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因有“三石”而令南京人引以為豪。第一石是“石頭城”,三國時諸葛亮與孫權論南京形勝時說“鐘山龍蟠,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之后孫權在此壘石為城,名為“石頭城”。第二石是《石頭記》,又名《紅樓夢》。該書故事情節構思奇特,作者曹雪芹潛心塑造,“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方成鴻篇巨制,終將其推向歷史巔峰。第三石是名揚天下的“天賜瑰寶”雨花石。雨花石在南京的民俗中扮演著各種角色,有作“祭天通靈”之用,有作婚嫁定情信物之用,也有作寄托鄉愁之用,還有文人士大夫作案頭清供之用。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雨花石又有了新的使命,成為世界文化交流中傳遞友誼、增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的信物。
南京北陰陽營出土的雨花石
南京雨花石最早被發現其文化價值,是1955年至1958年,南京博物院在南京北陰陽營對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時,在33座墓室中發現了76枚雨花石,它們分別擺放在死者身邊或口中作為祭祀通靈之用,從此揭開了新石器時期南京先民使用雨花石的歷史篇章。這76枚雨花石現藏于南京博物院,由此雨花石由蒙昧洪荒的年代進入人類的藝術殿堂。
見證南京古老婚娶習俗
968年,南唐后主李煜按照當時的婚姻禮儀,遵照傳統的“六禮”制度(包括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迎娶了本朝司徒周宗之女小周后(周嘉敏)。在迎親納彩中有九樣禮品必備,分別是合歡、嘉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綿絮、長命縷、干漆。其中,膠、漆象征夫妻愛情如膠似漆;雙石即兩枚雨花石,象征雙方愛情牢不可破。
這一習俗對后世一直產生影響。1981年筆者大喜之時就專門在婚房內擺放了一盤象征愛情牢不可破的雨花石,攝影師按動相機快門,記下了這一瞬間。
文人士大夫的案頭清供
清康熙年間,著名文學家、江蘇巡撫宋犖(字牧仲)喜愛雨花石,并為其珍藏的十六枚雨花石著《怪石贊》,一一點評贊頌。他為其中第十一枚雨花石點評說,“其十一,紅蝦蟆,造物之狡獪固如是哉,何其宛相肖也。贊曰:疑出井底,蠢爾蝦蟆。出入蒲葦,鳴聒泥沙。在彼可憎,在此可嘉。玉形丹色,俯首無嘩”。
該石后為民國大藏家朱孔陽所得,先生大喜過望,欣然為該石題字“紅蟾合歡”,并注明出處,“商丘宋牧仲得石十六,較文辨色,各以其形象名之而系以贊,是為第十一怪石,曰紅蝦蟆,造物之狡獪固如是哉,何其宛相肖也”。
1986年4月25日,時任六合縣委領導在六合縣招待所觀賞雨花石
文化交流的使者
1988年9月17日,第24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韓國漢城舉辦,南京市旅游總公司精選了300盒精美雨花石,作為“幸運石”贈送給中國體育代表團,預祝中國健兒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中國體育代表團又將這凝聚著國人深情厚誼的雨花石贈送給第24屆奧運會組委會。雨花石被展示在奧運村時,得到各國運動員的好評,被譽為“東方明珠”“最美的幸運石”。
雨花石的優美意境及深厚文化價值逐漸顯現,引起原文化部的高度重視。1989年11月,原文化部決定用雨花石作為與世界各國進行文化交流的載體,并指派原文化部外聯局文化參贊陸萬生先生專程來南京采購由江蘇古籍出版社、香港嘉賓出版社聯合出版的《雨花石珍品集》1000冊、南京雨花石1200盒作為政府文化禮品,后在與各個國家進行文化交流活動時收到良好效果。
游子思鄉的信物
2011年12月16日,南京六合區政府、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南京雨花石協會、臺灣新北市文化局、臺灣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聯合在新北市藝術館舉辦“雨花情緣——2011首屆海峽兩岸雨花石文化聯展”,當時有160余人赴臺參加聯展聯誼活動。展廳里,一位白發臺灣石友操著純正南京口音向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范文祥、南京雨花石協會副秘書長柏貴寶自我介紹說:“我是南京人,原來住中華門一帶。今天你們把南京的寶貝雨花石帶來,讓這里的人一飽眼福,多謝你們在這兒展覽,雨花石是南京人的驕傲?!彼€向觀眾展示了一枚幾十年前離開家鄉時帶來的“小猴子”雨花石,他用黃金將這枚“小猴子”雨花石打造成掛墜,天天都戴在胸前,并說現在有家不能回,想家了就看看這枚雨花石。
2012年,著名作家、評論家、戲劇家白先勇先生來南京進行文化交流,并在東南大學、南京大學等地舉辦了多場講座。他深情地說到,他的祖籍是江南江寧府上元縣,即現在的南京水西門七家灣一帶,祖先先后在元朝、明朝任官職,他小時候住在南京雍園1號,經常到雨花臺去玩,每次都撿回不少雨花石。有一次他在雨花臺挖到一枚晶瑩剔透的胭脂雪紅彩石,這枚彩石陪伴他多年,成為他對南京記憶的一件“信物”。
今年我的一位小朋友趙夢晨同學出國留學,這一去千山萬水,路途遙遠,多年后才能再相會。我見證了他的出生、成長,如今面對分別不由產生了難舍之情?!凹t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碧瞥娙送蹙S的《相思》詩境觸動了我的心懷,在為趙同學送別時,我將素有“天賜瑰寶”“石中皇后”美譽的南京雨花石送給他,并告訴他這是治愈思鄉之情的最好禮物。
周德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