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卡給許多人帶來了實惠和便捷,但是現實生活中,商家擅自變更服務內容、突然關門停業、服務不到位等狀況,往往會給消費者權益帶來極大損失。
3月20日,興慶法院速裁審判庭法官高靖雯、李靜走進銀川交通音樂廣播《新聞K吧》直播間,為觀眾朋友講解了預付卡糾紛的那些“陷阱”,幫助廣大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直播中,針對聽眾們提出的“辦理預付卡后,商家跑路了怎么辦”的問題,法官指出,遇到這種情況消費者首先要做的是收集證據,包括購卡憑證、消費記錄以及與商家溝通記錄等,如果證據充足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商家退還卡內余額,并要求對造成的其他損失進行賠償。
針對“辦卡后,之前說好的項目卻不能用卡消費”,法官強調,商家擅自更改使用規則屬于違約行為,消費者有權拒絕新規則,要求商家按原約定履行。若商家執意執行新規則,消費者可解除合同并要求退款。
辦理預付卡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針對消費者們最為關注的問題,法官在節目中強調了幾點注意事項——
首先,辦理預付卡時,務必保持謹慎和理性,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對于那些表述模糊不清,像“特殊情況不予退款”但又不明確特殊情況具體指什么,或者明顯不合理的內容,要及時與商家溝通并要求修改。
其次,一定要妥善保存好交易憑證,包括但不限于發票、合同、支付記錄。這些都是日后維權的重要證據,一旦與商家發生糾紛,這些證據將發揮關鍵作用。
最后,如果與商家發生糾紛,消費者可以先嘗試與商家進行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可向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消費者協會會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協助消費者與商家進行調解,也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反映情況,市場監管部門有權對商家的經營行為進行監督和管理。如果問題依舊無法解決,消費者可以選擇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法官最后提醒廣大消費者,“預付式消費”雖然便捷,但存在一定風險,消費時要有風險意識,多運用知識、經驗對比選擇,理性決策、審慎消費,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往往是陷阱,多點“排雷”意識準沒錯!
來源|興慶區人民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