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 2024-2025 年冬季極地渦旋的最終崩潰發生在 3 月中旬,屆時平流層將強烈變暖,可能導致北半球出現重大天氣擾動。
歐洲惡劣天氣組織 (SWE) 的 Andrej Flis 的一項分析顯示,預計 2025 年的第二次極地渦旋崩潰將發生在 3 月中旬。這是繼 2 月中旬的上一次崩潰之后,當時美國各地的氣溫創下了紀錄。
預計這次活動將比上一次強得多,并將標志著本賽季的最終崩潰。平流層的下一個極地渦旋要到 2025/26 年冬季才會形成。
風力預報顯示通常的東西向流反轉,表明平流層 (SSW) 突然變暖。SSW 導致平流層溫度升高并破壞環流模式。
眾所周知,SSW 事件會破壞急流的穩定性,急流是控制天氣系統的高空風帶。減弱或蜿蜒的急流通常會為北極冷空氣滲透中緯度地區打開大門,而較溫和的空氣則被推向東方。
目前的模型表明,冷空氣正在加拿大西部和美國上空聚集,可能會為該地區迎接嚴寒、大雪甚至冰暴做好準備,具體取決于當地條件。
與此同時,一股暖氣團正在從美國東部撤退,這表明存在強烈的溫差,這可能會導致極端的天氣對比——想想落基山脈的暴風雪,而東南部則沉迷于這個季節異常溫暖。
低壓區的位置將是決定性的。如果它們在美國中部或五大湖地區盤踞,它們可能會將冷空氣南下,威脅到草原地區的農作物,不斷增長的供暖需求使能源網絡緊張,并因晚降雪而阻礙交通。
之前的 SSW 活動,例如 2018 年 3 月在歐洲舉行的“來自東方的野獸”,帶來了大雪和交通中斷。北美可能面臨類似的情況。
如果這些系統向北移動,美國的中心地帶可能會幸免于難,而寒冷將反而被引導到加拿大的草原省份,其后果可能包括牲畜損失和水力電線結冰。
目前的預測仍然是初步的,因為模型才剛剛開始捕捉 SSW 后果的早期階段。結果取決于渦旋如何分裂以及高壓異常的位置。
到 3 月中旬,減弱的渦旋——已在歐亞大陸和北美上空分裂成減弱的核心——可能會導致天氣模式持續數周的混亂,其影響將持續到 4 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