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普京
本期話題,特朗普與普京通電,烏克蘭上了“菜單”?澤連斯基坐不住,喊話要跟特朗普直接談。
當地時間3月18日,特朗普與普京打了一通電話,重點討論了烏克蘭問題以及美俄關系。這是繼2月12日首次破冰對話后的第二次直接溝通,從雙方公布的聲明來看,議題主要聚焦于俄烏停火條件、人道主義措施及雙邊合作,信息量巨大。
其一,根據俄方通報,俄烏雙方將于次日互換175名戰俘,俄方還額外移交23名重傷烏軍人員。普京強調這一行動是“出于善意”,但同時也為后續談判埋下伏筆——俄方希望以此展示“人道主義姿態”,換取美方對俄安全利益的認可。
這一交換行動看似是沖突緩和的積極信號,實則是普京賣給特朗普的面子。其中的意思是,特朗普打來的一通電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實現交換戰俘,功勞主要是歸于特朗普的,普京也不想美俄關系鬧太僵,有利于重修美俄關系。
圖為特朗普
其二,能源設施停火成為此次通話的關鍵突破點。特朗普提議俄烏雙方30天內停止攻擊對方能源基礎設施,普京迅速響應并下達指令。普京之所以能迅速下令,是因為他知道俄烏沖突打了三年,烏克蘭能源設施被炸的差不多,烏方境內能打擊的能源目標不多了,反而是俄方的能源設施比較健全。
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美俄會談之前,澤連斯基剛宣布2款遠程打擊武器,射程基本都能覆蓋俄羅斯腹地,然而現在特朗普和普京達成了局部停火的協議,不讓俄烏雙方攻擊對方的能源基礎設施,那么烏克蘭這兩款武器能打擊的目標就有限了,而且一旦烏克蘭沒忍住動手了,那么澤連斯基就成了破壞停火協議的罪魁禍首,到時候必然會再次成為特朗普的眼中釘,還會遭到美國的報復。
因此,俄方還明確要求“完全停止對烏軍事援助和情報支持”,并強調需對停火實施“有效監督”。俄方還指責烏方多次破壞既有協議,例如在庫爾斯克州針對平民的襲擊。這些條件顯然意在切斷烏克蘭外部支援,迫使基輔當局回到談判桌。
其三,美俄的重心已經不是解決烏克蘭問題,而是緩和兩國關系。特朗普上臺以來,一直在推動緩和美俄關系的事情,烏克蘭只是緩和美俄關系的“絆腳石”。美俄雙方都已經繞開烏克蘭,去商量黑海航運的合作,甚至計劃舉辦俄美冰球友誼賽。這些舉措既為沖突降溫提供抓手,也透露出美俄試圖繞過烏克蘭、直接協調利益分配的意圖。
圖為澤連斯基
這邊美俄的通話,讓澤連斯基不得不急成熱鍋上的螞蟻。他急切喊話,卻暴露出這場“和平談判”背后的暗流涌動——當美俄試圖繞過基輔直接對話時,烏克蘭是否已被擺上談判的“菜單”?
美俄通話當天,澤連斯基期待與特朗普通話,要求“了解細節”。這種急切背后,是烏克蘭對自身利益可能被交易的深深擔憂。表面上,烏方對能源停火提議表示支持,但澤連斯基強調“若俄方破壞協議,烏方必將反擊”。這一表態看似強硬,實則暴露了烏克蘭的被動——停火主動權掌握在美俄手中,烏方只能以“有條件接受”爭取話語權。
更耐人尋味的是,澤連斯基對俄方“人道主義承諾”的回應:“我們已準備好采取必要步驟,但俄羅斯需先展示誠意。”這番話看似在呼吁互信,實則是將俄方提出的“烏軍投降換人道待遇”條件反推回去,暗示莫斯科缺乏談判誠意。
圖為俄烏前線
這種焦慮并非空穴來風,戰場上的現實壓力進一步加劇了基輔的困境。烏克蘭可以說是已經失去庫爾斯克這個重要的籌碼,而且在烏東四地的正面戰場上,還艱難抵抗俄羅斯的攻勢。如今,美俄領導人越走越近,不管是在戰場上,還是在外部支持上,烏克蘭完全處于劣勢。
更深層的危機在于談判利益的爭奪。澤連斯基多次強調“沒有烏克蘭參與的談判不會成功”,矛頭直指美俄“私下交易”,對烏克蘭不利。此次通話中,俄方提出“若烏軍投降將給予人道待遇”,更被烏方視為試圖繞過政府、直接與前線部隊談判的分化策略。
俄烏沖突發展至今,停戰前景始終籠罩在復雜的三方博弈中,和談遙遙無期。
對特朗普而言,推動停火是一箭雙雕:一方面,美國政府能減少對烏克蘭的援助資金,不去做“愚蠢的行為”,這符合大選之內所作出的和平承諾,名利雙收;另一方面,改善美俄關系有利于實行他的“亞太戰略”,重塑世界單極秩序。
圖為俄羅斯軍隊
俄羅斯則手握戰略主動權,俄軍早已在烏東地區形成壓倒性優勢。俄羅斯有充足的軍事實力和烏克蘭長期進行消耗,反而是烏克蘭這邊能支持多久呢。普京雖表態支持停火,但堅持要求“消除危機根源”,即北約東擴,并借能源停火為戰場調整爭取時間。
俄方深知,烏克蘭的“強弩之末”狀態將迫使西方最終接受俄安全訴求。這種自信體現在俄方的談判策略中:既通過戰俘交換展示靈活性,又以“停止軍援”作為核心要價,將烏克蘭問題與美俄全球利益捆綁。
反觀最困難的烏克蘭,才是最不想停火的一方。澤連斯基雖表態“愿采取必要步驟”,但缺乏籌碼的現實讓其陷入兩難:接受停火可能被視為“投降”,繼續作戰則面臨軍備枯竭。
圖為法國總統馬克龍
更棘手的是,美俄若繞過基輔達成協議,烏克蘭恐怕要真正淪為地緣政治的“菜單”——正如法國總統馬克龍所言,“沒有烏克蘭參與的和平難以持久”。這種擔憂正在演變為實際行動:3月18日,攻擊別爾哥羅德州的烏軍損失多達60名軍人,這個節點恰恰是在美俄通話的時間,說明澤連斯基是想要破壞和談,給兩人添堵。
總而言之,這場美俄通話既是停火的契機,也是利益再分配的起點。特朗普與普京的互動,反映出大國博弈中“沒有永恒敵人,只有永恒利益”的冰冷邏輯。澤連斯基的奮力發聲,雖難改實力對比的懸殊,卻為烏克蘭爭取到一絲談判存在感。
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曾指出:“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和平往往是戰爭的另一種形式。”俄烏沖突的終局,或許不會以某份協議的簽署告終,而是大國勢力此消彼長的漫長過渡。對于烏克蘭而言,如何在美俄夾縫中守住國家主權的底線,將是比戰場勝負更嚴峻的考驗。
作者:常有理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號立場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