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師范大學原校長楊德廣教授在一場教育研討會上提出,應當縮短中小學學制至10年,并取消中考,這一建議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其實在這之前,中國人民大學的金燦榮教授也出提出過同樣的建議:取消中考,將中小學學制縮短至10年,并實施十年免費義務教育。他認為,孩子們的青春不應被浪費在重復的知識學習上。
現行的教育體系中,中考是一道重要的關卡,它決定了孩子能否進入優質高中,進而影響高考和未來發展。12年的中小學學制,也被很多人視為理所當然。但是如今,“縮短學制、取消中考”的提議,無疑是對傳統教育體系的一次大膽挑戰,意味著孩子不用再面對這場關鍵的淘汰賽,似乎是一件“解壓”的好事。可是真的這么簡單嗎?
其實從積極的方面來看,縮短學制和取消中考,有很多好處。首先,對于學生來說,能大大減輕學業壓力。如今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面臨激烈競爭,為了在中考中脫穎而出,他們早早開啟“內卷”模式,長時間高強度學習,導致很多學生身心俱疲,甚至出現心理問題。取消中考,學生就不用再為這場考試機械刷題、死記硬背,能有更多時間培養興趣愛好,提升身體素質,實現全面發展。
其次,取消中考對教育公平也有促進作用。在當前的中考制度下,優質教育資源集中在少數重點高中,而且不同地區、家庭背景的學生獲取教育資源的機會也有很大差異。家庭條件好的學生有豐富課外輔導資源,而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學生卻常常因為師資匱乏、教學設施落后,在中考競爭中處于劣勢。不僅如此,一旦中考分流之后,沒考上高中的孩子就要交高額學費上私立學校,這筆費用對普通家庭來說挺吃力的。但是如果取消中考的話,就意味著打破以分數為唯一標準的選拔模式,孩子們都能公平地接受到優質教育,家庭的負擔也會減輕。
不過,這一改革建議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取消中考后,學生升入高中門檻降低,可能導致高中教育資源需求急劇增加,在教育資源匱乏地區,會出現學位緊張、師資短缺、教學設施不足等問題,教育質量難以保障。如果改革不能解決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那么焦慮和競爭只會以另一種形式卷土重來。而且,中考作為相對公平、公正的選拔機制,取消后如果沒有科學完善的替代選拔機制,將會增加招生難度和不確定性。
目前來看,這一建議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具體執行肯定還需要更加細致的研究。如果能夠確保學生的成長不會受到負面影響,同時保證教育質量,我覺得這可以成為未來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但是在現階段,貿然實施可能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