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華爾街日報》:中國造船業碾壓美國,美國希冀扭轉局面
(美國佛吉尼亞州諾福克造船廠停泊的海軍艦艇。來源:WSJ)
2025年3月1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成立一個新辦公室,旨在“重振”美國軍用和商用造船業。他表示,美國造船業落后中國已成為國家安全問題,并呼吁“迅速建造更多船只”。《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憑借政府支持已占領全球超過一半的造船市場份額,美國國會議員正提出類似措施,以期扭轉局面。
2. 美國《華爾街日報》:貝萊德在特朗普助力下成為全球航運業巨頭挑戰中國
(貝萊德。來源:WSJ)
2025年3月12日,美國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宣布牽頭的財團以228億美元收購香港長江和記實業旗下全球40多個港口,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重要碼頭。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威脅要收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此舉被視為特朗普政府挑戰中國供應鏈主導地位的重大舉措。
3. 美國《華爾街日報》:中國將對美國鋼鋁關稅采取反制措施
(中國出口鋼鐵。來源:Bloomberg)
2025年3月12日,針對特朗普政府宣布對所有進口鋼鋁產品征收25%的全球性關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國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自身利益。她強調:“中方也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4.英國《金融時報》:開市客要求中國供應商降價以應對特朗普關稅
(美國零售巨頭Costco對中國供應鏈施壓。來源:FT)
2025年3月19日,面對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的關稅,美國大型倉儲式零售商開市客要求中國供應商降低商品價格以減輕關稅影響。據供應商透露,包括沃爾瑪在內的其他美國零售商也提出類似要求。這引發了北京方面對中美貿易戰升級可能帶來的風險關注。
5. 英國《金融時報》:“自由鐵路”:中國在非洲與美國競爭的新章法
(坦贊鐵路升級工程現場。來源:FT)
2025年3月13日,隨著坦贊鐵路升級項目推進,中國在非洲的投資戰略出現新的轉變。坦贊鐵路由中國在數十年前修建,連接贊比亞和坦桑尼亞。如今,面對西方援助減少,中國正通過此類項目鞏固在非洲的影響力,并與美國展開新的競爭。
6.英國《金融時報》:香港航空貨運業面臨關稅考驗
(香港機場貨運樞紐地位遭遇挑戰。來源:FT)
2025年3月19日,受中美貿易戰和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影響,香港作為全球航空貨運樞紐的戰略地位逐漸面臨壓力。去年香港機場貨運量超430萬噸,包括國泰航空在內的航空公司貨運業務受關稅和地緣政治因素影響逐漸增加了不確定性。
7.英國《金融時報》: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稱要對中國造船業“以牙還牙”
(特朗普政府擬向中國船只收費以補貼美國造船業。來源:FT)
2025年3月17日,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主席路易斯·索拉表示,美國應對中國制造的船舶征收費用,以抵消中國政府對本國造船業的補貼。他稱:“我們必須以牙還牙”,提議最高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制造船只征收150萬美元費用,所籌資金用于支持美國造船業。
8.日本《日經新聞》:中國加強尖端技術出口管制
(中國擬限制鎵生產技術出口。來源:Reuters)
2025年3月19日,中國政府宣布加強包括鎵(用于電池和半導體生產的關鍵材料)在內的尖端技術出口管制。這是繼稀有金屬出口限制后,中國為防止關鍵技術外流,進一步收緊對高科技領域的控制措施。該措施預計近期正式實施,以應對中美高科技競爭加劇的態勢。
9.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中國與其他國家相比受貿易戰影響最小
(中美貿易戰。來源:Sputnik)
2025年3月19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美國實施對華10%至20%的關稅措施和中國的反制舉措對全球經濟造成不同程度沖擊。報告指出,受貿易戰影響最小的是中國,三年內GDP降幅僅為0.1%,而美國GDP預計下降0.72%,墨西哥下降幅度更高達1.3%。分析認為,中國在貿易戰中的抗沖擊能力較強,美方政策可能導致自身經濟受損更加嚴重。
編輯:管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