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傳世可信的,唐至五代繪畫,國內外公私收藏不過十數件,北宋初期的繪畫就尤顯珍貴。而中國古代繪畫一般以山水、花鳥、高士、竹石等為題材,很少有復雜的故事情節。
《太宗瑞應圖》畫面中數次運用隱喻的手法,把“金匱之盟”這一復雜的歷史事件,清晰而巧妙的描繪了出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決定了幾乎整個北宋皇位的更迭。但因為宋朝“國史”、“實錄”等官修史籍部分已經毀佚,宋初“金匱盟約”是否真實存在,以及盟約的內容歷來爭論不休,也沒有實際證據。這幅繪畫印證了當時流傳的史實,應該是當年畫師應宮廷或官府的要求,在金匱盟約之外,加入了宗教和瑞應題材,繪制的具有政治色彩的作品。畫面信息豐富,運用重彩和大量的貼金瀝粉,風格古拙而復雜。其不單是一幅早期的繪畫作品,也是重要歷史事件的重要資料。是現存當時唯一表現“金匱之盟”細節的繪畫,也是中國傳世最早的一幅人物“瑞應圖”題材繪畫。
斷代,篇幅所限只簡單圖像對比
繪畫大量采用了貼金瀝粉,樹木流云分景的手法,繪畫風格古拙,同莫高窟五代壁畫,敦煌藏經洞出土的絹畫(如甘肅省博物館藏《報父母恩重經變》)及北宋的開化寺壁畫非常接近。
公眾號:古董圈
趙光義后背水紋屏風參考白沙宋墓壁畫
水紋畫法同美國大都會藏五代傳董源《溪岸圖》完全相同
趙光義行叉手禮,參考慈云寺塔出土宋初繪畫
椅子形制和椅披,同臺北故宮南薰殿藏宋帝御容。宋真宗像完全相同,而以后的帝像的椅子細節有了變化
持骨朵侍衛,參考洛陽宜陽縣北宋墓壁畫和開化寺壁畫
桌子及其上鎏金器物,參考法國吉美美術館藏藏經洞出土五代北宋初《地藏十王圖》
勾欄形制,參考故宮博物院藏五代《白衣觀音》和唐代法隆寺經幢
樹木流云分景,參考北宋開化寺壁畫
宮女服飾,參考遼代佛宮寺釋迦塔壁畫,北宋晉祠雕塑
觀音參考法國吉美藝術館藏唐-五代《降魔圖》
建筑斗拱和重檐形制,參考五代大云院大佛殿和傳顧愷之《游春圖》
湖石花卉蓮池組合,參考大都會博物館藏五代《乞巧圖》
太祖和杜太后身后裝堂花屏風,參考五代王處直墓壁畫
樂隊儀仗,參考北宋萊州壁畫墓
注:以上參考圖,皆為唐至五代,北宋資料。
畫中未解之謎
左上角跪拜的宮妃是誰?看服飾應是皇后,為什么在野外山中告知趙廷美和趙德昭?是另有隱情?留待繼續尋找答案。
佚 名《瑞應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