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購物的狂潮中,“潮老人們”熱情地擁抱數字化生活。為生活增添便利的同時,也不忘頻繁參與網絡秒殺活動。哪怕經歷多次受騙,仍難以自拔,盡管他們已積累不少網購經驗,但面對免密支付的便捷性,以及高效運作的快遞物流,“潮老人們”仍然難以抗拒誘惑。
即便家中已經堆積如山,充斥著各種快遞包裹,仿佛變成了一個快遞的“聚寶盆”,次日依舊會有新的紙箱出現在門前。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這些包裹中最具實用價值的竟是那些紙箱的外皮,畢竟它們尚可回收利用,換取一定的經濟收益。
然而,包裹內的物品往往缺乏實際用途,也一度致“潮老人們”陷入經濟困境。這種看似瘋狂網購的背后,隱藏的實則是“潮老人們”對家庭溫暖和關愛的深切渴望。他們在商品的海洋中,尋求著情感的慰藉與心靈的安寧。
在這股數字購物熱潮中,“潮老人們”成為了獨特的風景線。在坊間,人們常常呼吁子女多些陪伴老人作為治療的榜首良藥,但對于現實生活中,沉溺于網購的“潮老人們”只會覺得兒女分外礙眼。
兒女們說這都是三無產品,他們會告訴你這是某某中科院秘密研發的項目,只不過還沒滲透到你這層罷了; 兒子說他們買的都是貴價垃圾,他們嫌你有眼無珠;女兒勸說在直播間里賣假首飾的那些個主播都是騙子,他們會自信且篤定地高呼:“這個世界能騙我的人還沒出生”…… 他們無比堅信:憑借自身的幾十年人生閱歷,花小錢能淘到最值的貨品。
我們應該認識到“潮老人們”的網購行為是一種行為習慣和依賴性的問題,而不是一種錯誤或病態的行為。年輕人需要尊重“潮老人們”的選擇與決定,不要一味地妄加指責與批評。他們渴望與子女和親朋好友交流,希望得到關注和理解。同時,他們也渴望找到一種方便快捷的數字生活方式。
其次,我們可以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比如快速識別“一眼假”?如何避免買到三無的假貨?如何合理安排網購時間,如何保護自己的身份信息與隱私等等。
適當引導“潮老人們”進行反思,讓“潮老人們”意識到自己的網購行為是否已過度且不理性。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和購物習慣。幫助“潮老人們”分析網購的利弊,讓“潮老人們”自己做出明智的決策。我們還可以為他們提供其他替代性的活動來填滿空虛時間,加大挖掘“潮老人們”的興趣愛好,讓他們有更多的選擇。組織一些“潮老人們”的興趣小組、社區活動、志愿者服務等等,讓“潮老人們”有更多的社交互動和交流機會,減少“潮老人們”對網絡購物的心理依賴。
面對“潮老人們”網購成癮,我們是否有快速有效的方法呢?實際上,這個問題確實存在答案。臨床心理學能夠提供一系列技巧和方法,幫助“潮老人們”戒除網購成癮:
1. 數字適應訓練:這種訓練方法可幫助“潮老人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數字設備和技術。與“潮老人們”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擾,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通過逐步教授和練習數字技能,“潮老人們”可以逐漸適應數字時代的生活,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計算機等。
2. 自我效能感:“潮老人們”可以通過自我效能感來增強“潮老人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潮老人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握數字話技能和適應數字時代的生活。同時,尊重他們渴望找到一種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可以通過成功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來增強“潮老人們”的自我效能感,如學習一個新的應用程序或訪問一個新的網站等。
3.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許多“潮老人們”視網絡購物為生活的一部分,同時也將其視為與時代同步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宣傳健康生活方式,如有氧運動、社交、閱讀、學習新技能等,來減少“潮老人們”對網購的依賴。當“潮老人們”找到更多有趣的事情去做時,降低“潮老人們”對網絡購物的興趣。
“潮老人們”網購成癮背后的心理需求與困擾,我們不容忽視!唯有通過陪伴、理解、尊重以及科學正確地引導,才能讓“潮老人們”在這數字購物狂潮中真正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享受健康充實的晚年生活,真正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來源:科普健康教育中心
文字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楊歡
一審:繆軍;二審:官卿梓;三審:李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