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寶來門診的時候7個月了,長得很壯實,有21斤,小小的他還不知道媽媽對他已經有了一個很大的期望。
寶寶的右手有點特別,多出了一個拇指,除了多指,孩子的拇指還有些側偏,多指的關節有些粗了,需要調整的地方不少,直觀上來看,右手的拇指也比左手的小了不少。
孩子媽媽還是很急切的,從孩子出生之后就想著為寶寶解決手上多指的問題,因為孩子大了,開始用手的時間和次數也多了,媽媽比較在意多指對孩子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的影響,所以準備好了之后,媽媽就帶著孩子從安徽趕到了武漢。
我家孩子以后能當醫生、做手術嗎?
像這樣的多指寶寶,一般在6個月、體重在12斤左右的時候,孩子身體健康就可以考慮手術了。
這個寶寶的多指并不是單純的多了一根拇指,所以在手術的時候,除了去掉這個多指以外,還要對關節進行修整,同時也要對保留下來的拇指進行矯正。
了解好手術方案之后,孩子媽媽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疑問和擔憂:
要打鋼針嗎?打的疼不疼?麻醉有沒有問題?
克氏針,也就是媽媽說的鋼針,并不是所有的多指手術都需要,但是這個孩子的多指涉及到了關節等部位,還是需要克氏針來固定的,這是給孩子的手指一個穩定的恢復環境。
其實在打克氏針的時候,孩子已經接受了麻醉,所以是沒有感覺的,術后的拔針也不是有的家長想象當中那么疼,并不需要額外的手術,在門診上輕輕一抽就出來了。
孩子的手術麻醉其實是全麻加上局麻來完成的,無論是臨床還是國內外的相關文獻報道,都沒有結果說明多指手術這種單次、短時的麻醉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影響,孩子媽媽的擔心可以理解,麻醉對孩子是大問題,我們都很關心。
最后孩子媽媽也是問出了最關心的問題:
那他以后可以當醫生、做手術嗎?
雖然孩子當時才7個月,但是媽媽就已經開始擔心孩子做完手術之后能不能拿手術刀的事情了。
多指術后的功能鍛煉、支具佩戴和祛疤藥物的使用關系到孩子手的恢復情況,媽媽的想法是術后孩子可以正常地去活動手,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拿筆寫字、抓捏物體,以后長大了也可以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會被曾經多指的手限制住,可以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理想追求。
很有力氣,拿小米粒也沒有問題
想要做到這些,好的鍛煉是必不可少的,從拔針之后的被動功能鍛煉開始,家長就要和孩子一起參與,孩子媽媽想要讓寶寶去當醫生,將來想要拿手術刀,就得從術后的每一次功能鍛煉就要努力了!
等到小寶寶術后5個多月來復查的時候,孩子奶奶也是連連說著“感謝感謝”,孩子媽媽和我分享著喜悅:
“現在感覺手很有力氣,在家都能自己去拉拖把了,那個小米粒也能撿起來了!”
顯然孩子恢復的情況還不錯,無論是手上的力度和精細活動的能力都很好,這里面離不開家長一直在給孩子做功能鍛煉的功勞,像這樣的情況很好,要繼續保持下去,支具的佩戴和祛疤藥物的使用同樣不要落下了,這都是一體的。
術后的護理工作是一個久久為功的事情,也是一個有付出就有回報的事情,手術是給了孩子一個恢復的平臺,而最終走過怎樣的風景和到達什么樣的終點,還是在于家長和孩子自己的努力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