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個月前的1-3開始,中國隊的模樣被蓋上了一層濾鏡。
對陣日本隊的兩回合,中國隊的變化清晰可見;6輪比賽結束之后,中國隊和大部分對手都同積6分;就在這個冬天,中國隊也迎來了全新的歸化球員。
這似乎預示著中國隊已經不再會是18強賽剛剛開打時的孱弱表現,似乎也指向著中國隊可以拿下之前本該拿下的一些比賽,就比如首回合對陣沙特的那場令人遺憾的結果,應該可以在今天被改寫了。
然而,或許就是這樣過于樂觀的想法,讓中國隊在客場陷入了麻煩。
過去6場比賽,中國隊的確有了進步。
這體現在伊萬科維奇一直在堅持著使用雙前鋒體系,以及在前場使用一些身體層面具備特點和優勢的球員,拜合拉木的上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通過這樣的球員使用上的偏好,中國隊可以在推進環節少動一點腦子,哪怕打一些比較簡單的長傳和高球,也可以給對手帶來壓力,進而為身后的韋世豪、謝文能等人反哺出一些空間和機會,發揮出他們的特點。
而在這一基礎上,伊萬科維奇逐漸理解了他的442體系下,換人的重要性,曾經在對陣新加坡、沙特,甚至是印尼的比賽里出現的調整過慢的問題,都變得不再那么嚴重了。
這才是中國隊真正的進步,然而在對陣沙特的這場比賽,伊萬科維奇派出了一個看起來過于冒進的首發名單。
中前場6人當中,只有張云寧一人的身體素質具備清晰的特點,而且除此之外,只有王上源一人具備像樣的防守能力。
兩人之間,林良銘、韋世豪、謝文能和曹永競四人,在場上能夠直接提供的戰術效果其實只有跑動能力,所以在這之外,在張玉寧的支點和王上源的防守能力的支撐下,這四人還能否發揮出自己的特點,這是一個最大的懸念。
其實在第5分鐘的這次中場爭奪里,就能看出來問題了:
中國隊在開局階段的確看起來很拼,但球權丟失得也非常容易,而在球權在腳的情況下,打出長球的效果已經有些不夠了:
上半場唯一的一次進攻威脅,也發生在體能相對充沛的開局階段,也就是這次界外球銜接張玉寧的背身做球,但隊友的射門被對手封堵出來:
從這之后,比賽便落入了沙特的軌道當中。
第8分鐘,中國隊在重壓之下嘗試控球,結果出現失誤,被沙特在后衛線身前橫移到左路,隨后從左路斜傳到了弱側:
這樣的進攻,沙特之后還在復現:
本場比賽,沙特的主攻方向就是左路。
勒納爾回歸之后,他對這支自己此前執教了四年的球隊和球員顯然非常熟悉,完全不需要適應和了解,所以將進攻打到左路,說白了就是要依托達瓦薩里的個人能力,這也是沙特本場比賽最為清晰的一個戰術特點,也是給中國隊制造了最多麻煩的單點:
而在沙特猛攻的這段時間,中國隊的反制寥寥。
這一點其實并不意外,客場作戰,實力不及,很多方面都會受到限制,但在這個首發布置之下,中國隊想要打出簡單的推進也不會那么簡單。
唯一具備身體特點的球員只有張玉寧,沙特很清楚需要給誰上強度,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張玉寧還是能抓住一兩次機會,給隊友做出一些球:
然而就在這次好不容易制造出來的前場界外球中,王上源吃到了黃牌:
這一下,就基本確定了中國隊的上半場后半段的強度只能走低。
唯一一個支點在被對手嚴密限制,其他的進攻球員并不能在有限的空間下施展特點,所以反倒是張玉寧在被大幅消耗,而唯一一個中場防守球員身背黃牌,這意味著他的身側,也就是謝文能和曹永競需要比之前更加注意落位和防守。
這個從首發名單出爐時就埋下的隱患,在20分鐘的時候變成了無情的現實。
于是2分鐘后,沙特由達瓦薩里這一點發展出來了射門中柱的進攻威脅:
第27分鐘,沙特在左肋方向連續攻門:
隨后在第32分鐘,沙特的兩路順利聯系起來,中國隊開始在更多的方向承受壓力:
第36分鐘,沙特連續從左肋方向制造進攻,進而制造了后續被吹出來的角球進球:
第42分鐘,沙特在反擊中打出進攻威脅,就在這次防守的前期過程中,蔣光太腳下一滑,拉傷肌肉:
而在沙特持續打出威脅進攻的這段時間,中國隊也在努力形成相持,但不管是張玉寧支到外圍向前做球:
還是背身拿住之后分給邊路進行傳中:
你都會清晰地感受到,中國隊在他之外,缺少一個人。
缺少的這個人本該在向前的時候提供沖擊力,也本該在邊路傳中的時候形成高點,這顯然不是林良銘、韋世豪、謝文能或曹永競能夠提供的戰術效果。
這個人,其實就是拜合拉木,他坐在替補席上。
從某種角度來說,如果上半場能以這樣比較糟糕,但沒有實質性損失的情況進入中場休息,也不是一個多么差的結果。
拜合拉木沒有那么強,所以調整階段作為后手上來,也有望打出更多的戰術效果,這也不是一個多么差的選擇,但在王上源吃到黃牌,蔣光太因傷下場的情況下,這個損失已經有些大了,就在這個時候,林良銘吃到紅牌:
這一下,就讓伊萬科維奇的首發戰術,由60分變成了不及格。
實際上,客場作戰,困難重重,本該就應該將維持戰術強度作為第一要義,不管拜合拉木替補的原因是為何,張玉寧身邊缺少足夠強大的幫手,這是一個在這場比賽的開局階段就在清晰顯現的不足。
進攻因此無法有效輸出壓力,后場就會遭到反噬。你可以說蔣光太的受傷帶有意外因素,但在首發名單里,沒有李源一,沒有徐皓陽,王上源之外沒有人能夠提供有效的保護防線的能力,那么王上源吃到黃牌,因此變得畏手畏腳就是難以逃避的命運。
所以回過頭來看,拜合拉木沒有首發,卻擺上了太多既不能幫助張玉寧去進攻,也不能幫助王上源來防守的外圍球員,這是伊萬科維奇的戰術失誤。
而在林良銘吃到紅牌之后,這個失誤變得無法被掩蓋了。
就算韋世豪和謝文能在此前的比賽里發揮不錯,林良銘在對陣日本隊時有貢獻,至少曹永競是不應該出現在首發名單里的,他這一點換成更為標準的中場球員是更為穩妥的,即便想在客場打得積極主動一些,想要吃掉對手,報首回合的一箭之仇,那也應該派上拜合拉木。
結果,攻防兩頭不沾,便成為了這樣的結果。
客場少打一人,中國隊面臨的困難就不必多說了。
于是在下半場回來,沙特便從上半場威脅很小的右半扇打出威脅進攻:
第49分鐘,打進了全場的唯一一粒進球:
之后的比賽,也是沙特掌握主動,不斷地接近打進第二球:
中國隊沒有被輕易殺死比賽懸念,一要感謝王大雷的發揮,二要因為伊萬科維奇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早早用完了五個換人名額。
這是客場維持比賽強度的關鍵,但沒有意義的是,這一切都發生在少打一人和已丟一球的情況下。
所以,對陣沙特的比賽就再一次這么遺憾地結束了。
賽前發布會上,當被問到執教國足一年來的過程時,伊萬科維奇表示因為對球隊的熟悉有一個過程,在初期的確帶領球隊走了一些彎路。
這種自我反省的精神,在70歲高齡的情況下的確是很難得,但令人擔憂的就是,在對陣巴林和印尼的勝利,包括對陣日本隊的1-3之后,伊萬科維奇是不是覺得國足球員又行了?
接手初期的彎路,其實也是在雙前鋒體系里無法輸出足夠的壓制力,在那個時候,伊萬科維奇也經常只用張玉寧這一名標準前鋒,搭配一名看起來技術好一點的小個子球員,但那個時候,這個小個子球員除了武磊之外,還有費南多可用。
對陣韓國隊的關鍵平局,就是拜合拉木和費南多領銜鋒線,才拼了下來。
然而進入18強賽之后,強度提升,這一思路已經無法奏效了。
輸給日本,張玉寧+武磊首發;輸給沙特,費南多+武磊首發;輸給澳大利亞,張玉寧+費南多首發,而取勝印尼和巴林,全部都是張玉寧+拜合拉木的組合。
直至上一場輸給日本,張玉寧和拜合拉木都沒有首發,伊萬科維奇選擇了韋世豪、林良銘、曹永競的前場三人組合,他們的身后是謝文能、徐皓陽和王上源。
1-3的結果的確不糟糕,但這一切建立在主場作戰和日本隊已經大幅領先第二名的基礎上,你甚至可以認為森保一當時已經在考察明年有望帶到世界杯上的新人。
那么你再看今天的首發,伊萬科維奇用張玉寧替換徐皓陽,和剩下的5個人組成中前場,在客場對陣沙特,這是不是一個失誤?
拜合拉木的最大弊病就是技術粗糙,這一點我們絲毫不否認,單論一個球的水平,他比不上武磊,甚至可能都比不上今天站在張玉寧身邊的林良銘。
但是,當武磊和林良銘都無法在18強賽的強度上無中生有的時候,拜合拉木維持強度的能力應該被看見,因為就在今天少打一人,比賽臨近結束的時候,還是拜合拉木的回追破壞,為國足奪回了球權,也是今天飽受詬病的王上源在中場送出直傳,為國足拿到了比賽臨近結束的角球機會:
這種從前鋒線上參與防守的能力,是武磊無法做到的,而拜合拉木之前在禁區內拼進的那些進球,是林良銘無法做到的。
拜合拉木技術粗糙,但在人高馬大的身體特點上,附加的跑動能力,是國足目前無人可以替代的戰術效果,這反而是他應該用在首發維持強度,而不是被用在調整階段作為后手的原因。
主場對陣日本和客場對陣沙特,環境變差,對手變弱,看似優劣一一抵消,但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尤其是在用人的特點上,伊萬科維奇今天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而這個錯誤,還將影響到之后的三場比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