣。這一舉動不僅是對父權的反抗,更重新定義了婚姻中的責任:丈夫不是家族的代理人,而是妻子的同盟者。
實際上,編劇也對寬植做過幾次“壓力測試”,才得以最終塑造出理想伴侶的范本。
在經濟困頓時,兩人私奔被騙光錢財,他未抱怨一句,而是與妻子一起反抗;當家庭逼迫妻女繼承海女命運,他帶妻女搬離宗族,以捕魚支撐新家;在事業選擇上,當妻子競選漁業會長,遭到“女強男弱”的嘲諷時,他甘當“第一先生”默默守護。
(圖/《苦盡柑來遇見你》)
對于女性觀眾,愛純與寬植的經歷,也很好地詮釋了“好婚姻”的標準:它不是苦難的避難所,而是共同成長的土壤;不是浪漫幻夢,而是兩個靈魂在現實中并肩作戰的契約。
最后濟州島漁村的集體轉變,也可以看作這部劇對社會重新審視婚戀觀的呼吁。當刻薄的奶奶顫抖著掏出裹著三層油紙的積蓄,支持愛純買漁船,當曾被傳統偏見束縛的村民最終成為這對夫妻的后盾,這證明了健康的婚戀文化,需要整個社會摒棄性別規訓,筑建共情與支持的共同體。
當現代人糾結于彩禮爭執與離婚冷靜期時,這部劇如一記重錘,叩問著我們是否遺忘了婚姻最本真的力量——也許,是將人與人緊密地連接?理想的愛情不是孤島求生,而是讓整個漁村都成為他們的“后援會”。
來自海女和潮汐的饋贈
其實《苦盡柑來遇見你》最打動人的,還是三代女性、兩對母女之間的秘語。
愛純的母親光禮,是東亞傳統母職的鏡像。她蜷縮在潮濕的漁屋里縫補漁網,咳血時用海帶堵住嘴,只為省下醫藥費供女兒讀書;當發現婆家苛待女兒,她像受傷的母獸般沖進宗族祠堂,以單薄之軀對抗父權體系。
在劇中,導演金元錫用海女潛水后浮出水面的特寫鏡頭,暗喻女性代際傳承中的窒息感——母親的每一次下潛,都是對女兒未來的托舉,而浮出水面時的劇烈喘息,則是母性生命力的悲壯燃燒。
因長期潛水,母親患上重病卻仍潛入深海,愛純第一次感受到“海女”二字背后浸透鹽水的沉重——那不僅是職業,更是嵌在海女基因里的生存哲學:在窒息中尋找呼吸的縫隙,在絕望里捕撈希望的微光。
當愛純被強迫繼承海女生涯時,母親臨終前那句“珍珠項鏈不重要,你要活得比我像個人”成為覺醒的火種。劇中兩次“掀桌”場景形成精妙互文:少女時期她掀翻了象征著“壓迫”的飯桌,是本能的反抗;成為母親后她掀翻祭祀桌,反對逼迫女兒穿海女服,則是覺醒后的反擊。這種代際傳遞的勇氣,在導演刻意使用的冷色調畫面中,化作沖破封建的利刃。
(圖/《苦盡柑來遇見你》)
有意思的是,這部劇有一個精妙的設定,那就是讓IU同時飾演愛純與其女金明。當現代職場女性金明在首爾寫字樓里遭遇性別歧視時,鏡頭突然切回濟州島的浪濤——這或許不是簡單的閃回,而是導演在提醒觀眾:今日女性面臨的“玻璃天花板”,與昨日海女面對的海面上的驚濤駭浪,本質上都是結構性壓迫的不同形態。
《苦盡柑來遇見你》不販賣廉價的逆襲神話。當愛純最終帶著女兒離開宗族時,鏡頭久久停留在她磨破的草鞋上。這雙走過咸澀歲月的腳,注定還要踏碎更多荊棘。
但正如海女們世代相傳的生存智慧:真正的甘來,不在苦難終了之時,而在學會與苦難共處的每一個呼吸瞬間。
在愛純差點要被傾覆的世界壓垮的時候,她想起了媽媽臨終前對她說的話:“如果覺得日子過不下去,不要躺著一動不動,要起來跟人生拼到底……”這些話像濟州島的海浪一樣,將心如死灰的愛純拍醒,同時也拍打著觀眾的心,告訴我們,那里沉淀著無數母親用生命譜寫的啟示錄。
編輯 Felicia
校對 遇見
運營 馬社力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