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新令
點擊閱讀作者更多臨床文獻
中國寵物醫院行業當前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格局——一邊是部分區域大量關店,頭部連鎖寵物醫院門店數量停滯不前,甚至規模萎縮;另一邊是三四線城市大量開店,全國寵物醫院數量每年保持著大約20%的復合增長率。
目錄
一、現象本質猜想
二、頭部連鎖寵物醫院陷入“規模不經濟”
三、關鍵數據和觀點分享
一、現象本質猜想
1.1 寵物醫療規模在逐年增長,寵物醫院數量自然增長
有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的寵物(狗和貓)消費市場達到了419億美元(人民幣3020億元)比2023年增長了7.5%。與2023年相比,狗消費市場的規模增長了4.6%,而貓市場增長了10.7%。2023 年,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為 2793 億元,較2022 年增長 3.2%。
1.2 寵物醫院數量的增長高過寵物醫療市場的增長,造成行業內部競爭加劇
相比寵物醫療需求方市場幾個點的增長,而寵物醫療服務供給方的寵物醫院數量增長卻是近20%,這就加劇了行業內部競爭。
百度地圖數據顯示:2024年9月全國寵物醫院數量是3.2萬家,比2022年9月2.7萬家,大約增加了5千家,增長了19%,全國平均4.3萬人養活1家動物診療機構(寵物醫院或寵物診所)。
二、頭部連鎖寵物醫院陷入“規模不經濟”
這兩年,頭部連鎖寵物醫院,整體感覺是:停滯不前,甚至出現萎縮,出現了規模不經濟的現象。
2.1 連鎖經營的優勢
一般情況下,連鎖經營模式有諸多優勢,從而產生規模優勢:
(1)通過統一的形象和服務標準,擁有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和培訓體系,能夠確保各分店提供一致的高品質服務,大大提升品牌形象,更能獲得消費者的信賴;
(2)連鎖總部,擁有資金、品牌、和標準體系等資源,從而易于規模化擴張,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同時,連鎖經營有利于資源共享和成本控制,降低單個醫院的運營成本,形成規模效益。
2.2 頭部連鎖出現“規模不經濟”現象的可能原因:
1、無法解決技術專家的管理問題:
管理難度遞升順序是:
機器<流水線工人<白領<單體專家;
寵物醫生實際上就是單體專家,很難管理;依靠協同合作,更能發揮其潛能。
2、部分門店,被收購后,門店主人翁精神下降,業績下降;
3、相比個體經營,合規手續繁瑣,也增加經營成本,進一步降低門店團隊的積極性;
4、業績下降后,人力成本和房租占比就會快速上升,進入惡性循環;
2.3 加入資本背景的連鎖后,為什么有的門店發展得非常好,而有的門店出現虧損倒閉呢?
1、優秀的連鎖能夠在如下方面賦能新加入的門店:
(1)校企合作項目和人資部,為門店提供大量實習生,解決門店招聘問題。
(2)優秀門店幫扶和運營管理培訓,幫助門店解決管理能力問題。
(3)不同層次的各種醫生培養制度,幫助門店解決醫療技術問題。
(4)市場部能夠幫助門店獲客,能夠幫助門店優化線上團購套餐,優化線上形象,提升品牌影響力,還能策劃各種市場活動,加強門店市場運營能力。
(5)通過集采,幫助門店降低采購成本。
(6)財務部幫助門店算工資和記賬報稅,減輕門店工作量。
(7)信息技術部為門店提供免費的醫院管理系統,提升門店“進銷存”管理能力;
(8)低頻但十分重要的賦能,比如工程部幫助門店升級改造,法務部幫助門店防范客訴風險等。
2、資本背景連鎖在如下方面可能拖累新加入的門店:
(1)外行指導內行,瞎指揮;
(2)層層審批,玩官僚;
(3)收管理費,折舊攤銷,降低門店利潤和現金流;
(4)必須合規,增加很多成本,比如商鋪租金發票,采購發票等等;
(5)嚴控成本,限制門店引進設備和儲備人才,阻礙發展;
(6)容易出現辦公室政治,嚴苛KPI,不尊重一線員工;
(7)內部供應鏈公司,假集采,強打強賣,薅門店羊毛;
(8)標準化運營與本地化沖突;
3、對單體寵物醫院來說,加入連鎖,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
除了希望套現離場的股東院長外,大部分單體寵物醫院是希望通過加入頭部連鎖品牌實現業績的突破,但很多時候“事與愿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連鎖的賦能效益低于拖累造成的麻煩。
如果能讓連鎖賦能的效益大于拖累產生的麻煩,門店就能得到快速發展,就實現了1+1>2的效果。
提升賦能門店的能力,減少對門店的拖累負擔,這是連鎖總部應該一直努力的方向。
三、關鍵數據和觀點分享
3.1 現階段,中國和美國寵物醫療市場表象區別:
(1)在我國,2024年,總人口約為14.08億人,寵物醫院大約3萬家,平均4.7萬人支撐1家寵物醫院;
在我國,2024年中國寵物數量為12411萬只?,較2023年增長2.1%。其中,寵物犬數量為5258萬只,較2023年增長1.6%;寵物貓數量為7153萬只,較2023年增長2.5%。
單只寵物犬年均消費 2961 元,較 2023 年上升 3.0%。單只寵物貓年均消費 2020 元,較 2023 年上升 4.9%。其中醫療占比為 28.0%,即2024年,寵物犬年醫療支出約為829元,寵物貓年醫療支出約為566元。
我國官方公布的執業獸醫是16.5萬,其中就職于寵物醫院估計不足8萬人,不到50%,感覺:不是缺獸醫,而是很多獸醫不愿意從事辛苦的寵物臨床工作。
目前預估市場上大約30%的寵物醫院是虧損的,說明總體上,寵物醫療服務供過于求,寵物醫院行業已經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競爭;寵物醫院總體密度合理,局部有優化空間;寵物醫院競爭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延伸,由中心城區向郊區延伸。
(2)在美國,2024年,總人口約為3.35億人,寵物醫院大約3萬家,平均1萬人支撐1家寵物醫院;
在美國,2024年,寵物犬大約是8970萬只,寵物貓大約是7380萬只,合計1.6億只;寵物犬單次獸醫醫療支出約為214美元,2023年為264美元;寵物貓就診費用則從2023年163美元變化為138美元。寵物犬年消費金額為1740美元,寵物貓年消費金額為1311美元。
2022年美國獸醫總數達到124,069人,其中67.2%的人員執業于伴侶動物醫院,即寵物醫院獸醫師大約是8.3萬;美國獸醫都是博士學位,學習成本大約是20萬美元;
3.2 中美寵物醫療市場可能存在的深層次區別:
(1)寵物醫生的職業化程度區別。
在美國,要成為寵物醫生非常不容易,首先是博士畢業,其次是近20萬美元的學習開銷,很多獸醫是背著學費貸款畢業的,這樣就業的穩定性比較高;博士畢業快30了,還需要“掙錢還貸款”,就不會輕易創業開寵物醫院。
而在我國,大部分寵物醫生是大專畢業,又沒有學費貸款壓力,加上資本進入寵物行業,給錢給支持,同時遇上我國寵物市場快速發展的時代機遇,很多年輕有為的獸醫畢業生都想抓住這個時代紅利,一有條件就準備創業開寵物醫院;甚至有的院長把原來寵物醫院賣給頭部連鎖動物醫院后,再把客戶資源帶走,重新開店。
(2)寵物醫院的合規性區別。
在美國,除了制藥公司明確說明不能用于動物的藥物以外,所有的人用藥均可用于獸醫臨床,獸醫可以自己購買或者開具處方給顧客。
絕大多數國家是這樣規定的:獸醫在沒有合適的獸用藥物可以選擇時,可以使用人用藥物。一般遵循的規則是:有許可的獸藥時,使用獸藥;沒有許可獸藥時,可以使用人用藥用于寵物和非食用動物。
而現階段,我們國家是“特立獨行”的,是禁止人藥寵物用。因為寵物疾病是極其復雜的,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獸藥是不能完全滿足臨床需要的;面對深奧的生命科學,即使人醫也會是這個樣子;但眼前情況是,“有藥不讓用”,讓救死扶傷的醫生要么選擇違法,要么選擇違背職業道德而“見死不救”,讓醫生們陷入兩難境地。
而大部分醫生不會見死不救,那么寵物醫院無法100%合規,就會影響頭部連鎖寵物醫院在國內上市,就會讓其背后的資本獲利套現離場出現障礙,從而影響社會更多資本進入寵物醫院賽道。
關于此部分內容,可以參考閱讀往期文章
3.3 從業者生存啟示
有沒有一種可能:既能享受總部對門店的賦能,又不想要總部“卡脖子”的合作模式呢?
“甘蔗沒有兩頭甜”,這種既要又要的想法是理想訴求,雖然不能完全滿足,但還是有很多人在努力朝這個方向前進,比如未來可能大范圍發展的“寵物醫院聯盟模式”。
中國寵物醫院的“關店與擴張”并存,是行業從野蠻生長走向成熟化的必經階段。未來行業將形成“全國連鎖+區域龍頭+社區診所”的三層結構,唯有真正具備醫療技術、成本控制與用戶運營能力的企業才能穿越周期。
從業者生存指南:
(1) 單體醫院:轉型社區健康管家,聚焦高頻低價的預防醫學,主打快速響應與情感服務,避開硬設備競爭,與連鎖品牌合作成為衛星診所。
(2)連鎖機構:建立區域專科優勢,例如主攻異寵醫療或老年病管理; 警惕過度擴張導致的資金鏈風險,平衡規模與單店盈利能力。
(3)獸醫個人:深耕細分領域(如心臟科、牙科等),獲取各類專科認證,提升溢價能力。
(4)消費者:理性看待“高端化”溢價,基礎醫療需求仍可選擇性價比較高的中小機構。
注:本站信息僅供獸醫專業人士參考,可為動物疾病診斷與治療提供思路,但不構成直接醫療指導。本站轉載或引用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速與我們聯系,對此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
1點學苑
立即點擊圖片預約課程吧
點擊圖片了解課程詳情
實操課程介紹
點擊圖片了解課程詳情
關鍵數據告訴你!不要盲目開店!
寵物看病終于有救了?深圳福田新政背后的困局與突圍
獸醫DeepSeek實用操作指南,建議收藏!
【動物福利】創傷之下:動物虐待調查
本文只是冰山一角!想了解更多專業分析?我們已整理在【寵物醫師網】
點擊一邊瘋狂關店一邊加速入場!中國寵物醫院正在經歷什么?,解鎖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