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提升個人綜合能力
▼ 掃碼加小雅▼
我們將送你一份免費暢學禮包
多年前,我跟好友探討了一種,超越國族界限的「文化區(qū)分」。
這種區(qū)分,是把所有的人類的「自我約束機制」分成:「恥文化」與「愧文化」。
即,Shame culture vs. Guilt culture。
多年后,我愈發(fā)感受到這種分類,在我「認識自己」的過程中,發(fā)揮了多大的作用。
咱們來品味兩個詞匯:羞恥與愧疚。
前者「羞恥」,往往來自于「外部他人的凝視」。
而后者「愧疚」,往往來自于「內(nèi)部內(nèi)心的審查」。
假設有兩個偷竊者,一個來自「恥文化」,一個來自「愧文化」,他們都會認為「偷竊」是「錯誤的」。
但是,前者認為其錯誤,是因為「他懼怕被抓了現(xiàn)行之后,被眾人所指所帶來的羞恥感」;而后者認為其錯誤,僅僅是因為「這件事并不符合其內(nèi)心的正義觀」。
恥者的日常關鍵詞
丟臉與顏面掃地
愧者的日常關鍵詞
自責與良心不安
恥者與愧者,分別棲息在兩株神木下尋求庇護:恥之樹與愧之樹。
恥之樹
根曰「倫理」,莖名「綱常」,葉喚「教條」。
愧之樹
根曰「道德」,莖名「準則」,葉喚「信條」。
孟軻在這一點上看得透徹。他將人之性善分為四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惻隱,源于愧者的無力與悲憫;羞惡,來自恥者心上的萬斤重負;辭讓禮數(shù),是他們下意識的行為;是非判斷,是他們潛意識中永不間斷的思考。
而這四端,便是「仁義禮智」的肇始。
這意味著,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是恥者和愧者的結合體。恥與愧,讓人類具備了恐怖的爆發(fā)力。
「榮耀感」是恥辱感的兒子
那是對「碌碌無為」與「茍且偷生」的反攻倒算。
「神圣感」是愧疚感的女兒
那是對「心存雜念」與「心緒紛亂」的清潔洗滌。
無論多么離經(jīng)叛道的個體,對于所處時代、所處地域的整體倫理觀,仍不可能做到「完全的斷離」。
所有時代的道德先鋒與保守派的激烈交鋒,哪怕雙方恨如仇讎,恨不得誅之后快,也需要在一種「至少使用互相能聽懂的語言」,或交流、或激辯、或口誅筆伐。
而當我反思恥感與愧感時,始終認為恥感先于愧感而發(fā)。
一個人若不先為其「男尊女卑」的觀念感到「羞恥」,如何能在面對「女性遭遇到系統(tǒng)壓迫」這一事實而感到「愧疚」?
一個人若不先為其「愛抽象的國卻不愛具象的人」感到臉紅,如何能指望其「看到人類罹受災難與不幸」時,停止那些惡毒的幸災樂禍?
而我同時也相信,一種形而上意義的愧感,其實一直都在。
我們每個人,目睹人之疾苦時,內(nèi)心深處所迸發(fā)的排山倒海般的情感,是內(nèi)源性的,是人類的本能。
從代入,到同情,再到共情,再到一種無以言表的痛心疾首——我為何感到無力?我還能做些什么?
若是這種本能,在污濁歲月的教化中逐漸沉睡,我記起小時候在讀元明通俗文學時,經(jīng)??吹降囊痪湓挘?/p>
「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也許,這便是我們內(nèi)心恥與愧的兩株神木,終將會盤根錯節(jié)的真實寫照吧。
本文選自船長的《驚奇短信》
▼免費訂閱「驚奇短信」更多內(nèi)容 ▼
如果你學習「宏觀知識」有困難...
▼ 掃描下圖二維碼 加小雅免費領取 ▼
2 小時課程視頻 + 4000 字助教筆記
編輯 排版|琳玥
諸位孤獨的閱讀者們,大家好。
由于公眾號推送規(guī)則的調(diào)整,很多讀者可能無法及時,甚至難以再看到孤閱的推文了。對此我們非常遺憾。
如果你還愿意繼續(xù)和孤閱保持聯(lián)系,希望能將孤獨的閱讀者公眾號設為星標,或者時常點開推送、在看、留言、轉(zhuǎn)發(fā)等等。
謝謝你來,希望我們能一直敢于知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