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一直生活充滿了磨難的生活環境中,那么他就不會對生命有太多的期待;相反的,如果生活中衣食無缺、事事順心,那么這個人就會希望生命可以再長一點。然而,每個人的生命長短都有一個極限,絕大多數的人不過數十載就要進入下一個輪回,而幸運的人卻可以活到一百多歲。隨著我們所處的時代越來越安穩、物質條件越來越好,更多的人都想要活得更久一點,享受更長的生命,那么如何才能夠長壽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就算是如今的醫學、科技已經非常進步了,也沒有能夠破解生命的密碼。不過,這并不影響我們追求長壽的腳步,去看看那些長壽老人的經驗,或許能夠給我們帶來不少啟發。在山東煙臺就有這樣一位老壽星,一直活到了117歲,那么他是如何保養身體的呢?不少人可能會覺得養尊處優的環境會有助于養生,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的。這位老壽星家楊明運,生于1897年,他生活在非常普通的農民家庭,年輕的時候甚至是吃盡了生活的苦頭。
13歲的時候,因為家里窮得吃不上飯,家里人將他送去了附近的寺廟做雜役。在里面,他沒有時間坐下來聽經頌佛,因為他的工作就是幫寺廟里的僧人們做粗活,什么挑水、砍柴、做飯、打掃之類的活對他來說就是每日醒來之后做不完的工作。再加上山中寂寞,沒有人與他交談,所以這樣的生活很清苦,但是對于當時的他來說能夠填飽肚子已經非常感恩了。就這樣,他在日復一日的勞作與孤寂中煎熬了十幾個年頭。
到了二十多歲的時候,父親來帶他回家。不過當時的他并不是為了回去成家立業,而是要去碼頭上做搬運工貼補家用。高強度的勞作對他來說已經成為了多年以來的習慣,所以在很多人看來難以忍受的工作,到他這里反倒沒有那么難捱。而且,他很高興干完活以后還能有人一起聊天,他的記憶力很好,喜歡聽書,聽完之后還能轉述給工友們聽。打拼了數年之后,他終于在三十多歲娶上了老婆,兩個人雖恩愛有加卻一直沒有生下一兒半女。
后來,楊明運夫婦就過繼了一個侄子,將其悉心養大之后為其張羅成家。有了他們的用心照料,侄子一家對他們二老也是非常的孝順,老伴去世以后,楊明運老人依然受到了很好地照料,一直活到了117歲。
老人臨終前說:“侄子一家比親生兒女還要親?!逼鋵嵾@句話也戳到了很多老人的心,晚年生活最怕的就是孤獨、無人照料,再強健的體魄到了晚年也需要人照顧,心理上更需要關愛,這才是支撐一個老人長壽下去的法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