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消息在國際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據環球時報報道,歐盟和日本竟然要聯手,在泰國曼谷舉辦一場為期兩天的研修活動,培訓菲律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海上安保人員,教他們如何應對“灰色地帶”的事態。這“灰色地帶”聽起來挺玄乎,其實就是些沒到武力攻擊程度的小摩擦。但日媒卻拿“中國海警船進入釣魚島海域”等事說事,妄圖給中國扣帽子。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日本首相石破茂了。他可不是臨時起意要搞這么一出,從去年組閣開始,他就一直在忙活著。先是高調配合北約的印太擴張戰略,力推“亞洲版北約”,后來又轉向更具調和色彩的區域多邊安全架構“亞洲版OSCE”。這看似矛盾的政策調整,其實是日本在中美戰略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試圖在安全依賴與經濟現實間找個平衡點。說白了,就是日本既想抱美國的大腿,又不想得罪中國,所以就想出了這么個“折中”的辦法。
但別忘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海警在附近海域巡航,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維護自身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正當之舉。反倒是日本,派遣船只擅闖釣魚島海域,還打著維護航行自由的旗號派遣軍艦過航臺灣海峽,這不是明擺著在挑釁嗎?
石破茂的“亞洲北約”構想起初確實吸引了不少關注,尤其是在面對中國日益“強勢”的情況下,一些國家對這種軍事合作形式表現出興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構想卻遭遇了多重瓶頸。為什么呢?因為東南亞國家根本就不吃這一套。它們希望在大國博弈中保持中立,不愿輕易站隊。畢竟,誰也不想成為大國競爭的犧牲品。
而中國從一開始就堅決反對這種冷戰時代的軍事組織方式。我們認為,這種方式不符合當前的地緣政治趨勢,甚至可能激化地區緊張局勢。中國一貫強調和平發展,愿意與各國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但日本卻試圖借各種安全機制,在亞洲地區擴大自身影響力,背后更有著配合某些域外勢力圍堵中國的不良企圖。
如今,日本又瞄向了亞洲版歐安組織,打著防災和治安合作的幌子,實則是想將一些不利于地區穩定的因素引入其中。在安全議題上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與抹黑,妄圖通過輿論戰、政治孤立等手段遏制中國發展。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也破壞了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但中國可不是吃素的。我們可以借此機會,將日本的真實意圖公之于眾,揭露其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行徑。讓世界都看看,到底是誰在搞破壞,誰才是地區的“攪局者”。
其實,中日同為亞洲和世界重要國家,兩國關系具有超越雙邊的重要意義。我們的經濟利益和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交融,雙方完全有條件通過加強合作來相互成就。我們可以共同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產供鏈穩定暢通,加強國際和地區事務協作,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弘揚開放的區域主義,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對日本等周邊鄰國更是如此。中日雙方唯有共同致力于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性的兩國關系,才能共同為促進地區的繁榮貢獻力量。我們希望日本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和企圖,與中國攜手共進,共同開創亞洲的美好未來。
我還要說說歐盟。中國始終敞開對話大門,愿意與歐盟加強合作和交流。但歐盟必須明白:任何關系深化都需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當歐盟官員抱怨中國“冷淡”回應時,或許更應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是誰在臺灣問題上觸碰紅線?是誰在貿易戰中嫁禍于人?又是誰在新能源賽道大搞保護主義?這些問題不解決,再隆重的慶典也難掩中歐關系的現實裂痕。
唯有放下意識形態偏見,停止“吃飯砸鍋”的雙標做派,歐盟才能真正贏得中國的戰略信任。只有這樣,“黃金三十年”的愿景才有可能照進現實。
鄭重聲明: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