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參加過的黨內同志追悼會屈指可數,只參加過3個人的追悼會,他們分別是誰?能讓毛主席破例前往悼念。
他們就是任弼時、羅榮桓和陳毅這三位革命元勛,都與毛主席都有著深厚的革命情誼,為新中國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一個令人悲痛的消息傳遍全國,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同志因積勞成疾,在46歲的年紀溘然長逝。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位離世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成員,任弼時的離去讓毛主席倍感震驚和哀痛。
在三十多年的革命歷程中,兩人建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毛主席親筆題詞“任弼時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以示對這位老戰友的深切悼念。
在追悼活動中,毛主席全程參與,從遺體入殮到送葬,都表現出對故友的無限敬重;毛主席還特意為任弼時的墓碑親筆題寫“任弼時同志之墓”,以寄托哀思。
十三年后,又一位功勛卓著的革命元勛——羅榮桓元帥離世。當得知這一消息時,毛主席正在頤年堂主持會議,他立即提議全體起立為這位老戰友默哀三分鐘。
第二天一早,毛主席來到北京醫院,在羅榮桓的遺體前駐足良久,向其家屬表達慰問,并創作了詩詞《七律·吊羅榮桓同志》表示深切懷念和高度評價。
詩中,“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這樣的詩句,道出了毛主席失去摯友的痛惜之情。
1972年1月,陳毅同志因病逝世,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也是最特別的一次追悼會出席。追悼會開始前一個多小時,本因身體極度不適不打算去的毛主席,卻突然決定參加,這個決定讓包括周總理在內的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當時的毛主席已經很少參加此類活動,但他還是堅持要去,在追悼會現場,毛主席提前到達,親切慰問陳毅的遺孀張茜和子女們。
毛主席一再強調:“陳毅同志是個好同志,他對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是作出了貢獻、立了大功勞。”
整個追悼會上,毛主席始終站在前排,認真聆聽周總理所作的悼詞,最后向陳毅的遺像深深鞠躬三次。
毛主席這次出席追悼會,不僅體現了對陳毅的敬重,也反映了毛主席在經歷“文革”動蕩后的深刻反思。
毛主席參加的這三次追悼會,每一次出席都飽含深情,也都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展現了毛主席不同時期的不同心境。
任弼時追悼會時期,新中國剛剛成立,充滿希望;羅榮桓追悼會期間,國家建設如火如荼;而到陳毅追悼會時,則是在中國政壇經歷了重大政治風波之后。
毛主席的每一次出席,都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送別,更是一段革命友誼的見證,是對革命先輩的崇高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