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竹西
來源 | 十點讀書(ID:duhaoshu)
最近,網上有個詞,戳中很多人心扉。
那就是“偷感”
它形容的是,喜歡默默做事,不希望被任何人知曉的狀態。
為什么很多人做事,越來越拘謹了?
因為害怕,成為被身邊人關注的焦點。
拿我來說,步入社會這些年,身上的“偷感”也越來越重。
譬如,喜歡在單位做個小透明,不輕易暴露自己懂什么、會什么;
開了兩個微信號,平常搞副業、發朋友圈,都會屏蔽掉不相關的人;
對未來有什么規劃,也藏在心里,事情沒有做成之前,絕不聲張……
說實話,我挺享受這種悶聲做事的感覺的。
因為知道,暴露太多的個人生活,只會給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與其在別人眼里刷存在感,不如關起門來安享一方清凈。
就像有位作家說的:
低調是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調是為了生活在別人的世界里。
- 女到中年最大的覺悟,就是盡量不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狀態。
1
“世間少的是感同身受
多的是冷暖自知”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 和老公鬧了矛盾,找人求安慰,對方卻覺得你矯情、散播負能量;
- 好不容易考下專業證書,激動地和人分享,對方卻覺得你在炫耀;
- 發圈曬孩子考上了重點學校,別人卻在背后酸你“一定走了后門”……
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真心分享錯了人,只會給自己添堵。
- 成年人的世界不需要太多觀眾,你越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結局越會讓自己大失所望。
脫口秀演員楊笠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有次她因為失戀,痛哭得心如刀絞。
難過之下,她找朋友倒苦水。
本以為會得到對方的安慰,對方卻說:“那也是沒有辦法,我一直覺得你配不上你男友?!?/p>
末了,還不忘補刀一句:“我是把你當朋友,才這么說的。”
楊笠聽了,本就郁悶的心情,更加雪上加霜。
有句網絡熱評說得好:
委屈要自己消化,故事不用逢人就講。
你說的是真話,別人看的是笑話。
世間萬千光景,除了自渡自愈,其他人很難幫得上忙。
把心事輕易透露給他人,只會遭人評頭論足;
謹言慎行,方能守護好內心的自在和寧靜。
品牌創始人陳愛珠,每次參加同學聚會,都穿著樸素的運動服,出行也都靠打車。
每當別人炫耀自己待遇有多好、薪水有多高時,她都訕訕笑著說,說自己工作又忙又累,錢還不好賺。
每當這時,同學們都會用同情的眼神看著她。
殊不知,陳愛珠早已是業內知名企業家,身家不菲。
陳愛珠女兒曾問母親,為什么事業成功,還如此低調?
陳愛珠笑答:“日子是自己過的,好壞自己知道就好,沒必要對外說。”
這世間除了親人,沒有人會真心關注你的近況。
把個人生活公之于眾,別人要么嫉妒你風頭過盛,要么抱著吃瓜心態,等看你笑話。
倒不如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默默消化情緒,悄悄扎根蓄力。
少在別人的世界里刷存在感,才能在自己的主場上,擁抱生活的自在清歡。
2
“與人傾訴越多
越容易麻煩纏身”
我曾經在后臺,看到一位讀者@莉莉的故事,頗有感觸。
莉莉是位上班族,平常下班后做電商副業賺錢,收益不錯。
平時莉莉和一個同事交往甚密,就把自己做電商的事,告訴了對方,還發了詳細教程,想帶她一起賺錢。
誰料,同時不僅不按照教程的方法做,而且更新頻率非常不穩定。
大半年后,同事的賬號不僅沒有起色,而且也沒賺到一分錢。
從那以后,兩人的關系就有些微妙。
有好幾次,莉莉在休息間隙打開自己的賬號,這位同事都會湊過來,開玩笑說莉莉不好好工作。
更讓人膈應的是,好幾個不相熟的同事,都知道了莉莉正在做電商。
莉莉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先前那名同事,把自己做副業的事透露給大家的。
一天下午,莉莉正在忙工作,領導突然讓她去趟辦公室。
莉莉正疑惑間,領導便開口說:
有人反映你在上班時間做副業,我注意到,你確實經常在辦公室看手機,這是違反公司規定的。
莉莉聞言,便知道是先前那名同事走漏風聲的。
她心里委屈不已,解釋道:
“我都是用午休和下班時間做副業的,我保證沒有影響到正常工作。”
可領導似乎并不相信莉莉的話,他警告莉莉,如果下次再有人舉報她上班看手機,就對她降級處分。
常聽人說槍打出頭鳥,你暴露的私事越多,越容易招致嫉妒和暗算。
即便你向人傾訴的初衷,并不是為了顯擺炫耀,或博取同情。
但你說過的話,落到不同人的眼里,就是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你出于好心,給人提建議、給方法,對方可能并不領情;
你基于信任,與人談心事、聊隱私,對方可能以此作為攻擊你的武器。
更可怕的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
你把秘密說出口的那一刻,就相當于變相允許了對方,把此事傳得盡人皆知。
看過一幅漫畫:一個人滔滔不絕,向朋友分享自己的遭遇。
朋友笑盈盈地聽著,背后卻冷不丁掏出刀子,刺向傾訴者。
人一旦將自己的底細和盤托出,對方不用費一兵一卒,就能將ta攻城略地。
羅翔老師說:
被人拿捏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你透露了太多的信息。身處復雜的境地,你暴露得越多,你的危險就越多。
- 當一個人把底牌都亮出來,也極易被有心人揪住弱點,拽入看不見底的深淵。
3
“女到中年最好的狀態:藏”
前段時間,重溫電視劇《繁花》,最讓我惋惜的情節,就是汪小姐被下放到工廠干苦力。
汪小姐原本是科長預備人選,待遇之所以急轉直下,原因就在于,她和閨蜜梅萍無話不談,遭到了對方的算計。
兩人本是一個單位的員工,平常汪小姐接到合作、洽談客戶,都會和梅萍分享。
一次,汪小姐無意間和梅萍提到,自己收到客戶送的禮物。
梅萍便揪住這點大做文章,告汪小姐收貨不上報。
汪小姐原本蒸蒸日上的事業,也因此一蹶不振。
老話常說,要學會“藏拙”。
無論和誰相處,都要留個心眼,不把自己的底細坦誠相告。
- 不顯山露水,不展露鋒芒,才能在復雜的世界里,保全好自己。
這里,給大家3點建議:
1、少曬,淡出社交圈
最近,網上有個流行詞:“電子消亡”。
它指的是,越來越多人淡出“電子社交圈”,不在社交平臺分享日常的現象。
畢竟每發一條動態,都要“背負”太多了——
想公開秀恩愛,還要絞盡腦汁編輯文案;
想在朋友圈發自拍,還要擔心別人覺得照片不好看;
想曬曬剛買的新車,又害怕別人覺得自己太高調……
一番糾結下來,即便最后發了,也興致索然。
楊絳曾說:
別曬幸福,別曬甜蜜,別曬發達,也別曬成功。
物理學常識告訴我們,曬總會失去水分,藏才是最保險的方式。
與其過度曝光自己,讓人評頭論足,不如將自己的動態藏在心底。
- 在社交平臺“隱身”,才能經營好當下,在真實世界里獨善其身。
2、少說,控制分享欲
聽過一個交談的“二八理論”。
與人聊天時,把80%的時間留給對方去說,剩下20%的時間,圍繞對方說的話,分享自己的感悟。
這樣既能保證溝通有來有往,也能夠避免言多必失,陷自己于不利。
涉世越深越會發現,過度的分享,只會豢養無止境的窺探欲,甚至惡意。
說話有所保留,才能規避一些不必要的傷害與麻煩。
不聊家庭和婚姻情況,省得被人背后嚼舌根;
不對外透露自己的想法和打算,避免被人暗中算計。
- 學會點到為止,才不至于被人抓住把柄,落入騎虎難下的境地。
3、蓄力,悶聲做大事
最近追熱播劇《六姊妹》,對張秋芳的經歷,印象深刻。
張秋芳的開局并不好,父親早早離世,家境十分貧寒,就連丈夫湯為民,一開始也并不愛她。
可張秋芳從未向人抱怨命運不公,而是努力尋求出路。
全國恢復高考后,她刻苦讀書,考上醫學院。
畢業后,她一路精進醫術,當上了外科主任,收入不菲。
生活逐漸蒸蒸日上,但張秋芳從不張揚,而是把精力傾注在對女兒的教育上。
在她的引導下,女兒從小成績優秀,畢業后在國外找了不錯的工作。
而張秋芳也在上海購置了幾套房產,帶著一家人實現了生活跨越。
- 真正智慧的女人都知道,生活是屬于自己的感受,而不屬于任何外界的看法。
默默精進自身,讓自己有撬動命運的支點;
悄悄積攢資本,讓自己有安身立命的底氣。
當你專注自身的成長,擁有不斷向上的實力,方能越過一切艱難險阻,走上未來的康莊大道。
4
看到過這樣一個熱門問答:
“中年以后,為什么活得越來越銷聲匿跡了?”
高贊回答是:
大財不外露,幸福不經曬。
一個真正內心富足的女人,是不會頻繁分享自己的動態的。
因為她們知道,圍觀看熱鬧的人,遲早會作鳥獸散。
而你我終生的課題,都是學會和自己相處。
- 與其過度在意外在的面子,不如沉下心過好生活的里子。
把情緒調成靜音模式,悲喜自渡,默默成長。
學會不動聲色蓄力,方能找到對生活的掌控感,收獲命運饋贈的好運。
愿我們都能光而不耀,靜水流深,至此鮮花贈自己,縱馬踏花向自由。
*作者:竹西,愛讀書,愛生活。本文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聯系十點讀書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