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一整年的反內卷、廝殺、征戰過后,吉利汽車交出了一份史上「最漂亮」的年度財報。
3月20日,根據吉利汽車發布的2024年度財務報告顯示,2024年,吉利汽車的總收入首次突破2400億元,同比增長34%,創造歷史新高;全年歸母凈利潤達到166億元,同比增長213%;毛利總額大幅提升至382億元,毛利率達到15.9%;凈現金水平上升40%至398億元,儲備充裕!
從財務基本面來看,這份增收、提量、全線飄紅的成績單不僅在吉利內部為企業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劑,也在外部進一步喚醒了市場對于下一階段對于吉利的展望和期待。
盡管在財報發布會后的媒體溝通會中,吉利汽車桂生悅謙遜地表示,「這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數字,2024年對于吉利汽車而言,更多還是增強信心的一年」,但并不妨礙人們仍然能夠清晰的識別吉利調整的過程,以及這些數字中所承載的含金量 。細心的話可以看到,從去年4季度開始,協同造車帶來的規模效應,已經讓吉利進入到一個日賺8億的時代。
可見整合帶來的最大價值,是讓吉利創造一個新的藍海,而不是再和中低端市場陷入低緯競爭。整合!讓吉利告別低緯,邁向了高緯,能夠靠品牌、靠質量、靠文化、靠技術驅動...不斷構建一個新世界。
文|Wind
編輯|李佳琪
圖片來源|網絡
1
「34%增收為吉利創造全新增長模型!」
尤其在2024年這樣的一個怪象叢生、內卷不斷的汽車市場,吉利今天的這份史上規模最好、利潤最佳的年度財報,透視的不僅僅是短期的向好,更是對一家企業的經營韌性、體系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閱,涉及到戰略轉型、發展趨勢判斷以及內部管理的方方面面。
了解吉利汽車經營基本面的人都知道,在過去一年國內市場兩頭承壓的復雜環境中,吉利汽車的主要營收來自2個環節:銷售收入和技術服務變現。
2024年全年,吉利汽車累計銷量達到217.7萬輛,同比增長32%。其中,新能源銷量達到88.8萬輛,同比增長約92%;和以燃油車為代表的高歌猛進。數據顯示,以星瑞為代表的產品車系,在燃油車式微的大環境里,目前仍然保持著月銷過萬的猛烈勢頭,幫助吉利穩穩坐在“中國品牌燃油車銷量第一”的寶座。在此基礎上,2024年,吉利汽車的整車收入達到2030.61億元,同比增長36%。
這種圍繞著不同能源形式、不同車型在規模化上的「全面開花」,被視為撬動去年吉利在整車銷售、營業收入高速增長的主導力量。
除了規模增長,產品結構的持續優化帶來的單車收入的穩步提升,為這一輪吉利在營收和利潤等關鍵數據「更勝一籌」提供重要支撐。數據顯示,2024年,吉利汽車的單車平均收入10.7萬元一臺 ,同比增長2.5%。其中,吉利銀河E5銷量穩定破萬,成為15萬內最強純SUV;極氪單車平均售價更是近30萬,在豪華高端市場站穩腳跟。
相比于整車銷售業務給人以「情理之中」的增長,吉利這一輪帶來外界的「驚喜感」還得益于多元化業務的開花結果。
長期關注吉利財報的人可能會了解,從2019年開始,吉利幾乎每年都會新增一項非整車銷售的收入項,2021年的動力電池包銷售業務,2022的知識產權許可,2023年的合作制造收入。而在過去一年,僅上半年,吉利圍繞著技術授權帶來的直接營業收入就達到198.25億元,占據非整車業務的18.5%;同時,電池包標準化率提升至80%、電驅系統自制率突破60%等等這些數字,讓吉利將新能源車型毛利率推升至21.3%,較燃油車業務高出7.2個百分點。
此外,圍繞著國際業務版圖的持續拓展,過去一年,吉利還在全球化戰略層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海外出口累計銷量達到41.45萬輛,同比增長超57%,不僅超額完成了38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更在中東、亞太、非洲、拉美、歐洲等多個區域深化布局,進一步擴大了品牌影響力。
總的來看,吉利2402億元營收規模的背后,既不過分依賴單一產品,也不是背靠局部技術或某個單一市場。而是基于新能源、技術輸出、以及全球化三大戰略的深度融合,通過高端品牌提升溢價能力、通過技術授權擴大生態影響力、通過海外布局擴大增量市場,來形成的一套「可持續、高活力」的增長模型。
2
「協同造車的規模效益,讓吉利日賺8億!」
除了產品、技術層面的爆發,行業觀察人士看來,吉利在這份「漂亮」財報的收獲,離不開去年開始吉利從「廣鋪盤子」到「協同造車」的戰略轉向。
仔細翻看財務數據,在吉利汽車2400億元的全年營收中,有將近1/3也就是800億營收來自四季度的全線拉升,若以3個月為周期進行參考,約等于2個理想,5個小鵬。
其中,去年第四季度,吉利銀河的累計銷量約為20.8萬輛,環比增長顯著,占據全年銷量約40%;極氪汽車交付量達7.93萬輛,環比增長24.1%,創歷史新高;領克方面,盡管財報未明確拆分四季度銷量,但根據全年數據及市場表現推測,領克四季度銷量或為全年高峰。
要知道,這些品牌均是吉利推動戰略轉型落地的重要承接對象,在去年四季度不約而同地進入「強勁增長周期」。如果按照時間線拆分,恰與去年9月吉利《臺州宣言》落地,宣布企業從戰略擴張進入到戰略聚焦的全新階段的時間節點不謀而合。
方法的來源是企業的實踐,初期階段不止外界,內部對于整合帶來的價值某種程度上都充滿了未知,阻力遠大于動力。如果按照老思路,吉利無非是打價格戰、內卷,但通過改變、創新和戰略調整,吉利同樣開拓新的成長路徑。吉利用結果證明了在《臺州宣言》的指導下,吉利的戰略正確。
這種圍繞著集團內部之間資源協同、通力合作所帶來的正向效益和正向反饋,不僅帶來吉利在四季度營收、銷量、利潤的全線拉升,回看過去一整年的發展框架,也令吉利在一個愈加競爭激烈、內卷的市場環境中,塑造出一個「高容錯、高舒適度」的發展空間。
財報顯示,在整合資源、精益管理后,吉利的銷售與行政費用率均得到一定程度地縮減,銷售費用率下降1個百分點至5.5%,行政費用率則下降至2.0%,相比行業內很多新勢力動輒15%、20%的銷售費用率,也讓外界開始看到,從四季度開始,吉利不僅會賺錢,更會省錢。
隨著接下來規模化效應的釋放,以及極氪、領克雙品牌整合后,以建立統一的管理體系為目標,開啟新一輪內部管理變革,可以預見,還將會帶來4個層面的利好:1、協同研發、生產降本;2、組織管理效率提升;3、盈利能力增強;4、協同技術優勢。尤其是極氪在掌握整車架構、電子電氣架構、三電、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產業鏈核心技術的基礎上,也能更大程度上為吉利在全棧自研與軟硬件結合的創新能力提供參考。
某種程度上,「協同造車」的本質,是將分散的資源轉化為系統性競爭力,通過研發、生產、管理的深度協同,實現了開源節流。從財務報表上,既解決了成本的問題,又解決了利潤的來源。這也就意味著在行業陷入價格戰與技術內卷時,憑借這種「協同效應」的優勢,吉利時時刻刻都能以更低的試錯成本、更快的技術迭代速度和更靈活的市場響應能力,持續擴大規模化優勢。
3
大投入,快產出!吉利迎來技術驅動的「閉環時代」
在汽車產業長周期競爭中,吉利始終相信唯有「先啃硬骨頭」才能建立結構性優勢,當別的車企停留在形式創新、應用創新,吉利做的,是用技術迭代來換得規模化的紅利。
過去幾年,吉利可能并非是在技術層面說得最多、最惹人矚目的,但在投入上一定是最舍得的。數據顯示,2020年到2024年間,吉利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100億元,每一年都在逐步提升,研發費用率長期保持在5%-7%的高位;其中2024年,聚焦新能源和智能化,強化產品核心競爭力,研發總投入達到104億元,相比2023年的78億元增長約33%。
圍繞著這些投入以及在智能電動汽車技術的持續迭代和升級,在這個過程,吉利踏實、系統性地解決了很多難解的課題,而不是象征性地加一兩個「噱頭」性的功能點。例如,吉利的神盾短刀電池、雷神EM-i超級電混、11合1智能電驅等在內的高價值三電技術在過去一年陸續在銀河E5、銀河L7EM-i等最新車型上應用,打造新能源安全體系力。
如今,隨著規模化的上量、單車收益和成本的改善,吉利過去在技術上的投入逐漸被攤薄,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吉利已經到達了一個「紅利期」和「產出期」。
更重要的是,憑借著這種技術迭代而來的強大體系力,吉利還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與其他企業競爭的「代際時間差」。簡單來說,就是在其他企業規模化車型已經成熟,甚至開始走下坡路的情況下,吉利在插混和純電,甚至燃油車等不同技術路線的產品才剛剛推出。以一家正處于規模爆發期的企業的自然線性增長規律來看,換句話說,吉利汽車的勢能才剛剛開始展現。
此外,隨著智能化成果由投入期逐步進入了收獲期,吉利還是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智能化布局的車企,通過「天地一體化」等大算力、大數據、大模型、衛星互聯網科技新基建,打造了一張「智能科技生態網」。不久前,吉利發布的統一智能出行解決方案——千里浩瀚,更是通過 5 大層級(H1-H9)架構實現智駕平權和安全平權。
按照規劃,今年,吉利還將陸續推出10款全新新能源車型,包括銀河星耀8、極氪9X、領克900 EM-P等,開啟產品大年。隨著吉利新能源車型的密集投放和AI智駕全面普及,以及吉利內部戰略整合的進一步深化,圍繞著「技術紅利」的進一步釋放,2025年的吉利汽車還將會在營收、利潤和銷量等核心數據的上揚有更大程度的體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