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團鼓樓話振興,習近平:祝你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黎平縣肇興侗寨考察。在村寨的信團鼓樓,習近平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圍坐在火塘邊共話鄉村全面振興。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相向總書記講述近年來的村寨變化和幸福生活。習近平高興地說,從你們的講述、你們的神情可以看出,村寨這些年欣欣向榮。現在旅游是一個很大的產業,鄉村旅游如火如荼,民族地區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顯它的光彩。祝你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習近平:民族的特色,很古樸也很時尚
習近平總書記17日下午來到貴州黎平縣肇興侗寨,觀看侗族大歌表演,察看村寨風貌和侗族文化展示中心,深入侗鄉織、染、繡特色產業基地,同鄉親們親切交流。習近平說,吊腳樓、古寨、非遺樂器、侗族大歌、蠟染工藝,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樸也很時尚。有黨和政府的支持,希望鄉親們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層樓,把鄉村振興做得更好,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得更好。臨別時,鄉親們齊聲高唱《侗歌聲聲唱給黨》,熱情歡送總書記。歌聲悠揚,在村寨久久回蕩。
習近平考察麗江古城:文旅產業要走一條持續、健康的發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19日下午來到云南麗江古城,沿著石板路邊走邊看。當地居民和沿途游客十分熱情地向總書記問好,習近平不時停下腳步同大家親切交流。習近平說,這里的文化、風光、民俗都非常吸引人,文旅融合促進了經濟發展。文旅產業要走一條持續、健康的發展之路。希望你們的生活幸福安康,就像納西族的大姓“和”姓一樣,和和美美。
肇興侗寨
肇興侗寨,始建于北宋年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鄉第一寨”之美譽。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肇興侗寨的名片,這里既有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為代表的音樂文化,也有以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侗族最大的鼓樓群為代表的建筑文化,還有以侗族銀飾、刺繡、蠟染為代表的服飾文化。
作為侗族文化為核心資源的旅游示范區,肇興先后獲得鼓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殊榮。肇興鼓樓群于2001年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肇興侗寨于2007年入選全球最有誘惑力的33個旅游目的地之一。
同時,作為侗族聚集區,肇興堅持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個寶貝”,利用“泛珠三角四小時經濟圈”和“黔中三小時經濟圈”輻射范圍優勢,迎來了五湖四海的游客,穿行在村寨的大街小巷,可以聽到天南海北的口音與語言在此交匯。“小而精、小而美”的千年侗寨形象深入人心。
目前,肇興侗寨已有酒店、民宿、餐飲飯店400多家,培育傳統手工藝企業60多家,帶動村民就業創業2000余人。2024年,肇興侗寨累計接待游客102.7萬人次,同比增長63.4%;旅游綜合收入10.2億元,同比增長63.8%;村集體經濟收入245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約4.16萬元,同比增長12.3%。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由于地處金沙江的江灣,而金沙江古稱麗江,因此得名。如今,麗江古城涵蓋了大研古城、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其主體為大研古城。城內民居為院落式建筑,融匯了漢族、白族、彝族、藏族、納西族等多民族的文化特色。
水,是麗江古城的血脈,可謂“家家流水、戶戶垂楊”。智慧的納西族先民利用地下泉源建造“三眼井”,依照地勢高差建成三個井池,上池飲用、中池洗菜、下池洗衣。這種愛水節水的古老習俗被當地居民延續至今。
山水相依,人城共融。1997年,麗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進一步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切實提高遺產保護能力和水平,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
為了讓文化遺產“守得住”“活起來”,麗江古城加大保護修復和開發利用,恢復特色民居、名人故居的歷史原貌,打造30個各具特色的文化院落,展示東巴文化、納西族歌舞、民族手工藝等。
麗江古城,成為展現麗江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的“活體記憶”。
來源:新華社、中國旅游報、中國文化報、貴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