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發展,讓很多職業被替代,在過去看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事實上,要比想象快得多。
3月20日,新華社報道,由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推動研制的兒科醫學大模型“福棠·百川”將在北京市海淀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社區醫院、河北省150余家縣級醫院部署,推進AI兒科醫生臨床應用。
報道稱,這款Ai兒科大模型擁有兒童常見病及疑難病癥的立體化知識體系,能夠采用兒科“循證模式”為患兒制定科學、個性化的診療方案。這次是選擇部分醫院做試點,之后可能覆蓋全國范圍。
當然,目前的Ai還不能完全替代真人,而是實行真實醫生+AI醫生的“雙醫生制”。根據測試,這款Ai不僅能夠為患者做出合理的診斷意見,甚至在某些疾病的診斷上,大大超過了基層醫生的水準。減少誤診率,提高診療效果。
官方在進行推廣時,肯定是采取保守謹慎的態度。但從報道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這款AI大模型并不是作為醫生的輔助工具,甚至是某些醫生的老師。因為它的診療可能更準確,能發現很多醫生發現不了的細節,給出更合理的治療方案。
對于Ai醫生的到來,很多網友表現出既歡迎又擔憂的矛盾心理。之所以歡迎,是因為AI這款機器,可能更加理性。避免了被庸醫誤診,提升了基層門診的診治水平,縮小了基層醫院和大醫院的技術差別。
與此同時,大家對于Ai看病這樣的新鮮事物又不能完全放心,擔心這種冷冰冰的診療畢竟不懂人們的感情,缺乏了用心溝通,讓人心里沒底。
無論大家什么態度,科技的進步無人可擋,盡管目前還是采取“雙醫生制”,如果該技術一旦實施起來效果很好,那么很可能會全面取代醫生。從目前的技術上來看,這只是時間問題,而且不會太遠。
今年隨著DeepSeek的浪潮,國內Ai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眾多行業巨頭紛紛在人工智能領域扎堆,三天一個新Ai產品已經成為了常態。在行業紛紛投入Ai技術研發的同時,如何落地應用將是未來的重點。
可以預見,未來會有更多的領域和行業被人工智能替代,這也意味著能夠提供給人類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少。醫生、律師、金融這些之前的金領職業,可能最早被人工智能替代。越是知識含量高的行業就越容易被Ai趕超,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Ai既然能做兒科醫生,想必研發出針對其他科室的人工智能也不是難題。從新華社的報道來看,2月13日Ai兒科醫生已經在北京兒童醫院“上崗”,1個多月來,AI兒科醫生已參加10余次疑難罕見病多學科會診、兒科大查房等,診療結果與北京兒童醫院專家會診結果吻合率達95%。
這樣的消息對醫生來說不知道算不算一個好消息,但也反映出一個趨勢,Ai替代人工遠比大部分人想的要快很多。未來的3-5年,可能每個人都能感受到Ai帶來的職業壓力。
三年前,誰也不會想到,讓自己失業的會是一個APP,但今天它已經變成了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