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公布了《第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名單》,武漢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華中科技大學張海鷗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高端裝備大型復雜關鍵構件鑄鍛銑一體化超短流程綠色智能制造技術”成功入選。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先進適用技術(第一批)遴選工作的通知》(工信廳科函〔2024〕398號)要求,此次遴選面向有色、化工、通用機械、輕工、電子行業等關鍵行業領域,旨在加快技術應用擴散,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經過自主申報、形式審查、專家評審等嚴格程序篩選,張海鷗教授團隊“高端裝備大型復雜關鍵構件鑄鍛銑一體化超短流程綠色智能制造技術”憑借卓越的技術性能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從眾多申報技術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第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名單。
高強韌高可靠鍛件是高端裝備在惡劣工況下服役性能的根本保證,其高品質短流程綠色制造技術是各強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制高點。隨著高端裝備輕量、可靠性需求不斷強化,核心件正向大型整體化和均勻高強韌化方向發展,然而大型復雜件受限于大型鍛機可鍛面積,無法整體鍛造,只能分塊鍛后拼焊,流程更長,可靠性降低;且因鑄坯原始晶粒不均、鍛造應力由表及里衰減而難得到均勻等軸細晶,故制造流程縮短、制件強韌性提升已近極限。新興的增材制造技術因原理上有鑄無鍛,疲勞性能不及鍛件。因此,現有技術未能解決大型復雜鍛件制造的“卡脖子”難題,無法滿足新型空天海陸裝備快速制造之急需。
該技術破解了世界性難題,解決了困擾傳統制造和常規增材制造兩個領域關鍵技術難題,取得了多方面顯著的技術效果,形成了中國創新的超短流程制造模式,將支撐我國高端裝備自主研發和對西方制造的跨越式趕超,引領全球高端重型制造裝備與技術的轉型升級。對于高可靠性輕量化高端裝備的短流程綠色智能制造的產業鏈變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該技術榮獲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提名、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英國發明展雙金獎、湖北省專利金獎、增材制造全球創新大賽冠軍獎等,2020年、2023年、2025年連續列為國家限制出口技術(編號:183506X、203405X、213506X)。相關成果在航空、航天、核能、艦船、海洋工程、汽車、石化、冶金等我國多項支柱產業具有通用和普適性,將創造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歡迎轉發
歡迎加入碩博千人交流Q群:248112776
1.
2.
3.
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