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將同時發布六大平臺
凡發表于大河文學的作品,將自動同步發布于騰訊新聞、騰訊快報、網易新聞、360圖書館、一點資訊、頂端新聞等六大媒體平臺,被多渠道傳播。閱讀量較高的文章還將發布于人氣火爆的今日頭條、搜狐新聞、簡書等大河文學融媒體矩陣平臺。需轉載原創文章的可申請授權(編輯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學投稿郵箱:dahewenxue@126.com
正月初八,中午時分,里安古鎮依舊沉浸在過年的余韻之中。檐角的殘雪與青磚相互映襯,石板路上的鞭炮碎屑在微風里悠悠打著旋。
王長兵縮著脖子走在最前面,鼓鼓囊囊的黑色羽絨服仿佛一個充了氣的皮囊。他每走上幾步,就使勁把衣領往凍得通紅的耳根處拽一拽,時不時還對著手心手背 “哈哈” 地呵著熱氣。
劉青琳的紅圍巾在這灰蒙蒙的巷子里格外醒目,她鼻尖凍得通紅,卻依舊興致盎然,像是在尋覓著什么。
妹妹劉小芹只穿了一件羊絨衫,外面套著一件淡灰色薄呢過膝風衣,絲毫不見寒冷之意。即將大學畢業,還是中學生模樣。
高個子,老成持重,身穿丈青呢大衣的張光遠落在最后,舉著手機不停地拍照,生怕錯過任何一處他覺得重要的景點 。
“你們聞到了嗎?”劉青琳突然停下腳步,用力嗅了嗅,“好香啊!”小芹幾乎跳起來,拍著手說:“我也聞到了,好餓,早上僅吃兩片面包!”
順著香味,四位年輕人拐進一條狹窄的巷子往里走。青石板路面濕滑,墻角下還殘留著未化的積雪。走了大約四百多米,見到一塊木板招牌,抵放在墻根處,上面白底紅字,用排筆寫下的“老周農家樂”,十分的醒目。
“到了,就是這家!”王長兵推開門,一股暖流夾雜著飯菜香氣撲面而來。
店面不大,縱深向里前后擺了兩張四方桌,左右兩側分別辟出一包間。
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中等個子,瘦瘦的,高顴骨,平頂頭,正在擦桌子,見有好幾位客人涌進,立刻堆起滿臉笑容:“四位里面請!里面請!”他的眼睛瞇成一條縫,眼角的魚尾紋清晰地展開。說著就把四人引進左側的一個包間。
老板娘從最里間的廚房快步地走出來。她系著一條沾滿油漬的圍裙,手上濕漉漉的:“快坐快坐,外面冷吧?” 接著麻利地給每人倒了杯熱茶,“嘗嘗我們這里的特產綠茶,暖暖身子。”
王長兵接過茶杯,熱氣氤氳中。他注意到老板的目光在他們身上來回打量,那眼神讓他有些不自在,卻又說不上來哪里不對。
“四位想吃點什么?”老板從外穿羽絨服的懷里摸出一包軟“中華”,抽出一根,哈腰遞給王長兵。王長兵擺擺手:“謝謝,我們都不抽煙。”
“我們這里的紅燒甲魚可稱一絕,”老板娘接過話頭,“還有自家腌的白蘿卜紅燒五花肉,都是老手藝。”她的聲音又尖又細,但不失溫柔。
從墻上到桌上,找了個遍,王長兵和劉青琳怎么找,也找不到菜譜。聽服務員講,都是來了客人臨時安排。他們就叫老板按四個人的量拿出個菜單。
“好咧!”只見老板用圓珠筆在一小本子上“沙沙”地劃起來,很快就列出了菜單。其中有紅燒土豆甲魚一份,紅燒白蘿卜五花肉一份,藕粉圓子一份,熟牛肉切片一盤,外加一份番茄雞蛋湯。
老板還熱情邀請這幾個人到他家食品儲藏室看看鮮活的水產品,以表明在他家農家樂吃的東西都是新鮮的,沒有隔夜貨。
分別放在水盆里的甲魚、青蝦、鯽魚……一個個活蹦亂跳。
“這些鮮貨是我早上從青龍湖漁民那里買來的。”他伸手從滿盆的甲魚中抓起一只說:“正宗野生的,是很難吃到的!”
在這幾個人當中,年齡稍大、在家里常買菜的張光遠盯著這只甲魚的個頭、爪子、裙邊和底板多看了兩眼,沒有表示否認,他提議“再加一道水煮青蝦”。
王長兵和劉青琳傳看了一下菜單就定下來了,是五菜一湯。然后,王長兵問老板:“價格多少?”在堂室的老板表現得好像沒聽清一樣,“不貴不貴,230元!”說完,二人親眼看見他在菜單上寫下“230元”字樣。
“你們放心,都是實在價。”點完菜,老板就哼著小調出門了,笑著對老板娘說:“可以燒菜了。”
“好的!”老板娘來到儲藏室,立即將門半掩著 ,快速殺好甲魚,處理好青蝦,切下一塊熟制的水牛肉等,還有配菜、佐料,一同提到廚房,就“嗞啦嗞啦”地烹飪起來。那熟練在行的動作,很容易讓人認為她是一把能燒家常菜的好手。
菜上得挺快的。紅燒甲魚色澤誘人,紅燒肉燉得軟爛,牛肉片切得薄如蟬翼,豆沙心藕粉圓粘軟香甜可口,……
張光遠夾起一塊甲魚肉夸道:“這手藝,在城里大飯店也難吃到!”又認真地細看了魚爪和底板,可惜已熟爛得模糊不清。
“230元,不貴!”
“菜新鮮,服務態度也不錯。”
小芹一蹦一跳地來到廚房:“老板娘,再加一份藕粉圓。”
“好的。”老板娘聲音尖脆地回應:“好的,很快就會煮好!”
這時,一位剛在這里吃過飯的中年農村婦女游客進他們包間輕聲冒了一句:“這店是刀子手,一盤炒茶干收我們50元。”
幾位情緒挺好的年輕人,根本沒有在意這句話,心里還慶幸這頓飯討了大便宜了。就算上加添的一份藕粉圓,也不會超過300元。
不過,這位中年婦女的一句話立即引起了劉青琳的警覺。
不到一個小時,桌上的飯菜就已所剩無幾。青蝦和牛肉的量顯得不足。
王長兵招手叫來老板:“結賬。”
老板拿著計算器走過來,手指在上面噼里啪啦按了一通:“一共940元。”
“什么?”劉青琳猛地站起來,椅子在地上發出刺耳的摩擦聲,
“你不是說230元嗎?”
老板不慌不忙地指著菜單:“你看,230元是甲魚的價格。本地青蝦已漲到150元一斤,還不一定買得到。本地水牛肉,春節當兒已漲到130元一斤,一斤切片,僅收你們150元。藕粉圓是本店特色菜,一份十個,150元。你們后來又加了一份,共計300元。一盤蘿卜紅燒肉也是本店特色菜,只收80元。番茄雞蛋湯正常價是50元,考慮到是新正月里的生意,又是第一次來,只收你們30元。總計940元。這樣的價格,你們在其他農家樂是很難吃到的!”說得似乎合情合理,又見了不少人情。
王長兵這才注意到老板開始嚷叫“230元"價格是玩的“瞞天過海”。一開始就冒出這個天價,生怕把他們嚇跑了,不如來個“先宰后奏”,吃了他的飯菜還不怕你不給錢!這時,他又想起:這店為何沒有明碼標價的菜譜?為何殺甲魚的時候門半掩著?有沒有調包,把野生的換上家養的?點的這些菜下鍋,在分量上有沒有給足?在他們一進門的時候,老板為何在他們身上來回打量?現在明白了:老板在量人而制定“宰”的策略。
王長兵愈想愈覺得這店水深,愈想心里愈氣:“不行,你這價格太高,分明是宰客!”
“你這是玩滑頭!設陷阱!”劉青琳的聲音提高了八度,“你開始明明說的是230元!”
老板臉一沉,也高叫起來:“美女,話可不能亂說。我可是事先向你們講清楚的!是你們誤把甲魚價當成了一共多少錢。”
“這頓飯算足了五百元。野生甲魚在節前旺季也不過60元一斤,不到二斤重的甲魚哪來的230元?”向來話不多的張光遠也走上前去,放開嗓子揭露老板要價太離譜:“正宗藕粉圓在網上只有七八塊錢一個,你把價格提高了一倍!”
“誰宰人就叫他病一年!這新正月里我不該詛這個咒。”老板還堅持他的天價:“940元,一角子也不能少!”
這時,聽到院子里吵嚷起來,一些在這店和附近店吃飯的游客圍了過來,并且議論紛紛:“這夫妻倆做事太過分,這店誰敢再來?”這場面是店老板最不愿看到的。
事先說好了的,這頓飯是王長兵請客。王長兵把劉青琳拉到一邊:“算了吧,不必和這些人計較。這大過年的,本來大家是出來玩的,不必鬧得不愉快。”說著就掏出手機準備付錢。
“不行!”劉青琳甩開王長兵的手,“這不是錢的問題,這是誠信問題!被宰的游客肯定不止我們這幾位!”她當著老板的面掏出手機,“我要打12315投訴你!”
劉小芹的手也沒閑著。她正在用手機拍攝這店的基本狀況和爭吵過程。
張光遠露出了“武器”:“當心我們在美團和大眾點評平臺上給你的店差評,這得不償失的賬你算過沒有?”
老板的臉色一下變得難看起來。老板娘趕緊從廚房里面跑出來:“哎呀,別生氣別生氣,有話好好說。”她瞪了老板一眼,“你這人,怎么跟客人算賬的?這樣吧,新正月里,圖個吉利,就收你們800元!”
最后,在劉青琳、張光遠與這夫妻倆的反復較量和堅持下,價格被砍到了460元。
結了賬,走出店門時,劉青琳還在生氣:“長兵,你也太好說話了,對這樣的亂來店就該舉報!這次宰了我們,下次還會繼續宰別人。”
因保住了不少利益,王長兵基本上已怒氣全消:“在景點被宰又不是這一次!下次我們不來這家就是了!”
“說實話,這家菜做得還是不錯的!”被宰之后,張光遠又想到了這店的好處。
小芹把準備曝光的視頻已制作好了。劉青琳接過手機看了一下,說:“發了吧,對這樣的老板不必客氣!”
小芹臉露笑容:“也好讓我賺點流量。”
王長兵入了神:“刪掉吧,夫妻倆開個農家樂也不容易。我估摸,會有所收斂。否則,他們真不想混啦!”
幾個人不知不覺地來到了古鎮老街,又興致勃勃地開始了下午的游程。
作者簡介
劉敦樓,江蘇鹽城人,教育工作者,業余愛好喜歡動動筆,曾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文匯報、經濟日報、南方周末、中國教師報、人民論壇網、光明網、中國教育新聞網等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上公開發表時評、隨筆及散文300多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