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這幾年的臺海局勢,我們就會發現氣氛開始變得不太對勁,當然,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兩岸關系被賴清德搞得非常僵。
可以說,自從賴清德上臺之后,島內的“臺獨”之風可謂是愈演愈烈。之前賴清德借著竄訪所謂“友邦國”的機會,借機跑到夏威夷接觸美方。
而在島內,馬英九也在不斷修補因此破損的兩岸關系,不管是之前的馬英九訪陸之旅,還是陸生團訪臺,總歸還是表達了對兩岸關系的善意。
不過到目前為止,兩岸之間的交流和之前并不相同,大陸游客旅臺通道仍不暢通,這本身就是臺當局一手推動的局面。
而且現在賴清德一心想要讓特朗普政府支持自己,所以也是攢了好多錢,準備把美國的落后軍火高價買回來,美國能從民進黨這里賺點錢,民進黨則能夠賺點心安。
可事實上,也正是因為賴清德的種種行為,讓他形勢變得越來越惡劣,甚至于讓臺海危機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加。
從解放軍戰機軍艦繞臺聯合演習不斷就能看出來,賴清德如果繼續做出過分之舉,到時候,就會有人來收拾他了。
因為大陸的忍耐是有點限度的,而且我們也從來沒有提過我們會放棄武統。可能賴清德真以為中國大陸好脾氣,才敢這么招惹大陸,進一步挑撥中國大陸神經。
實際上,如果不是想要以和平的方式統一,我們也不會等這么久,也不會一直強調兩岸關系。當然,真要出現臺海危機,各方的反應都會有前兆。
對于中國大陸而言,人員以及物資大量集結,將會是中國大陸一個非常明顯的前兆。
正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只要決定以武力收回臺灣,那么就會做好萬全的準備,因為只要出手就再無轉圜余地,只有徹底打破“臺獨”分子所有的希望,才能實現一勞永逸。
當然,武統臺灣不是沒有先例,1683年清朝統一臺灣之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要知道,自從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后,鄭氏子孫便在臺灣建立政權,清朝也在尋求解決臺灣問題的辦法。一開始也沒想著動用武力,只是想著通過和談來實現統一,主要還是以和平手段為主。
畢竟動刀動槍實為下下策——這和中國大陸目前對臺灣的策略基本上一致,兩岸一家親,我們希望可以用真誠的溝通來實現統一。
不過隨著和談次數的增加,清朝的耐心也算是被徹底耗盡了,前前后后進行了11次和談都沒有成功,而這些失敗的和談經歷,最終讓清朝堅定了用武力收復臺灣的想法。
所以在平三藩之亂之后,康熙皇帝就點兵馬準備收復臺灣,命令福建總督管轄全省兵馬,施瑯為福建水師提督。
就這樣施瑯主攻,姚啟圣也緊隨其后,此戰清朝合計戰船300艘,水師官兵兩萬多人參與,而鄭軍在這種絕對的劣勢下,沒有堅持多長時間就直接潰敗,等到島上軍隊斗志全無后,投降自然也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清朝也隨之實現了統一。
而現如今,有官方歷史作為參考,再加上古語所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真到那一步,我們必然要準備齊全,用摧枯拉朽的絕對實力碾壓一切。
不過島內薄弱的“草莓兵”,恐怕很難組織有效的阻擊,我們真正要關注的是美國等外部勢力可能出現的動作。
賴清德到現在還敢蹦噠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外部勢力依舊在摻和中國的統一問題,簡單來說就是還有人愿意給賴清德做靠山。
而對美國而言,緊盯臺海局勢是美國的日常工作之一了,所以臺海這里有什么風吹草動,美國肯定第一時間就察覺到了。
到時候,美國的一個征兆就是給臺灣大量的軍事援助,這一點我們應該不陌生,畢竟烏克蘭和俄羅斯僵持期間,美國也是這種套路,如果能給中國大陸制造麻煩,那是再好不過了。
所以現在美國不斷給臺灣賣武器裝備也是這個目的,“武裝臺灣”本質上就是增加大陸統一難度。不過這些所謂“保障”,也只不過能給“臺獨”分子一些小小的心理安慰罷了。
真到了那時候,大陸和臺灣之間的武力差距就會有非常直觀的體現。
美國在這一過程中,除了送軍事援助,給民進黨當局加油打氣之外,很難再做其他的工作,因為美國非常清楚場內和場外的區別,一旦美國直接介入,中美之間再無轉圜余地,到時候美國要面臨的是更加嚴重的損失。
至于臺當局的話,自然是狗急跳墻,將“以武拒統”發揮到極致,可能會用大規模征兵,征召后備役等來加強自身實力。
先不說島內民眾愿不愿意當兵,就民進黨當局這么干也只不過是最后的瘋狂而已。當然前兆不代表真要打,但是概率肯定是大大的增加了。
總之,不管臺當局或者美國對此做了什么準備,都阻止不了中國統一的步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