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2025年度“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打造對象名單,丹陽趙氏二胡制作技藝展示館名列其中。江南時報記者采訪了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趙氏琴坊”第13代傳人、丹陽趙氏二胡創意空間負責人趙軍,了解趙氏二胡制作技藝在當下的傳承與創新。
“一把好的二胡,聲音是通透、明亮、厚重的。”趙軍介紹,二胡以紅木等為主要制作材料,趙氏制琴通過望、聞、掂三法識別木料的優劣。其中,制琴之木有紅木、小葉紫檀、大葉紫檀等,也有喜愛收藏珍貴木材者定制二胡,例如黃花梨和楠木二胡,但音色稍遜。
“趙氏二胡”自明朝萬歷年間傳承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趙軍今年59歲,是“趙氏琴坊”第13代傳人,也是趙氏制琴唯一傳承人。他15歲跟隨父親趙鎖明學習二胡制作技藝,17歲就能獨立制琴。趙軍制作的“龍頭錫胡”被原文化部和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科研所列為國家行業標準。
走進趙氏二胡制作技藝傳承展示館,耪、陀螺鉆、鋼絲鋸弓、铇、鑿、斧等60多件從清末民初家傳至今的二胡制作工具有序陳列。各類古琴、二胡樂器藏品近100件,其中包含清代中期蜀桐古琴,民國初年第11、12代傳承人趙蘭生、趙鎖明制作的二胡,還有趙軍自己制作的創意獲獎二胡精品“荷塘月色”“龍頭錫胡”“禮品微型二胡”等。
展示館創建于2017年,占地約800平方米,集“展示宣傳、傳承保護、休閑體驗、交流交易”等功能于一體,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展示館自建立以來,已接待各單位、社會團體及二胡愛好者等超8000人次。趙軍說:“我們根據研學學生的年齡來開展傳習講解、研學培訓和交流體驗及展示、展演等活動。比如開始時,我們會先介紹二胡發展的歷史、趙氏二胡傳承沿革,引發孩子們對二胡的興趣,再帶他們結合制作體驗,參觀二胡的制作流程。通常是二胡制作到哪一步,就讓學生體驗這一步的制作過程。”
據了解,展示館全年舉辦非遺項目民族樂器制作技藝(趙氏二胡制作技藝)專題展覽,每年不定期舉辦文化沙龍、名家演奏、演奏培訓等活動近十次。2024年,趙氏二胡制作技藝傳承展示館入選第二批鎮江市“非遺守望空間”、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空間。
“我們2019年開始做直播,最早是在某直播平臺上發布視頻,但效果不好,粉絲很少,我們虧了近一年的資金。后來短視頻興起了,我們在抖音、快手上做直播,視頻發布制作都比以前要方便很多,粉絲數量一下就上來了。”趙軍說。以丹陽市趙氏二胡有限公司為載體,如今趙氏二胡在天貓、抖音、視頻號等五個平臺發布的短視頻,吸引了近30萬粉絲關注。“我們計劃今年在小紅書、B站上推廣短視頻,也會發布有關二胡制作流程、演奏教學等內容的長視頻。”
一曲悠揚的旋律,吸引了眾多觀者,也帶熱了二胡銷量。如今,趙氏二胡銷售遍及全國乃至東南亞,年銷量達2000把,總銷售額超300萬元。趙軍說:“制作一把二胡需要100多道工序,我們堅持手工制作,否則一道工序沒有做到位,音色就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趙軍表示,每一次深入鉆研二胡制作技藝,每一場讓非遺走入大眾視野的活動,都飽含了自己的心血與熱愛。他告訴記者:“‘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榮譽屬于每一位默默堅守的傳承人,屬于支持非遺事業的每個人。未來,我會一如既往地以更堅定的信念與努力,書寫更精彩的非遺傳承新篇章。”
江南時報記者 張梓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