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雷軍宣布,小米汽車已累計交付超過20萬臺,并將小米汽車2025年的交付目標提升到了35萬臺,這個消息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也再次將雷軍推上風口浪尖。
從1999元的小米手機到21.59萬元起的小米汽車,雷軍用兩次創業證明了自己“創業圣體”的實力,美國有喬布斯,而中國有“雷布斯”。
2010年,40歲的雷軍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盡管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但他卻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卡里只剩下冰冷的40億。
彼時智能手機市場被國際巨頭壟斷,雷軍看到了機會,他提出了“鐵人三項”模式——硬件、軟件、互聯網,決心用互聯網思維做手機。
此后便是1999元的小米手機問世,迅速俘獲了消費者的心,雷軍更是用極致性價比和用戶參與開發的模式,讓小米手機做到了今天全球前三的規模。
小米手機的成功,驗證了全新的商業模式,通過線上銷售和粉絲經濟,小米打破了渠道壟斷,讓更多人享受到了科技的紅利,這種“小米模式”過去數年里成為了無數企業學習的對象。
造手機取得成功后,2021年雷軍又宣布進軍造車行業,許多人對此持懷疑態度,但雷軍深知智能汽車是未來的趨勢,所以決定押上全部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小米汽車并非從零開始,雷軍將手機行業積累的成本控制方法論遷移到汽車領域,首款小米SU7一經上市就憑借高端配置和極致性價比,迅速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今年小米汽車的交付目標已確定為35萬臺,雷軍用行動證明,小米汽車不僅是一個夢想,更是一個可以實現的未來,一個小米生態閉環的“新中心”。
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無論是手機還是汽車,雷軍都選擇了時代的風口,并通過長期主義戰略,將夢想變為現實。
但有一個領域,雷軍卻一腳踩進了泥潭里,就是在半導體領域的布局,可以說這是小米目前最大的敗筆。
小米手機已經做到了全球前三,但因為沒有像華為一樣搭載自研芯片,經常在網上被罵“缺芯少魂”,甚至把小米歸類到了非國產品牌中。
其實早在2017年的時候,小米就發布了首款自研芯片澎湃S1,這款芯片雖然性能不及同期的高通旗艦芯片,但也是小米在芯片設計上的重要嘗試。
可惜的是澎湃S1并未在市場上掀起太大波瀾,小米的芯片計劃也一度陷入沉寂,但雷軍似乎從未放棄,他深知芯片是智能手機乃至整個智能生態的核心競爭力。
雷軍曾多次強調,小米的目標是構建“人車家全生態”的智能生態體系,從手機到汽車,從家電到AIoT設備,芯片作為核心組件,貫穿了小米的整個生態鏈。
所以最近這幾年里,小米一直在不斷嘗試自研小芯片,比如澎湃P系列、C系列、G系列、T系列等,可以提供ISP、通信、充電、電源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但更多的小米用戶還是希望雷軍能夠造出自研SoC,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堵住那些黑子們的嘴。
好在現在小米自研芯片的新消息終于傳來了,據多方爆料,小米最新自研的玄戒芯片會在今年推出,將由小米15S Pro首發搭載。
據悉,這顆玄戒芯片基于臺積電N4P制程工藝,采用八核三叢集的設計,綜合性能介于驍龍8 Gen1和驍龍8 Gen2之間。
如果這顆自研SoC真能如期發布,對于小米而言必然是偉大的一步。
盡管小米首款芯片推出后,各方面表現可能遠不如高通、聯發科的當代產品,但能做出來、能正常用,就已經是足夠大的突破了。
作為消費者,我們也應該給小米等一批國產廠商足夠的寬容和支持,就像支持華為一樣,只要小米有成果,不分廠商,全都是“國產之光”。
一旦小米掌握了最核心的自研SoC,那么未來小米手機的價格也必然會更加便宜。
畢竟雷軍曾表示:“小米的使命,是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而芯片正是實現這一使命的關鍵。
所以接下來小米會進一步加大在半導體領域的投入,探索更多前沿技術,如AI芯片、物聯網芯片等,或許到那時小米真的能把電子產品干成白菜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