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沖突的復雜局勢中,俄羅斯原則上答應停戰30天這一決策引發了廣泛關注與諸多猜測。畢竟俄軍在最近的庫爾斯克地區反擊作戰中,效果顯著,烏軍戰線崩盤,一路潰敗,俄軍先后占領了蘇賈,并且打進了蘇梅州,要是按照這個打法,估計后續進展還是迅速的。
從表面看,這似乎給了處于劣勢、急需喘息的烏克蘭可乘之機,畢竟烏克蘭在庫爾斯克戰線告急,頓巴斯方向也面臨俄軍春夏大反攻的巨大壓力,其軍隊現狀可謂是缺醫少藥、彈藥匱乏,迫切需要時間重組防線、整頓部隊以及囤積物資。加上美國暫停供應烏克蘭援助,烏軍缺少彈藥和可靠的情報,戰線崩盤太快。
然而,俄羅斯這一決策實則有著更為深層次且多維度的考量。從經濟層面來看,俄羅斯天然氣股份集團去年虧損超1萬億盧布,烏軍無人機對煉油廠等能源設施的襲擊,猶如一把利刃,深深刺痛了俄羅斯的財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將海王星反艦導彈升級為射程達1000公里的對地打擊巡航導彈。
這無疑讓俄羅斯能源設施面臨的威脅進一步加劇,畢竟襲擊一次,俄羅斯損失巨大。在這種情況下,停戰30天禁止襲擊能源設施,為俄羅斯提供了一個寶貴的緩沖期,使其能夠對能源設施進行更有效的防護與戰略調整,減少經濟層面的損失,穩固國家財政根基。
軍事層面同樣不可忽視。盡管當前俄軍在多個方向占據主動,但近期烏克蘭春季的地理條件成為了阻礙俄軍機械化部隊推進的 “天然屏障”。但是過了冬季,到處都是爛泥地,使得俄軍機械化部隊進攻困難重重,坦克和自行火炮這類幾十噸的重裝備無法行使,會陷入爛泥里,這反而會給烏軍偷襲的機會。強行推進不僅會增加部隊損耗,還可能影響作戰效果。
此時選擇停戰,俄軍能夠利用這30天時間,重新組織防空探測和防空系統部署。面對烏克蘭不斷升級的武器裝備,優化防空體系對于保障俄羅斯本土安全以及前線部隊的作戰行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畢竟俄軍在戰場上損失也大,這個時候也是補充無人機和兵員的最佳時機。
此外,等待地面土地堅硬后再發動攻勢,能讓俄軍機械化部隊充分發揮其機動性和火力優勢,提高作戰效率,為后續的進攻行動做好更充分的準備。當然,也是在這個時候休整部隊,為部隊的彈藥進行充分的補給。俄羅斯答應停戰30天并非是對烏克蘭的仁慈,而是基于自身經濟和軍事戰略需求所做出的理性決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