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爾虞我詐三國史”,今有家電三魔頭暗暗較勁。
流量時代,格力,美的,海爾紛紛出招。
周云杰參加兩會出其不意成網紅,美的鉚足勁研發機器人。
董明珠不甘示弱,強行改IP背水一戰。
落寞的格力,能否在董明珠手上起死回生呢?
商業大戰,是否跟個人的學歷眼界有關呢?
國有資產變私人IP
格力電器、格力專賣店更名為“董明珠健康家”。
你是否覺得稀奇,古稀之年的董小姐也玩起了抽象。
自從2月中旬格力公布這一消息之后,網友吵翻了天。
這名字也太難聽了,是格力不夠大氣嗎?
聽名字,看門頭,根本不想進,仿佛進入私人療養館一般。
感覺像是農村推銷保健品的,微商氣息十足。
更有一些網友用對手的身份嘲笑格力,稱董明珠這是“自殺式營銷”。
一些商鋪已經更換門頭,紅底色加白字,夠復古。
品牌營銷戰略,是跟隨時代變化而變化的。
在流量時代,爭議就是最大的營銷。
董明珠更是深諳營銷策略。
36歲南下打工,中專畢業的她成為格力的基層銷售人員。
彼時,格力只是一個年銷售2萬臺的小破廠。
沒有核心技術,只能做空調組裝。
追債款,開辟新市場,骨干辭職她上任發起銷售變革。
天氣涼爽空調賣不動,她大肆補貼經銷商調動積極性。
那年,格力首次超越春蘭成為國內最大的空調銷售商。
1996年,格力在深圳掛牌上市,離不開董明珠背后的努力。
在董明珠的帶領下,格力空調連續10年產銷量居全國首位。
1997年被任命副總經理,2001年被任命為總經理。
能將一個小破廠做成市值2000多億,人人皆知的大品牌,董明珠必有她的過人之處。
包括這次給格力改名字,看似是笑話,實則是董明珠的豪賭。
成熟的家電產業,品牌IP效應更大,但個人IP更稀缺。
如今家電行業面臨系統化升級改革。
以前品牌核心是產品,現在需要附加服務。
以前只需打造單個精品,現在用戶注重智能家居,全屋生態系統。
小米全屋智能,只需呼喚一聲小愛同學,就能操控全部家電家居。
美的智慧家,海爾智家緊隨其后。
格力或許是另辟蹊徑,或許是不屑地跟其他三家PK。
但事實和用戶需求讓董明珠認識到,要想格力走得長遠,還得搞智能家居,搞全屋生態。
格力在品牌升級戰中,已經失去了先機。
美的和海爾起名字已經占了最核心的字眼,格力再起“格力智家”“格力智慧家”類似的名字顯得沒有創意。
所以,董明珠另辟蹊徑搞了“健康家”。
那么有人會問:叫格力健康家多好,為啥要叫董明珠健康家。
這就不得不佩服董明珠的戰術了。
格力自從發家開始,空調就是主打項目。
時至今日,其他家電的營收占比仍舊少的可憐。
提到格力,消費者就會想到空調。
可以說,格力已經與空調畫上了等號。
為了跳出這樣的認知局限,改變品牌的單一形象,前綴后綴直接改完。
不得不說,董小姐真的聰明。
不需要找明星代言,也不需要花費任何傳播費用就能引發極大的關注。
微博話題量熱度飛漲,格力微信指數環比增長145%。
但這個話題效應能持續多久,是否能給格力帶來更高的營收,還有待觀察。
年逾古稀,還在戰場廝殺,董小姐一直都是不服輸的人。
不服輸的董小姐
3月13日,董明珠健康家北京首店開業儀式直播,董明珠再次引發熱議。
“有些企業偷技術,挖人……靠炒股成為首富……”疑似暗諷雷軍。
其實,董明珠一直都看不上雷軍。
去年年底,董明珠說小米空調侵權賠了50萬。
結果小米高管回應:“沒有的事”。
2013年,董明珠和雷軍豪賭10個億。
賭局雖已結束,但私下的較量從未停止。
小米做空調,格力做手機。
董明珠還親自為格力手機設計開機畫面,對于格力手機的銷量也是信心滿滿。
她親自設計格力玫瑰空調,被人吐槽是90年代的審美,且售價太貴。
上了年紀之后,開始搜尋接班人。
青春活潑的孟雨童自從進了格力就“一身班味”。
直播帶貨13場,帶來476億銷售額。
可以說,董明珠一直走在進取的路上。
但是,其他家電品牌的老總也沒閑著。
海爾老總變網紅
前段時間,海爾CEO周云杰和雷軍一起參加兩會。
現場呼聲很高,但大部分都是雷軍的粉絲。
雷軍在前,忙著打招呼,周云杰站在雷軍身后卻顯得有些窘迫。
不少網友對現場視頻進行二創,周云杰也跟著火了一把。
突然走紅網絡之后,周云杰卻表示:“不想成為網紅,只要大家記住海爾的服務就好”。
周云杰自1988年加入海爾,一直干到現在,已經是海爾的元老級人物。
走紅之后被大家調侃沒有山東大蔥高。
他不僅不生氣,還很開心能為山東大蔥代言。
《海爾兄弟》是無數人的童年回憶,卻很少有人知道它出自海爾集團。
當周云杰宣布要拍續集時,無數八零九零后又沸騰了。
張瑞敏是管理哲學大師,周云杰畢業于西安交大,實力也不差。
關鍵是,海爾不卷國內市場,人家掙得是海外的錢。
目前,全球家電行業,海爾已經連續16年霸榜第一。
美的卷不過營收,另辟蹊徑,搞起了機器人。
美的家電品類齊全,這次自主研發人形機器人,不僅可以唱歌跳舞,還能語音操控。
資本市場反響極好,也說明了方洪波足夠有遠見。
反過來再看格力,除了空調,冰箱,電飯煲,似乎看不見其他產品。
革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刀闊斧地改革風險極大,但不改革只有被淘汰。
小米既要又要還要,小到辦公用筆,水杯,大到空調,冰箱,如今小米SU7供不應求。
衛生巾頻頻暴雷之后,網友求著雷軍跨行做衛生巾。
足以可見,雷軍的國民度以及消費者對他的信任。
董明珠改革,為格力更名,評論區看不到一個“好”字。
但她依舊自信:覺得自己永遠不會錯。
錯不錯當下無法評判,時間自會給大家答案。
結語
一個人對品牌而言,可以是錦上添花,也可以是雪上加霜。
網友斷言:董明珠的眼界和格局限制了格力的未來。
不出一年時間,格力還會改回原來的名字。
格力究竟該如何求變呢?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參考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