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泥是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中國特有的文房之寶,無論是文件簽署,還是歷史文物以及金石書畫之鈐記,都需要使用。可以說,印泥是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是傳達藝術的媒介物。
據考古和史書的記載,印泥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當時為了防止泄密或傳遞過程中的私拆,在寫好的簡牘外面加上一塊挖有方槽的木塊,再用繩子將它們捆在一起,然后把繩結放入方槽內,加上一丸濕泥封上,再用印章鈐上印記,作為封檢的標記發出去,是為“封泥”。
秦 咸陽丞印(傅咸陽出土)
到了隋唐以后,社會的進步有人研制出紙張,人們又改用水調組朱砂于印面,鈴在紙上,這就是印泥的雛形,到了元代,人們開始用油調和朱砂,之后便漸發展成我們現代的印泥了。
01
中國三大印泥
始創于清康熙二十一年的常州龍泉印泥與杭州西泠(líng)印社“潛泉印泥”、漳州麗華齋“八寶印泥”鼎足而立,被稱為中國印泥三大瑰寶,享譽書畫界。
漳州八寶印泥
麗華齋八寶印泥
漳州八寶印泥是福建漳州傳統的漢族工藝品,在古代屬于貢品。中外書畫家酷愛的珍品,是聞名中外的“漳州三寶”之一,素有“文房五寶”之稱。十八世紀清乾隆時曾供皇家采購使用。漳州八寶印泥廠仍在生產。
漳州八寶印泥
漳州八寶印泥以珍珠、瑪瑙、金箔等多種珍貴材料為原料,以特殊加工方法精制而成,具有色澤鮮和、氣味芬芳、浸水不化、火燒留痕、燥天不干、雨天不霉、夏不滲油,冬不凝凍等八大優點。
八寶印泥
即使用火焚燒,紙灰上字形依然可辨。
西泠印泥
西泠印泥
西泠印社西泠印泥結合西泠印泥百年來傳統工藝,經潛心研制,在保持西泠印泥原有之優良品質的基礎上,突破改良,獨創出多種西泠印泥新品。
西泠印泥
其印泥選料精良,制法考究,久為中外書畫家所喜愛而爭求,被奉為印林至寶。沙孟海先生、啟功先生、楊仁愷、馮其庸、史樹青、謝冰巖、劉江、朱關田、韓天衡、高式熊、沈鵬等著名書畫界學者前輩們對西泠印泥情有獨鐘、垂愛有佳。
它的特點是:鈐出的印蛻會有一層微凸的立體感,色澤沉著,歷久不變;鈐出的印文勻凈而遮蓋力強;印泥夏不滲油、冬不凝固,通常連鈴幾十方印,印文字口依舊清晰。印泥的粘稠度高,一團印泥很難用印筋拉開。
西泠朱砂印泥
龍泉印泥
龍泉藕絲朱砂印泥
龍泉印泥質地優良亦與其嚴密恪守、堅持精細的配制、調料工藝、技藝有關。小小一盒印泥,不過幾十克,但是制作工藝復雜而規范,一絲不茍。
龍泉青瓷印泥
龍泉印泥的品質特點是:細膩厚重、沉著顯明,遇冬不凝固,逢夏不滲油,芳香四溢,久不褪色,用龍泉印泥蓋在宣紙上的印章,將印章雕刻的線條反映得條縷清晰,絕對不可能出現蹩腳印泥“蓋糊了”的現象。
好的印泥泡入水中也不化
它受到國內諸多書畫大家如紅學研究者馮其庸、書法家沈鵬、還有徐悲鴻的遺孀廖靜文等人的喜愛了。最令人叫絕的是,龍泉印泥蓋的印章,置于水中3日撈起使用仍然丹紅如新。
02
印泥的分類及辨識方法
當代印泥就印泥的用途來分可以分為三種:辦公印泥、書畫印泥、篆刻印泥。
辦公印泥
辦公印泥,主要使用于橡皮章及辦公用紙上,有些質量佳者,勉強可以用于石章及書畫紙上。但效果遠不及書畫篆刻印泥。
該種印泥多為鐵盒或者硬塑料盒包裝。一般買來直接可以使用,用完后蓋上蓋子即可,無需任何保養。
辦公印泥一般只能使用一到兩年,之后就會出現印色暗淡、印體便硬、上章困難等問題。由于辦公印泥對印文厚度、印文保存時間、印色等均要求不高,所以這種印泥價格最為便宜,一般一盒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它是典型的辦公用品,不能使用在書畫篆刻領域。
書畫印泥
書畫印泥,主要用于石質印章和中國傳統書畫紙上。
該種印泥多為瓷盒包裝。一般買來拆封后需要伴和成團,一般每次使用之前或者數月閑置后都需要翻調均勻。
這種印泥多以朱砂為主要原料,較為濕潤。如果使用保養方法得當,蓋章量不多,則可持續使用三至五年。該類印泥價格適中,一般30克的價格在幾十元到一二百元左右。
篆刻印泥
篆刻印泥,主要用于篆刻藝術,配合石質印章和篆刻用紙(連史紙居多)使用。
這種印泥多為精制瓷盒包裝。買來拆封后需要伴和成團,每次使用之前或者數月閑置后都需要翻調均勻。此外,需要放置在通風、冷熱變化不大的地方保存。
這種印泥多以朱標為主要原料,較干。使用壽命頻率各異。如果使用保養方法得當,蓋章量不多,則可使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長。
該類印泥由于原材料珍貴、制作工藝繁復,價格最為昂貴,一般30克的價格在一百元到五百元不等。
03
如何挑選好印泥
好的印泥,紅而不躁,沉靜雅致,細膩厚重。印在書畫上則色彩鮮美而沉著,有立體感。時間愈久,色澤愈艷。質地差的印泥,出來則顯得色澤灰暗或淺薄,有的油跡浸出,使印文模糊。
印泥是印章的衣服。服裝不整,則失之寒磣;印泥不佳,則印章不能生色。好的印泥,色澤鮮明,永不晦變,且沉厚不走油,拓用之后,印泥上結一層光澤,“用手拂之亦不脫落”。
對顏料的選擇主要看其是否會褪色,滲不滲油。對油脂的選擇主要是對其干性度,粘性度和滲透性的考量。對纖維的選擇是彈拉力的強度和吸取色漿能力的大小。如何選擇印泥?好的印泥應該是容易上章,容易上紙,不滲色,基本不褪色。
印泥質量如果達到了以下六個要求,則印泥肯定使優良的。
1.顏色鮮艷,歷久不變,無侵蝕性;
2.鈐出印文遮蓋率高,連鈐數十次字口依舊清晰;
3.在兩三個月內不使用,泥質不發生油浮朱沉;
4.在氣溫攝氏4度左右到30度左右,泥質稠度變化小;
5.泥質細膩有光澤,富彈性,印文無滲紅;
6.歷久不霉爛,不硬結。
這六個要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又有所區別的。如“顏色鮮艷,歷久不變”,同“遮蓋率高”,有內在關系又有所區別,顏色能歷久不變而鮮艷,則這種朱料肯定遮蓋率高;但遮蓋率高了,不一定“連鈐數十次而字口依舊清晰”,反之。連鈐數十次字口清晰的,不一定遮蓋率高。再則,“印文無滲紅”,同遮蓋率有聯系,因遮蓋率高的顏料肯定不會滲紅,但無滲紅的泥質不一定“細膩”,“富彈性”。“不發生油浮朱沉”同“稠度變化小”有關系,但油浮朱沉不一定是由于稠度變化而發生的,還有一個溫差和時間的關系,等等。
04
印泥的使用與保養
印泥的使用
1.印泥上章之前,需進行攪拌翻調,從邊緣圓弧向上團印泥,然后順時針方向推動,將印泥合成球狀,形成泥團。
2.用印面蘸印泥時,不可直接戳進,需一手持穩印泥盒,一手持章使印面一側觸到印泥頂上圓光處,邊打邊轉動印章,宜輕勿重,不可擠壓、使勁敲打印胎。
3.蓋章完畢后,必須及時清洗章面,防止殘余印泥粘上灰塵污垢后黏度強化,致使下次蓋章極易拉出艾草,影響印文的清晰度。印泥必須經常翻調,至少半年翻一次。
許多人認為書畫篆刻印泥同普通辦公印泥一樣無需保養,其實是大錯特錯了。越是好的印泥越是需要人們對它呵護。以下,我們介紹一些最主要的保養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印泥的保養
慎收貯 —— 容器采用舊瓷器最好,水晶玉器亦可,不宜用銅錫等金屬,最忌用漆器木器陶器,以及犀象等動物骨骼容器。使用金屬器,容易同印泥產生化學反應,使印泥變黑變硬。而漆器木器陶器等容器,由于其結構疏松,孔隙較大,印泥中的油分容易散失,會影響其長期正常使用。
宜翻曬 —— 春冬日暖,宜曬一時;夏秋日烈,宜曬一刻。久而不動,印色自壞。
遠污垢 —— 蓋章用畢,必凈章面,蓋好印缸,毋使灰落,有損印泥質量。
慎霾濕 —— 芒種后霾,概宜高閣,冀北風高,防其灰入,南山煙雨,斥鹵卑濕,高藏慎密,又宜常曬。
勤翻調 —— 印泥存放時間長久之后,砂體沉下,油性浮上,會產生分層現象。所以,須經常翻調至均,和其體性。一般十日半月就需翻調一次。
忌添油 —— 一旦色淡,油干,不宜自行加油。首先,印油是經過多道加工后制成的,非普通的蓖麻油或者菜油。如加入蓖麻油或者菜油后,因其遠遠輕于印油及其他成分,故會漂浮于印泥表面。所鈐印文必油跡斑斑,影響印文效果。而單純的只加入印油而不加入顏料,會使原有的印泥組成比例失衡,艾草腐蝕,印泥潰爛,不復使用。如果發生色淡油干的現象,需購買原生產廠家出產的同種袋裝印泥,以一比一的比例拌合至勻。或送往生產廠家或者銷售商家進行修復。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