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日本計劃在2025年度末開始部署可用于摧毀他國疆域內導彈基地等的反擊能力的遠程導彈,日本政府認為有必要優先強化西南地區的防衛體制,包括具體的部署地點能否獲得當地居民的理解在內,將進行慎重協調,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就“日本防衛省首次公開射程達3000公里的新型彈道導彈研制情況”的提問進行了回應。張曉剛表示,日方不斷突破“和平憲法”約束,在強軍擴武道路上越走越遠,這是危險和不得人心的。
12式反艦導彈在經過增程改進后,最大射程達到了1000公里,如果部署到九州熊本地區,射程會覆蓋中我國山東半島、上海以及江蘇浙江沿海地區,對我國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此外,鑒于當前的臺海局勢,日本當局還計劃在琉球群島部署12式反艦導彈,對于部署在距中國較近的沖繩縣,存在過度加劇緊張的擔憂,因此擬不作為率先部署對象。日本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在該縣宜野灣市與日本官房長官會面,表示反對部署將用于反擊能力(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的長射程導彈。
導彈(資料圖)
至于為什么部署到九州,而不是距離中國更近的沖繩,日本政府的理由是沖繩距離中國太近,擔心會過度加劇緊張局勢。但這種解釋不能解除中國的擔憂。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是,擬定部署新導彈的九州熊本市,距離中國上海市不足900公里,這意味著中國的超一線城市將直接進入日本陸基導彈的打擊半徑!更重要的是,東京當局部署新的導彈,也代表著日本在突破“專守防衛”的道路上更進一步,幾乎扯下了日本自衛隊“專守防衛”的偽裝。
二戰后,《日本國憲法》第九條(即“和平憲法”)明確規定,日本“永遠放棄以國家權發動的戰爭”,僅保留“專守防衛”能力。但是近年來,日本一些右翼政客蠢蠢欲動,每每要借機修改“和平憲法”,想要打著“自衛”的旗號、 披著“防御”的外衣突破“專守防衛”的限制,最終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以“防御”之名在西南諸島部署遠程導彈,就是其突破“專守防衛”限制而精心設計的一招。
日本學生團體反對修改“和平憲法”(資料圖)
日前,路透社爆料,民進黨當局正與美談判,向美采購總金額70至100億美元軍備以尋求特朗普政府支持。這筆軍購意向數額巨大、動作快速、挑釁性強,表明美“獨”勾連“掏空臺灣、武裝臺灣、毀滅臺灣”的三部曲已經揭幕。而自詡為“棋手”的賴清德,正在綁架臺灣社會隨“臺獨”勢力一道,淪為“餐桌上的菜單”。盡管美臺雙方尚未正面證實,但這一消息并非空穴來風,而是賴清德當局急于對美新政府納上的投名狀。
特朗普政府重新入主白宮后,第一項針對臺灣的政策就震驚了整個島內,美國要求臺灣將GDP的10%用于軍事支出,這意味著高達2.4萬億新臺幣的天價“保護費”。在過去,臺灣的防務預算從未超過GDP的3%,如今,若要滿足美方要求,臺灣的財政體系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這是一筆沉重的經濟負擔,臺灣原本的國防預算已經逼近8000億元新臺幣,占到了總預算的四分之一,教育、醫療、社會福利等民生項目的支出則被不斷壓縮。
臺積電(資料圖)
臺灣《中國時報》近日稱,特朗普總統在大選前,數次針對臺灣安全議題提出“保護費”問題,更曾喊話面對大陸“威脅”,臺灣防務預算應達到GDP的10%,賴清德召開安全高層會議,宣布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防務預算達到GDP的3%以上。此前,臺“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臺積電是否在美投資最先進的2納米芯片制程,由企業自己決定。這意味著臺灣當局不再對先進制程赴美投資設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