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銜儀式隆重舉行,這是對革命功臣們的崇高禮贊。在這次授銜中,曾擔任八路軍六大正副師長的將領,有5位被授予元帥軍銜,然而120師副師長蕭克卻僅被授予上將軍銜。這一結果引發眾人的疑惑和討論,多年后,蕭克將軍在晚年道出其中緣由。
蕭克,1907年出生于湖南嘉禾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接受傳統文化熏陶,學生時代便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愛國學生運動,組織“共學社”,展現出強烈的愛國情懷和進步思想。1925年,他投筆從戎,考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憲兵教練所,后參加北伐戰爭,在戰火中錘煉自己。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蕭克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隨葉挺部參加南昌起義,擔任連長,自此開啟他波瀾壯闊的革命征程。
南昌起義南下途中,起義軍遭遇挫折,但蕭克并未退縮。1928年初,他在嘉禾縣組織南區支部,不久后率宜章農軍參加湘南起義,隨后跟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在井岡山斗爭時期,蕭克憑借出色的軍事才能和戰斗表現,歷任支隊長、縱隊參謀長等職,為鞏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貢獻力量。他作戰勇敢,指揮靈活,在寧都攻城戰中,率部首先登上城墻,展現出卓越的軍事素養。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蕭克的軍事生涯達到一個高峰。1930年春,他擔任紅四軍第3縱隊司令員,率領部隊進軍江西、湖南,利用戰斗間隙抓緊訓練,使第3縱隊成為紅四軍主力之一。1932年10月,他出任湘贛蘇區紅8軍軍長,面對國民黨軍的圍剿,他指揮紅8軍靈活作戰,多次取得勝利,有力地保衛湘贛蘇區。
1934年1月,他奉中央軍委命令,率領部隊北上破襲南潯鐵路,在國民黨軍46個整團兵力圍追堵截中,率部4000余人縱橫馳騁,歷時兩個月,行程1250余公里,不僅成功完成任務,還擊潰國民黨軍6個團及許多保安團隊,搗毀無數碉堡和據點。回師湘贛蘇區后,他在沙市伏擊殲滅國民黨軍一個旅,擊潰4個團,并活捉國民黨軍旅長侯鵬飛,受到中央軍委傳令嘉獎,獲二等紅星獎章。
1934年7月,蕭克擔任紅六軍團軍團長,奉命率部先遣西征,為中央紅軍戰略轉移開辟通道,拉開長征序幕。他率領部隊從江西永新出發,穿越湖南、廣西、貴州等地,在敵人近40個正規團圍追堵截中,穿越敵境2500余公里,歷經艱難險阻,最終于1934年10月與賀龍所率紅2軍團會合,隨后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并參與領導根據地歷次反“圍剿”作戰。在反“圍剿”戰斗中,蕭克指揮若定,取得一系列輝煌戰績。
1934年11月中旬,在紅2軍團配合下,他率部設伏十萬坪,殲國民黨軍兩個旅,擊潰一個旅和一個團,俘國民黨軍2000余人;在陳家河遭遇戰中,指揮部隊殲國民黨軍近一個旅,并擊斃國民黨軍旅長李延齡;在桃子溪奔襲戰中,部隊僅用2個小時,殲滅國民黨軍人1個師部、1個旅部、1個山炮營和1個步兵團,活捉國民黨軍師參謀長周植先。
1935年11月,他從湖南桑植出發長征,參與指揮烏蒙山千里回旋戰、宣咸城外反擊戰、普渡河遭遇戰及六甲阻擊戰等重要戰役,帶領部隊克服重重困難,爬雪山、過草地,為保存紅軍力量和實現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作出重大貢獻。1936年7月,紅二方面軍成立,蕭克擔任副總指揮,成為紅二方面軍重要領導人之一。
然而,在1936年紅二、紅四方面軍會合后,蕭克的人生軌跡出現一個轉折點。當時,張國燾擅自南下另立中央,犯下嚴重錯誤。但蕭克接受紅四方面軍31軍軍長任命,在立場上沒有明確站在黨中央毛主席一邊。這一行為在后來被視為他軍事生涯中的一個“錯誤”。
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對張國燾的分裂行為堅決抵制,曾與張國燾言語交鋒,警告對方不要破壞紅軍團結。而蕭克與賀龍態度不同,他自始至終對張國燾畢恭畢敬。蕭克接受任命出任31軍軍長時,賀龍眉頭緊鎖,表示“持有保留意見”。
蕭克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紅六軍團轉移過程中曾得到張國燾及四方面軍接濟,他心懷感激;另一方面,張國燾善于演講,溝通語言鼓動性強,在與蕭克談話時故意抹黑中央紅軍,美化自己分裂做法,把蕭克給搞糊涂,使其一時間沒能識破張國燾真面目。同為紅六軍團干部的王震就比蕭克清醒,堅決支持黨中央,沒有接受張國燾拉攏。
三大主力方面軍最終會師后,張國燾錯誤真相大白,受到嚴厲批判,蕭克這才完全弄清楚原委,主動向毛主席及中央領導認錯,毛主席大度安慰他“不知者無過”,但這件事或多或少對他后續軍事生涯產生影響。
全面抗戰爆發后,陜北三大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3個師,蕭克擔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與賀龍、關向應一起揮師東渡黃河,出兵山西,創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他率部參加忻口戰役,組織指揮收復河曲、保德、偏關等7座縣城的戰役,沉重打擊日軍囂張氣焰。
1939年2月,他出任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政治委員兼軍政委員會書記,提出“鞏固平西抗日根據地,堅持冀東游擊戰爭,發展平北新的游擊根據地”方針。在他領導下,挺進軍作戰數百次,殲滅日偽軍5500余人,鞏固平西根據地,開辟平北根據地,發展冀東根據地,并向熱河南部、遼寧西部地區發展,形成冀熱察遼邊大塊革命根據地,為后來東北解放創造條件。
1942年2月,他擔任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協助聶榮臻堅持發展和壯大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指揮該地區反“掃蕩”戰役,總結推廣冀中地區地雷戰、地道戰等游擊戰爭戰略戰術,有效打擊日軍,保護根據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解放戰爭時期,蕭克歷任晉察冀第二野戰軍司令員、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常委、中共中央冀熱遼分局委員、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等職。他組織指揮保衛承德戰役和葉(柏壽)赤(峰)戰役,控制聯結華北與東北交通樞紐,為中國共產黨大批干部和部隊挺進東北創造重要條件。之后,成功組織指揮正太、懷來、赤城、解放石家莊等戰役。在國民黨軍兩次偷襲石家莊時,他指揮不足1個旅兵力擊敗敵6個師進攻,創造以少勝多光輝范例。
1948年5月,他參與創辦華北軍政大學,兼任副校長,為培養軍事人才貢獻力量。1949年5月,調任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第一參謀長,參與指揮部隊南下,橫渡長江,進軍中南,聯絡民主人士,組織策劃河南張軫起義和湖南程潛、陳明仁起義,為武漢順利解放和湖南和平解放作出貢獻,還參與指揮第四野戰軍千里追殲,席卷中南、西南,殲滅中南地區國民黨白崇禧集團和余漢謀諸部共43萬人,解放湘、鄂、贛、粵、桂等省和海南島,消滅國民黨軍在大陸上殘存主力。
新中國成立后,蕭克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軍事訓練部部長,在組建軍訓部機關同時,著重抓籌建軍事學院、組織編寫軍事條令和指導全軍軍事訓練等工作。他親自選定軍事學院校址,挑選優秀軍事指揮員擔任教員,提出“三級制”院校培訓體制,參與籌劃創辦125所涵蓋諸軍兵種各類軍事院校,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做大量開創性工作。
他組織編寫下發紀律、內務、隊列三大條令,促進軍隊正規化建設,提出“掌握新的技術,學會聯合作戰”訓練方針,領導制定以戰斗訓練為主正規訓練計劃,組織或參與組織多次軍事演習,推動部隊戰備訓練工作。1955年4月,他兼任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負責全軍教育與訓練,1957年任訓練總監部部長、黨委書記。
然而,1958年在“反教條主義”運動中,他遭到錯誤批判,并被解除職務。1959年9月,調任農墾部副部長,他堅持原則,反對浮夸,糾正在橡膠種植工作中冒進計劃,先后主持制定40余項綜合性和專業性規章,對加強和改善國營農場管理起到積極作用。“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江青集團打擊迫害,被下放到江西“五七”干校勞動“改造”,但在逆境中始終堅定信念,保持共產黨人革命本色。
1972年5月,他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校長,重返軍隊院校領導崗位后,狠抓領導班子、教員隊伍和教材建設,全面整頓恢復學校正規教學工作秩序。1975年,他頂住“批鄧”和“反擊右傾翻案風”壓力,提出“治軍必先治校”“把教育和訓練放在部隊建設首位”等主張,受到葉劍英同志充分肯定。在他主持軍政大學工作5年中,學校共開設12個班次,培訓學員6600多名,為后來軍隊撥亂反正和新時期軍隊建設培養大量人才。
回顧蕭克將軍一生,他為中國革命、建設和軍隊發展作出不可磨滅貢獻。但在1955年授銜時,他僅被授予上將軍銜。從資歷上看,雖然他參加革命早,經歷南昌起義、井岡山斗爭等重要歷史事件,但與其他5位后來成為元帥的八路軍正副師長相比,在一些關鍵歷史時期職務和影響力稍顯不足。
比如林彪是紅一軍團軍團長,聶榮臻是紅一軍團政委,賀龍是紅二軍團軍團長和紅二方面軍總指揮,劉伯承是紅軍總長,徐向前是紅四方面軍總指揮,而蕭克在紅軍時期最高職務是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從戰功角度,其他幾位元帥在各個歷史階段都有更為突出、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指揮和戰斗成果。
不過,蕭克在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也立下赫赫戰功,如前面所述的諸多戰役戰斗。他未能授予更高軍銜,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在1936年與張國燾交往中的“立場問題”。盡管他后來主動認錯,毛主席也予以安慰,但在授銜時,劉少奇同志提出他曾同情過張國燾,在當時背景下,這一因素對他軍銜評定產生影響,最終他的大將候選資格被拿掉,成為開國上將。
對于授銜結果,蕭克將軍展現出豁達胸懷。他曾說:“我們有好多同志都犧牲了,我也早該犧牲了,授不授銜、授什么銜,都不重要。”這種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敬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