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 筆記俠(ID:Notesman) 責編 | 金木研 排版 | 五月 第 8881 篇深度好文:7400字 | 14分鐘閱讀
銷售
筆記君說:
一年之計在于春,對企業來說,銷售是全年現金流的命脈,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不少人誤以為銷售工作簡單,實則做好銷售絕非易事,大客戶銷售更是難上加難。
要想成為頂尖銷售,靠的并非天賦或運氣,而是扎實的基本功。
為此,筆記俠采訪了有著近30年銷售經驗和20年培訓經驗的張堅老師,他曾是思科中國原副總裁、中國惠普政府事業部原總經理。
在采訪中,張堅老師談到“決定銷售成敗的,往往是‘專業制勝’,靠的是基本功和細節”,比如見客戶如何穿衣服,如何跟客戶開場溝通,如何與客戶建立信任……
以下為采訪整理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頂尖銷售的秘訣:先建立信任
1.無信任,不成交
好的銷售,并不會急著賣東西。只要與客戶建立信任、服務好了,客戶如果想找你,肯定能找到你。
一篇好內容,肯定會被轉發;更好的內容,就會被收藏。
一個好銷售也一樣,也會有轉介紹的客戶;更好的銷售,就會被收藏,也就是被信任,他無論做什么產品,客戶都會為其買單,甚至客戶會主動來幫助他。
但能做到這樣的銷售畢竟太少,更多的銷售是急功近利,在業績的壓力下,動作變形,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其實沒有太好的效果。
同樣,大量的陌拜也不會有好效果,“銷售不評選勞模”,僅靠勤奮是完不成業績的。
2.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三個要素
銷售是為客戶創造價值,是幫助客戶成功。那么客戶怎樣判斷你是否有價值呢?
第一個因素,產品與服務,如果產品和服務夠好,就能為客戶創造價值;
第二個因素,企業團隊,如果產品服務跟別的廠家差不多,就要看團隊,這個組織是個團隊,還是團伙?
如果團隊目標一致,齊心協力,能互相幫助、互相協作,不拆臺,有難同當,這個團隊就是靠譜的,就是值得信任的;
第三個因素,是銷售自己。客戶要看你有沒有價值。
產品服務同質化了,就要靠團隊、靠銷售;如果產品做的獨一無二了,銷售都可以被淘汰。
例如,特斯拉沒有銷售,只是一些試駕服務員,但是客戶排隊買;蘋果沒有銷售,只有服務員。
但產品好,產品獨特,又能持續多久呢?如果沒有創新,誰都持續不久,很快就會被超越。一旦產品差不多、同質化時,就凸顯銷售的厲害了,哪個銷售能跟客戶建立信任,客戶就會選他。
其實,當銷售說客戶只認價格的時候,隱含的問題是你在客戶面前沒有價值。這個時候,客戶可能只看價格,有時你報低價也沒用。
3.銷售做不好,是心態在作祟
銷售做不好,實際有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怕丟單的心態。
銷售怕丟單,動作就會變形,因為你為了贏得這個單子,你就會自賣自夸,或者低三下四去取悅別人,這反而讓客戶感覺你不行。
如果你有利他之心,用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幫助客戶更專業,幫助客戶成功,也就不用低三下四了。
其次,擔心客戶看不起。
如果在客戶面前覺得不對等,不知道的又不敢問,怕丟面子,結果就藏著、掖著、裝著,這一裝就不自然、不自在了,客戶也就看出來了。
或者銷售就使勁的說,不停的說;而實際上,你是什么就是什么,要“示人以真”。
最后,太急于求成了。現在社會變化太快,考核節奏加快,這導致我們的反應時間不夠,或者難以真正把長期主義踐行下來。
有一句俗語“流水不爭先,爭的是一滔滔不絕”,To C業務可以通過多招銷售,市場宣傳沖沖業績。
但To B業務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而建立信任是需要時間的,一個大客戶需要時間才可能做成,“短平快”是做不了大客戶的。
4.好銷售,都練好了三個基本功
現在的經濟環境不好,人的壓力比較大,也容易浮躁。比如,我接觸的所有互聯網公司都在強調兩點:第一,培訓時間少;第二,需要學干貨。
本質上,他們都在要求效率,但基本功這件事恰恰是不能講效率的,而是要靠時間歷練來沉淀的。
我認為,成為卓越大客戶銷售,需要具備三大基本特質:態度、技能、知識。
① 態度
a.利他之心
在態度上,要時刻提醒自己要有利他思維,以客戶為中心。
利他之心指的是當你在處理利益關系的時候,不但要考慮自己,還要考慮他人;不但要考慮現在,還要考慮將來。
也就是說,當你要采取某項行動時,最好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能幫助到別人。在某些極端情況下,你可能還要放棄自己的需要來滿足別人的愿望。
態度不能只是說說而已,需要我們去專門學習、持續培養和不懈鍛煉、體驗。
曾有家互聯網公司邀請我去為他們上商務禮儀課,但我一看有很多問題,就告訴他們上課可能沒有效果,即使把要點都講了,他們的層次也上不去,因為沒有利他之心,沒有客戶思維,沒有基本常識。
比如,他們在開會的時候,沒經過客戶同意就開始錄音;寫錯客戶的名字,職位,叫錯客戶稱呼;在正式場合,穿著球鞋、衛衣去見客戶……
利他之心,是“裝”不出來的,客戶能夠從你的言談舉止中感覺到你是為了“利己”,還是真的“利他”。除了利他之心,還要以客戶為中心。
若想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首先要回答以下六個問題。
客戶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是什么? 客戶的客戶和對手是誰?因為這樣你可以幫助客戶服務好他的客戶,幫助客戶和他的對手競爭。 客戶的決策人和決策機制是什么? 客戶的企業文化、價值觀是什么?因為這會影響他們的行為準則和思考問題方式。 客戶的目標、工作重點是什么? 客戶的業務和盈利模式是什么?因為這樣你才可以為他提供更好的方案。
b.同理心
我認為,真正優秀的銷售需要的不是狼性,也不是佛性,而是人性。我常說“順著人性做銷售,逆著人性修自己”。
同理心考驗的是你能否以別人的感受為出發點,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間題,也就是是否可以共情和換位思考。
想要擁有同理心,一定要記住以下六個原則:
第一,你希望別人怎么對待你,就應該怎么對待別人。你愿意幫助客戶,客戶也會幫助你。你重視客戶,客戶也會重視你。
第二,將心比心,學會站在客戶立場上想問題。想讓客戶理解你,就要首先理解客戶。
第三,客戶眼中的你才是你作為銷售的真實形象,學會從客戶的角度看問題,并據此改進自己在他們眼中的形象。
第四,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別人。想成功地和客戶相處,讓客戶尊重你的想法,唯有先改變自己。
第五,做一個真誠坦白、值得信任的人。一個什么都藏著披著的人,是不會被別人信任的。
第六,敢于真情流露。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報,虛情假意是無法掩飾的。比如贊美客戶時,你說的是不是真心話,他聽得出來。
② 技能
除態度外,做大客戶銷售還需要專業技能。我們常說,做大客戶需要“以專業制勝”。態度讓你做對的事,技能幫助你把事情做對、做好。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把技能歸結為三類:技巧、流程和策略。
技巧:演講技巧、“尋問”技巧、傾聽技巧、談判技巧等。 流程:銷售管理、銷售預測、個案管理、客戶管理等。 策略:機會管理、向高層銷售、客戶政治、顧問式銷售、解決方案式銷售等。
③ 知識
很多人認為,做大客戶銷售少不了應酬,特別是要喝酒。酒喝好了,事兒才能辦、才好辦。我自己也曾這么認為。當然,這個想法已經過時了。現在,知識比酒量更重要。
銷售要必須懂4方面的知識:客戶知識、企業知識、行業知識、專業知識。
如果你不讀書,又不學習,沒有知識,在飯桌上,就會與其他人無話可談,只能跟別人說“干一杯……再干一杯”,“我先干為敬”,下次可能真沒人帶你玩兒了。
比如,學過開場三部曲的銷售,就懂得對于不同的客戶要有不同的溝通方式:
如果跟客戶很熟,就先確定溝通的方向,然后說一下這件事的好處,最后再詢問可否開始;
如果跟客戶不太熟,就要先準備溝通的話題,預計的時間,然后陳述事情的好處,有什么樣的方案,最后再征得對方的同意才能開始。
而沒學過開場三部曲的銷售,一見面就是介紹產品和方案,典型的賣藥邏輯。
做銷售,就要從“賣藥的”變成“醫生”,你先要問問客戶現在的情況如何?有什么挑戰?“先問診、再開方。”
二、銷售的成功,都在細節里
1.舉止著裝,皆示尊重
過去的銷售,總想處處彰顯自己的實力。比如,經濟不發達地區的人總習慣在腰上掛上一大串鑰匙,還有很多人喜歡帶好手表,手串等。
其實,見客戶只需要干凈、整潔,越干凈越顯得正式。我多次被邀請參加過直播,哪怕是在家直播,我也全程都很正式。
穿著正式,不穿圓領衫(老頭衫),穿襯衫,穿西裝,打領帶對方就會覺得你比較正式,尊重大家。
我講一個真實案例:京東方是國內一流的液晶顯示屏生產企業,競爭對手也是國外的頂級廠商,但是曾經有一段時間產品價格卻一直上不去。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調查的結果讓人吃驚——原來銷售人員的穿著形象讓客戶覺得不值錢,因為銷售員的形象代表廠家實力。
于是,他們馬上對競爭對手的穿著進行研究,甚至包括品牌。這一改變之后,客戶的認可度也變得高了。
銷售就是公司的門面,銷售就是公司的招牌。一個公司從CEO到部門經理,層層級級那么多人,到了客戶面前就只有銷售一個人,銷售就代表了公司。你表現差了,客戶就會覺得你的公司不行;你表現得好,對你公司的感覺就好。
2.收款,不是銷售的最后動作
銷售回款,是整個銷售過程中比較關鍵的一環。
最近有個企業找我,要學銷售收款,我聽他們一說,我就笑了。
因為只學收款作用不大,因為收不回款,絕不是最后才出現的問題:
第一,可能是客戶選擇的問題,一開始你就選了一個質量不高,沒錢的客戶或者發展不好的客戶,別人不做的客戶。因為沒人搭理他,你又想沖業績,兩者一拍即合,但后面的麻煩卻越來越多;
第二,銷售為了簽單做了不能實現的承諾,也就是牛吹大了,最后不能實現;
第三,交付的過程不行,做事不到位,比如要求定期做更新,結果不能兌現,客戶當然不愿付款。
當然,也不能排除天災人禍的隨機事件,但是最后能否收回款,還看客戶信任誰。所以,前面做好了,后面收款的事情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3.卓越的銷售,懂得讓客戶來指導自己
我在做銷售時,不去太多地想和琢磨該怎么做,雖然我有自己的想法,但更多時候都是找客戶內部人問,爭取他們的意見和指導。因為他們身在其中,比我更了解情況,他們的答案會更好。
誰最了解客戶?是客戶,不是你!
誰最了解客戶關系?是客戶,不是你!
誰了解客戶需求?是客戶,不是你!
所以,要讓客戶來指導你。
客戶為什么愿意指導你呢?要與客戶建立信任。尤其是要做好To B 業務,一定要有好的指導(coach)。
許多年輕銷售和普通銷售做的都是客戶提出來的顯性需求。而好銷售做的是隱性需求,是潛在的需求。
比如,他們會在與客戶建立信任關系后,會基于客戶業務詢問客戶是否可以在某些方面改進?或增加一些投入?以及如何運作和推動這個潛在需求和項目的促成?
但在實際的銷售工作中,很多項目很難推進,因為有些項目雖然對接了相關人員,但他并不一定是決策者。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畫一張客戶的組織結構圖。
在組織圖結構上,要標明哪些人是圈內的,哪些是政治架構,哪些是外圍的。
所謂圈內就是核心圈層,他們可能無話不談,這不限于級別高低;所謂政治架構,就是愿意一起共同進步的人員,也就是互相提拔的;除此之外都是外圍人員。
畫出組織結構圖后,要對這些人員進行角色、動機、狀態、標識等標注。
首先,把采購流程中的四個角色標注出來:
第一,A,項目的批準者;
第二,D(decision maker),項目的負責人、決策者;
第三,U(user),項目的使用者;
第四,E(Evaluator),參與標書撰寫或評標的人等。
其次,看動機:是追求業務成功(業績),還是看中技術,重視關系的或者看重財務?
然后,分析與他的狀態:
第一,“*”就是coach(內線、指導者),這樣你就能知道內部的很多事了;
第二,“+”,他對你有好感,但不指導你,也不會向你說對手的事情;
第三,“=”,表示中立,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第四,“-”,不喜歡你但不會壞你事的人;
第五,“X”,是“敵人”對手的指導者,是壞你事的人。
最后,做標識。見沒見過,見過幾次,是不是經常見等。
這樣就一目了然了。
好銷售,一定有方法論、有流程和有工具。再加上通力協作的組織團隊,就有了統一語言、統一步調,從而贏得客戶的信任,業績自然出現。
三、新時代的銷售,必須與時俱進
1.因需而變,因時而進
現在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原有“自摸”(自己摸索的)的銷售模式似乎不太靈了,但那些金牌銷售卻始終有訂單、有客戶,這也絕非運氣使然。
客戶到底發生了什么變化,是需要跟客戶建立聯系做具體的了解。
比如,現在客戶不下單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選擇了其它合作伙伴,而是真沒錢了,他面臨很大的壓力。這時,銷售就要去了解和幫助你的客戶化解壓力。
銷售的重點工作之一,是降低客戶的決策難度,但要做到這一點,先要知道客戶決策的難度在哪里?
舉例來說,在供不應求的時代,“先進性”是一個極強的賣點,也是一個很好的買點;在同質化供應的今天,差異并不大了,“先進性”不再成為很好的賣點,而“可靠”“安全”等因素成為了重要的賣點。
因此,銷售必須根據客戶的環境變化而變化。
過去的銷售,能喝是一項基本的工作要求,但是現在的采購已經由90后逐漸挑起了大梁,他們還會和你去拼酒嗎?
這些年輕人會覺得“跟他們(傳統的銷售)吃飯沒營養”,這里的沒營養主要是指認知上不與時俱進,知識也不更新,對新東西也不懂。
我在清華講課20年,也給很多企業講過課,但我講課的PPT沒有重樣,每次都有所改變。
現在給企業講課之前,我還會跟AI大模型聊天,去了解行業。大模型是一個得力助手,用好它,能超過80%的銷售。有了這個助手,使你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和客戶溝通,去做的更專業。
如果銷售能與時俱進,他就會用一些新的工具去了解客戶,去探尋客戶的需求,去洞察環境的變化。
2.銷售的團隊管理,也需與時俱進
傳統銷售團隊的管理者還在采用指令式的管理方法,給銷售加壓力,其實這并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新時代需要教練式的管理者,需要不斷地釋放員工的潛能,而不是給壓力。
20世紀有人說過一句形象的話:為什么我們一直有壓力?小時候老師給壓力,家長給壓力,工作了領導給壓力。可能是因為是在工業時代,是蒸汽機時代,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而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了,需要的是連接、是數據、是共享、是右腦思維、創新......釋放人的潛能。
所以,要帶好銷售團隊,首先得幫他們贏,只要贏一次,讓他有了信心,狀態就不一樣了,他就會享受成功的感覺。
3.西為中用,古為今用
中國市場經濟起步較晚,現在很多西方的商業管理大師的理論誕生于50-60年代,而那時中國還處于計劃經濟時代,自然而然地落后了很多年。
改革開發之后,我們才逐步接觸到現代市場的銷售、營銷管理知識,所以有一個逐步學習和提高的過程。
回顧中國企業的發展,華為學習了IBM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阿里學習的了GE的管理思想,聯想和海爾學習了惠普,其實都是在借鑒別人已經成熟的方法來快速提升自己。
但這并不是說中國沒有管理哲學,很多國外的大客戶銷售用的概念是《孫子兵法》,還有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
《道德經》中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對大客戶銷售來講,這個“生”就是把事情做好之后的“轉介紹”。但沒有利他思維,事情做不到位,就是一錘子買賣,做一個毀一個,怎么可能有轉介紹呢?
怎么衡量銷售做得好不好?業績是其一,凈推薦值NPS是其二。
當然,過去常用滿意度來做銷售的衡量指標,其實沒有用。滿意是不投訴,或者會復購,真正的好銷售一定是凈推薦值(NPS)比較高。
你做得好不好,就先問一句“您覺得我們做的怎么樣?”如果對方挺滿意,再追問一句“您愿意把我的產品和服務介紹給你的朋友和同事們嗎?”
如果他說考慮考慮,說明你做得還不夠好;如果他說沒問題,這時應再問一句“您把我推薦給誰?”,這樣新客戶就產生了。這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生”的含義。
4.掌握平衡的藝術
某些公司既有直接客戶,又有渠道客戶,這就必然會產生一些矛盾。因為渠道客戶相當于是中間商,價格上肯定有所不同。
其實,直接客戶和渠道都是重要客戶,丟失哪一個都是承受不起的,如何平衡是一種藝術。
我在惠普做大客戶時,所有的客戶的發展和客戶關系都是由我們去服務的,有的也會和渠道共同承擔,但是訂單商務都走渠道,也就是讓渠道掙他該掙的錢,保護渠道的利益,渠道同時承擔相應的賬期、客戶維護成本等責任。
當然,也存在渠道越做越大,以價格和服務做籌碼的情形。這時,就需要廠商的銷售進一步和客戶建立信任關系,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但訂單還是全走渠道。
這樣,渠道也需要我們及時為客戶提供服務和完善的解決方案,而且和客戶也建立了信任關系,形成了多贏的局面。
其實,業務發展很多時候離不開渠道,渠道至少可以解決5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幫助解決客戶群體覆蓋問題;第二,協助解決資金問題(墊資);第三,服務的問題;第四,維護客戶關系;第五,解決客戶化的問題。
公司一定要事先明確哪些客戶是直銷,哪些客戶通過渠道,或者哪些地區通過渠道。建立一個規范有序,全立交的銷售體系。
如果見到一個優質客戶,就想從渠道中奪取過來,必然會和渠道產生矛盾。華為之前就有“黑寡婦”之稱,說的就是把優質客戶從自己的渠道中奪走,導致沒有渠道愿意與其合作。
但近年來,華為非常重視與渠道的關系,與渠道一起服務好客戶,取得了多贏的局面。
所以,渠道是業務延伸,與渠道一起把客戶做得更好,既不影響與渠道的關系,還能建立與客戶的信任。
四、人人都是銷售
丹尼爾?平克在《全新銷售》一書中對銷售有一個定義:銷售是為別人創造價值,幫助別人成功的。
他在書中說,銷售只做三件事:說服別人、打動別人、影響別人。
他在書中總結:在社會上,人人都是銷售。只不過有些人是專門的標簽,而更多的人沒有貼標簽。
比如,你是領導,你在向下屬銷售你的管理思路和工作方式;你是大學生,找工作也是銷售自己;你面臨35歲危機了,再去找工作,也是在銷售自己。所以,銷售是無處不在的。
另外,很多人有一種誤解,認為銷售必須是外向型、開朗型的。在他的《全新銷售》中又做了統計,發現外向型的人對銷售業績是沒有幫助的。
其實,我也是內向型的人,很多時候在出差途中都會遇到熟人,但我盡量不去打招呼,并不是覺得社恐,而是覺得不需要那么多社交。
但在做項目時,我從來不懼,只要定好目標,就要與客戶溝通、交流,并且會傾聽、理解、思考。
所以,很多內向人做銷售反而做得好,因為他會問、會聽、會思考,外向人在思考的深度層面要稍遜一些。
五、結語
曾國藩曾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說的是天下間看似最笨最拙的東西,卻能勝過天下最聰明最巧妙的東西。
基本功,就是那個看上去最笨最拙的東西。
任何一個時代,那些真正的高手都在默默下笨功夫,只有愚蠢的人整天四處找捷徑。
真正的大客戶銷售,都懂得“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機會都在細節里”,他們知道,把基本功練扎實,就能產生巨大價值。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好文閱讀推薦: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