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媒的最新報道,歐盟委員會近日正式發布《歐盟防務白皮書:戰備2030》,其中包含的"歐洲重新武裝計劃"計劃引發防務投資市場強烈震蕩。該戰略規劃通過構建跨國防務產業資金池、建立聯合采購框架及加速武器系統量產等系統性舉措,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歐洲軍事能力的代際躍升。
俄烏戰爭
布魯塞爾公布的1500億歐元防務采購融資計劃中,一項關鍵條款引發熱議:美方因"對俄戰略趨同傾向加劇"被排除在參與資格外,即便對烏提供實質性后勤支持的英國亦需通過特殊準入門檻。
戰略研究機構指出,這種雙重排除機制實質反映了歐盟安全政策正在經歷"戰略自主"框架下的地緣政治再平衡,其深層動因涉及重構歐洲軍事工業復合體的全球供應鏈布局。
普京和特朗普
歐盟最新防務戰略將美英排除于合作體系之外,其內在邏輯基于成員國身份限定原則。法國在馬克龍執政時期持續推動歐盟防務體系自主化進程,試圖確立自身作為歐洲地緣政治支點的地位。英國曾被視為"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不穩定因子",脫歐后雙方矛盾進一步激化,這從根本上否定了英國參與1500億歐元軍備采購計劃的合理性。
隨著法德軸心對歐盟決策影響力的持續強化,兩國展現出清除英國殘余影響力的戰略意圖。盡管冷戰時期的軍事遺產仍存在于法、德、英等有限區域,但多數歐盟國家長期依賴北約安全框架導致防務能力退化。布魯塞爾此番戰略設計,實質是通過構建內部閉環加速擺脫外部依賴,培育內生性防御體系。
德國萊茵金屬公司
巨額資金池為歐洲本土軍火商創造重大產業紅利,而英國已喪失分羹資格。倫敦在脫歐后持續萎縮的地緣話語權在此事件中暴露無遺——英國防部官員雖表態"深感遺憾",卻未提出實質性反制措施,折射出其在歐洲安全架構中的邊緣化處境。
美國的缺席更具象征意義,鑒于其通過北約機制持續影響跨大西洋事務的實際能力。分析人士指出,華盛頓仍掌握多重施壓杠桿,包括但不限于情報共享體系調整、軍事技術合作限制等手段,足以制約歐盟戰略自主進程。
萊茵金屬公司的豹2坦克
該計劃暴露出歐盟對俄安全焦慮與戰略獨立性缺失的雙重困境。采購細則中"優先本土產業升級"與"強制歐洲制造"條款,本質上是以防務改革為名的產業保護政策。德國提出擺脫"安全附庸"定位的訴求,恰與扶持萊茵金屬等軍工巨頭的產業目標形成戰略共振,而法國軍企集團則有望主導未來裝備采購份額。資本市場反應印證此邏輯:空客防務、薩博集團及萊茵金屬股價因"本土化率不低于60%"的硬性規定應聲暴漲,顯示歐盟正著力構建隔絕美俄影響的戰略防火墻。
但該計劃實施面臨多重現實阻礙:德國遲至2023年才勉強達到北約軍費占比標準,法國國內改革困局未解,波蘭等東翼國家安全壓力驟增,均暴露戰略規劃與執行能力的結構性矛盾。
法制陣風戰斗機
更關鍵的是,歐洲軍事工業基礎能否有效消化巨額投入,真正實現防務能力代際提升仍存疑。根本性挑戰在于安全架構的核威懾缺口:脫離美國核保護傘的歐洲自主防御體系,是否具備遏制俄羅斯的戰略可信度?布魯塞爾構想的"戰略自主"愿景,或將與嚴峻的地緣安全現實產生劇烈碰撞,最終可能導致北約體系實質性解體的戰略反噬。
此次戰略調整折射出歐洲在拒絕"美國附庸"地位與缺乏自主防御能力之間的戰略困局。1500億歐元投入究竟會夯實歐洲主權根基,還是淪為軍工復合體的財富盛宴,仍需歷史檢驗。當前態勢發展已清晰表明,歐洲安全秩序重構正在催生不可逆的地緣政治裂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