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阪世博會開幕前夕,標志性建筑“環形大屋頂”突發護岸塌陷事故,引發全球對工程安全與設計合理性的質疑。3月18日,該建筑臨海一側約600米護岸因填土崩落嚴重受損,部分地基暴露在外,直接威脅主體結構穩定性。此時距離世博會開幕僅剩不足一月,籌備工作再添變數。
“環形大屋頂”由日本建筑師藤本壯介設計,以全長2公里、高20米的木制環形結構聞名,耗用2.7萬立方米木材,涵蓋日本柏木與歐洲紅松等材料。3月4日,該建筑剛獲吉尼斯“全球最大木制建筑”認證,不料兩周后即因塌陷事件陷入輿論漩渦。
針對事故原因,大阪世博會協會初步歸咎于“海浪沖擊超預期”,但日本建筑學界提出尖銳批評。專家指出,護岸設計存在嚴重缺陷:未采用混凝土加固或設置防波堤,填土抗侵蝕能力不足。自2月場館注水后,海水持續沖刷護岸基底,導致侵蝕如“牙周病”般惡化。建筑經濟學家森山隆直言:“即便小浪沖擊,現有結構也難以承受。”
盡管官方堅稱主體建筑由地下60米深樁基支撐,護岸塌陷不影響整體安全,但修復方案仍遭質疑。協會計劃在4月13日前完成護岸加固,包括覆蓋碎石、重新設計填土等,然而工程界擔憂短期修補難以根治隱患。
此次事故加劇了外界對大阪世博會籌備工作的不滿。此前,項目已因預算超支60%、場館建設延期、參展方數量不及預期等問題備受爭議。建筑師山本理顯呼吁推遲世博會,以重新評估臨海建筑抗風浪方案。環保組織則批評木材使用量遠超生態承載力,且會后大量木料可能遭廢棄,違背“可持續”宣傳理念。
輿論壓力下,世博會協會面臨多重挑戰:既要確保開幕前完成修復,又需回應設計缺陷的根本性質疑。這場事故不僅暴露了人工建筑與自然環境的沖突,更折射出大型國際活動在效率、安全與環保之間的平衡難題。
你覺得藤本壯介設計的世博館能順利使用嘛?歡迎留言評論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