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這個百葉箱就是存放測量溫度儀器的小房子。為什么要把儀器放在百葉箱里面呢?因為放在外邊受陽光和雨雪的影響,測量的溫度就不準了……”
3月20日,在臨潼區(qū)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人員正在給學生們講解各種氣象儀器的作用。
在第65個“世界氣象日”到來之際,當天,臨潼區(qū)氣象局舉辦了以“攜手縮小早期預警差距”為主題的氣象開放日活動。臨潼區(qū)磚房小學300余名學生滿懷期待地走進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化身小小“氣象員”開啟了一場奇妙的探秘氣象科學之旅。
一進入基地,學生們便被氣象觀測場里各式各樣的儀器吸引。工作人員耐心細致地講解百葉箱、風速儀、雨量計等設備的工作原理與用途,生動形象的描述讓復雜的氣象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學生們興奮地圍著各種儀器,認真聆聽,不時提出問題,表現(xiàn)出對氣象科學的濃厚興趣。通過實地觀察和講解,大家感受到了氣象工作的重要性,也對氣象科學充滿了探索的渴望。
“沒想到天氣預報背后有這么多復雜儀器和精密數(shù)據(jù),太神奇了!”磚房小學四年級學生門瑾瑤忍不住驚嘆,“這次參觀氣象局,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氣象知識,而且對氣象工作者充滿敬意,他們默默堅守崗位,為我們的生活保駕護航。今后,我要把這些知識分享給身邊的人,讓大家一起關注氣象,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
隨后,學生們來到氣象科普展示區(qū)和二十四節(jié)氣廣場。在這里,他們觀看人工影響天氣的科普視頻,近距離接觸作業(yè)設備,真切感受到氣象工作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每一個展示都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學生們對氣象奧秘的探索之門。
在綜合業(yè)務平臺,氣象預報員借助多媒體設備,深入淺出地講述氣象發(fā)展歷程、氣象災害防御知識以及天氣預報的制作流程。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知識,活動還特別設置了搶答環(huán)節(jié),現(xiàn)場氣氛熱烈,學生們踴躍答題,歡聲笑語回蕩在整個展廳。
“這次活動很意思!我學到了好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知道了風是怎樣形成的,雨是如何從云中落下來的,甚至還了解了雷電產(chǎn)生原理,原來天氣的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氣象科學真的太神奇了。”四年級學生伍越澤興奮地說。
“此次開放日活動,不僅為學生們提供了與氣象科學親密接觸的機會,也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熱愛科學、探索自然的種子。”臨潼區(qū)氣象局副局長王紅軍表示,未來,該局將持續(xù)推進氣象科普進學校、農(nóng)村、企業(yè)和社區(qū),進一步普及氣象科學知識,提升公眾氣象素養(yǎng),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為轄區(qū)經(jīng)濟社會高質(zhì)量發(fā)展貢獻力量。(記 者:羅文艷 通訊員:喬 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