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創客公社 王易新
無錫悄悄放了個“黑科技”大招,“刷新”我國核能領域“高光成就”。
近日,一塊理論壽命長達數千年的“超級電池”在江陰橫空出世——中國首款碳-14核電池“燭龍一號”,它也是全球首款基于碳化硅半導體材料的碳-14核電池,由無錫貝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塔醫藥”)和西北師范大學聯袂打造。
乍一看,醫藥公司做核電池?
其實,貝塔醫藥是我國放射性同位素技術領域的“隱形冠軍”:在國內小分子創新藥碳-14標記市場占據70%的市場份額。
貝塔醫藥專業從事碳14(C14)、碳13(C13)、氮15(N15)、氚(H3)等同位素標記化合物開發和示蹤技術研究,產品主要用于標記小分子醫藥和農藥或者生物活性分子,從而進行藥代、臨床、環境和疾病監測研究等。
這份在放射性同位素技術領域的“專長”與貝塔醫藥在核電池研發中的核心作用密切相關。
在貝塔醫藥的實驗室里,搭載“燭龍一號”的LED燈已持續工作近4個月,累計超過35000次脈沖閃爍。
據了解,“燭龍一號”具備多項突破性優勢,包括-100℃至200℃極端溫度適應性、2200mWh/g超高能量密度(這是三元鋰電池10倍以上),以及50年設計壽命小于5%的性能衰減率等。
“燭龍一號”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在醫療領域,可為腦機接口、心臟起搏器等植入式設備提供永久能源;在物聯網領域,可支撐萬億級傳感器網絡;在海洋深處、南極北極、月球、火星等極端環境,可作為無需維護保養的持續供電電池……
而這項顛覆性技術的背后,是一位如今已有69歲“高齡”的創業者的堅持——留美歸國博士李剛于2008年創立貝塔醫藥,彼時,他52歲。
打造出全球唯一的碳-14全產業鏈體系
占據70%市場份額
生于1956年的李剛,是我國1977年恢復高考后的首屆大學生和研究生、首批參與國家863課題項目的科技工作者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得者。
1997年,41歲的李剛從美國東北大學有機化學博士學位畢業,隨后在美國一家醫藥公司從事新藥開發工作。
2年后,他和另一位留美學者蘇壯博士牽頭發起成立了留美華人企業家聯合會。“那時候大家聚在一起暢聊國內外創業形勢、創業政策,分享創業經驗,我們都是激情澎湃,總是聊到很晚了還舍不得走。”
李剛回國創業的想法便是在這里萌生的。
在美工作的李剛了解到了C14等同位素可廣泛應用于核能、醫療、公共安全、工業、農業及基礎科研等各個領域,而C14標記技術當時在中國卻是空白領域。
“蘇壯博士的夢想是在中國做出真正的一類新藥,并提出在中國發展C14標記技術國產化的想法,我是非常認同的,從此開始跟蹤C14標記技術。”
2005年,李剛回國。2008年11月,李剛在江陰高新區創立貝塔醫藥。
“當時決定發展C14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技術,希望改變C14標記需要送到國外去做的局面,為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此外,能做國家和社會都需要的事,這也是我們那一代留學歸國人員的歷史責任。”
公司發展初期,除了缺資金、缺人手,C14源材料供應短缺更是一大難題。
2009年11月,李剛得到創新基金支持,正準備“擼起袖子做開發”時,2010年初公司就因加拿大核反應堆退役導致C14全球供應鏈斷裂而陷入絕境——要么關門,要么轉型。
因為在全球小分子醫藥創新研發過程中,碳-14同位素標記是繞不開的技術路線,但碳-14源材料卻面臨短缺。
關鍵時刻,在核技術研究的專業人員朱迪、成都理工大學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院長葛良全等“貴人”的層層聯絡和幫助下,李剛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核反應堆工程專家周永茂結下了不解之緣。
2010年10月,貝塔醫藥與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簽署了合作協議,合作開發碳-14源材料。2016年底,公司攻克了靶料制備、靶件制作與輻照、分離提純等全部技術難關,制備出產品,2020年12月正式批量供貨,解決了碳-14卡脖子問題。
而如今貝塔醫藥自2018年首次實現年度盈利以來,已為包括恒瑞醫藥、豪森藥業,沈陽化工研究院、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在內200多家上市公司、行業龍頭和科研院所等研發的500多款創新醫藥農藥化合物提供碳-14標記服務。公司在國內小分子創新藥碳-14標記市場占據70%的市場份額。
目前,貝塔醫藥已成功打造出全球唯一、獨具特色的碳-14全產業鏈體系,一舉結束了半個世紀以來我國新藥C14標記需送國外做的受制于人的局面。
為什么選擇無錫江陰?
貝塔醫藥自2008年落戶江陰,到如今憑借“燭龍一號”為我國核能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獻力,17年來,無錫、江陰在政策與資金方面均給予了大力支持,一路“耐心陪跑”。
最初,李剛2005年回國后在安徽三聯集團擔任副總裁,后來正是在無錫海外留學人才歸國創業計劃支持下,于2008年11月,在江陰高新區創立了貝塔醫藥,這才讓一直縈繞在李剛心頭的創業夢想落地。
2010年,貝塔醫藥面臨“要么關門,要么轉型”的絕境時,江陰高新技術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150萬元,帶動了當地民營企業和民間投資人跟投;
2015年,公司發展勢頭良好,再次遇到資金短缺,最終在江陰高新區和江陰農村商業銀行的支持幫助下,獲得了貸款;
2018年,李剛賣掉房子籌建C14實驗室(中國首家CMP級別的C14同位素標記實驗室),過程中,江陰市委組織部、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無錫市江陰生態環境局骨干力量組成的項目服務團隊,圍繞實驗室籌建各環節提供迅速有力的支持和協調,促進了該實驗室的順利建成。
此外,在貝塔醫藥的融資歷程中(根據公司在企查查公開的5輪融資),我們看到,6家投資方中,4家均是政府背景的無錫市投資基金或企業,并且投資動作頻繁,分別在2021~2023年間先后出手。其中包括無錫市國資委控股的錫創投、江陰高新區管委會控股的江陰濱江澄源投資集團、江陰新國聯集團和江陰濱江澄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如今,貝塔醫藥憑借“燭龍一號”這一重大成果,讓眾人看到了其背后17年的深耕與積累,同時,也讓眾人看到,江陰這座江蘇小縣城正在能源歷史上大放異彩:
相關專家介紹,隨著“燭龍”系列的成熟,我國有望在全球核能微型化應用市場占據領先地位。
事實上,江陰在風能、氫能領域,也是位列世界第一梯隊的。
比如全球領先的智能風電、智慧儲能系統技術和綠氫解決方案公司——遠景能源,正是江陰企業。這家全球風機 龍頭的智能風機連續三年訂單中標量位居全球第一,海外裝機累計超過6GW,海外項目廣泛分布于拉丁美洲、歐洲、中東、中亞和東南亞等地區。
近年來,遠景還因引領全球綠色能源轉型的重大貢獻,入選《時代》2024年“全球100家最具影響力企業”,被冠以“綠巨人”的稱謂。如今,遠景的風、儲、氫、零碳產業園整體解決方案,正積極助力菲律賓、印度等國家實現凈零排放和綠色能源發展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貝塔醫藥總經理、碳-14核電池項目負責人透露,接下來,貝塔醫藥將致力于降低核電池的生產成本及縮小其體積,預計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升級版“燭龍二號”,只有硬幣大小。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貝塔醫藥和無錫江陰,會帶來更多驚喜。
添加創客君微信:chuangke-jun ,備注“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即可申請加入城市讀者群哦!
文章素材來源: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創業故事丨人活一輩子 奮斗一輩子》
江陰發布:《全球首款!江陰造!》、《遠景能源,全球第一!》
無錫日報:《我國首款!又厲害了,錫企!》、《無錫耐心資本,深情“陪跑”向“未來”》
及企業官網
創客公社過往報道等
歡|迎|聯|系
文稿相關問題反饋,請聯系:zhangtianyi0510
加入城市讀者群,請聯系:chuangke-jun
文章轉載,請后臺留言或聯系:chuangke-jun
重丨磅丨報丨告
丨 丨 丨 丨 | 丨
江丨蘇丨創丨投丨圈丨年丨度丨活丨動
丨 丨 丨 | | |
江丨蘇丨高丨校丨創丨業丨圖丨譜 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