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帶財險在中國的發展并不平凡,曾經是不斷“變身”,由純中資到中外合資,再到外資獨資,現在正在“瘦身”,收縮戰線,撤銷分公司。今年,史帶財險迎來30周年,這種“瘦身”動作正在加速推進。
繼2022年撤銷蘇州、福建、寧波、安徽4家省級分公司,2024年3月撤銷上海自貿試驗區分公司后,時隔一年,史帶財險仍在“瘦身”中。
3月17日,史帶財險連發兩份公告稱,經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監管批準,史帶財險重慶分公司與湖北分公司撤銷,兩家分公司的《經營保險業務許可證》自批準撤銷之日起失效。
雖說撤銷分支機構在近兩年的保險業內格外多,但從其他險企撤銷的情況看,多是撤銷營業部或者地方支公司,而撤銷省級分公司并不多見。
再則,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推進,外資持續擴大在中國保險市場的布局,例如友邦人壽正在加速增設分支機構、安聯、安達等外資保險巨頭也在通過布局加碼來實現對中國保險市場的布局。與此相比,史帶財險算得上“逆行者”。
史帶的特立獨行,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三年撤7家
撤銷一事在三年前就開始了。
2022年4月,原銀保監會江蘇監管局發布了關于撤銷史帶財險蘇州分公司的批復,同意其撤銷蘇州分公司。自撤銷之日起,史帶財險蘇州分公司不再承攬新增保險業務,原保單繼續有效,直至保險期限到期且相關理賠工作完結。同時,為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史帶財險提供批改、退保、查勘、定損、理算等相關服務。
緊接著在2022年6月,原銀保監會同意撤銷史帶財險福建、寧波、安徽3家分公司的批復。根據監管公告,自批準撤銷之日起,史帶財險這3家分公司保險許可證自動失效,不再承攬新增保險業務,原保單繼續有效,直至保險期限到期且相關理賠工作完結。
接連撤銷4家省級分公司,引起了行業的高度關注。畢竟,分支機構作為做大業務的根據地,是保險公司擴大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但史帶財險“反其道而行之”。
隨后在2024年3月,史帶財險又發布消息稱,因史帶財險業務經營調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于2024年3月14日批準撤銷史帶財險上海自貿試驗區分公司,其《經營保險業務許可證》自2024年3月14日起失效,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再以上述機構名義開展業務。
同時,史帶財險提醒,其上海自貿試驗區分公司不再承攬新增保險業務,原保單繼續有效,直至保險期限到期且相關理賠工作完結。同時,為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史帶財險為消費者提供了批改、退保、查勘、定損、理算等相關服務。
如今,時隔一年后,史帶財險再次撤銷重慶及湖北兩家分公司。截至目前,史帶財險的省級分公司僅有6家,分別位于上海市(除自貿試驗區)、江蘇?。ǔK州)、浙江省(除寧波)、山東省、北京市、廣東省。
對于未來史帶財險是否會繼續裁撤分支機構,尚不得而知。不過,史帶財險的“變”是確定的、堅決的。
早在2022年,史帶財險董事長董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透露,由于史帶中國走的是輕資產的發展路線,公司并沒有盲目地追求分支機構擴張,而是和國內保險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借助國內保險公司分支機構、銷售人員等下沉優勢,發揮史帶在產品設計、風險識別等方面的特長,強強聯合,共謀發展。
向利潤看齊
董穎曾表示,史帶一直堅持以利潤為導向的經營理念,為了達成目標,史帶財險的相關舉措包括優化業務結構,集中資源發展盈利險種;對于虧損業務定期評估,必要時堅決調整,維持公司健康發展;提高內部效率,降低非必要的經營成本等。
以利潤為中心,向利潤看齊。或許,隨著機構的縮減,在支出方面實現減負,這對于史帶財險來講,也是“節流”的重要措施。事實上,去年年底,監管部門提出健全財險分支機構準入退出機制,鼓勵兼并重組,近期在地方又有監管機構明確提出“完成財險和保險中介機構壓降數量目標,推進減量提質”。以此來解釋史帶財險的加速撤銷省市級公司就不顯得意外。
除此之外,史帶財險還在業務層面做出取舍。例如,自史帶國際控股后,史帶財險快速調整業務模式,不斷削減車險業務,2016年底宣布全面退出中國市場車險業務。同時,史帶財險也在加大非車險業務的投入。
從史帶財險2024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看,2024年簽單保費收入前五大險種為責任險、意外傷害險、貨運險、企財險、家財險,簽單保費分別為1.19億元、0.86億元、0.61億元、0.11億元、0.006億元。
董穎在此前的采訪中也透露,財產工程險、水險、意外健康險、責任險和金融險是史帶財險五條主要的產品條線,而且史帶財險的目標很清晰,就是要做國際化的、深耕中國市場的、專業有特色的、以利潤為中心的財險公司。
除此之外,渠道的調整或也是史帶財險謀求“以利潤為中心”的重要舉措。史帶財險2024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4年,直銷渠道的簽單保費為0.13億元,而代理渠道與經紀渠道的簽單保費分別為0.75億元、1.9億元。
從近幾年來史帶財險的經營看,這家小型險企也確實實現了穩健盈利。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4年,史帶財險分別實現凈利0.8億元、0.6億元、0.5億元、0.5億元、0.4億元、0.1億元、0.04億元、0.3億元、0.38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自2023年8月1日起,史帶財險開始銷售互聯網人身險業務,自2024年3月14日起開始銷售互聯網團體人身意外險,自2024年12月1日起,重新開展互聯網人身險自營業務。
相關互聯網業務的重開,也令史帶財險減少了對分支機構的依賴,這或許亦是其裁撤分支機構的原因之一。
史帶的啟示
史帶財險發展到今天的局面,想必不是創始人或后來者所想看到的局面,美國國際集團(AIG)前董事長格林伯格經歷了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之后,還通過另一種途徑進入中國,擴大影響力,于是他選擇了史帶財險的前身大眾保險。
1995年,大眾保險由18家中資企業聯合創立。2011年,美國國際集團(AIG)前董事長格林伯格執掌的史帶國際入局,通過定向增發拿下大眾保險20%股權,成為最大單一股東。此后,史帶國際持續增持大眾保險的股份,并于2014年取得實際控制權,公司正式更名為“史帶財險”。后來,史帶國際通過旗下公司史帶補償不斷收購小股東股權,實際持股比例攀升至99.22%。
具體來看:
2014年2月,原保監會批復同意上海國際集團、上海城投集團及其下屬公司將持有的39.9%大眾保險股權全部轉讓給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自此史帶財險由國資轉為外資控股企業。
2018年、2019年,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接收了中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史帶財險股權,持股比例增至97.45%。
2020年,上海城市地理信息系統發展有限公司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所持史帶財險0.13%股權,最終由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收入囊中。
2020年,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以每股1.6元的價格收購股東杭州艾加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持股0.97%)和杭州銀河財務咨詢有限公司(占比0.47%)所持史帶財險股份。
2021年,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又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以每股1.6元的價格收購昆侖信托持有的史帶財險280萬股股權(占比0.2%)。
2024年12月,史帶財險發布股權變更公告稱,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已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以每股2.5元的價格收購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上海錦江投資”)持有的史帶財險0.78%股權。股權轉讓完成后,史帶補償持股比例將由99.22%升至100%,史帶財險也將變身為純外資險企。
對于這次收購,史帶財險表示,股權轉受讓各方已簽署交易協議,公司股東大會通過了表決,上述變更股東事項待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上海監管局批準后生效。
史帶財險的變遷,印證了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中國對外資的開放,以及經濟下行之下中資股東的應急反應。在這一變化期間,部分地方中小財險企業的生存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的渴求資本金補血,有的股東間矛盾重重,有的已被地方國資接盤。
當越來越多的地方國資接盤,對于其他險企的生存空間將是一種擠壓。為了生存,或者活得好一些,能夠主動調整,做一家輕裝上陣、追求“小而美、小而精”的公司不失為一種出路。這種“小而美”的模式并非說說而已,需要斷臂求生的勇氣和決心。
今年是史帶財險30周年,無論是主動瘦身還是被動收縮,能夠盈利發展才是硬道理。
撰文:木子
編輯:一諾
設計:曉瀅
校對:安文
審核:曦曦
出品:新時代保險研究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