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悄然將一枚“戰略棋子”,推上九州棋盤,這枚號稱“自衛”的武器,瞄準的卻是中國東南沿海要地。
但日本為何選在九州島部署“12式改進型導彈”?在“和平憲法”的招牌下,又藏著怎樣的地緣大棋?當導彈射程覆蓋臺海,這場“防衛游戲”,會否引爆東亞新冷戰?
九州部署“12式改進型導彈”,日本政府給的理由,是“避免過度刺激中國”。可向原本的后勤基地,硬塞進12個導彈連隊,96輛發射車隨時待命,這有一絲“避免”的念頭?
更諷刺的是,日本導彈部署地點,特意選在離中國東海油氣田最近的熊本和大分縣,擺明了要掐住中國能源命脈。而所謂的“12式改進型導彈”,看似是反艦導彈升級,實則更是暗藏乾坤。
其一,頂著“反艦導彈”的名頭,突防能力卻翻了倍。更絕的是,導引頭一換,反艦導彈秒變對地攻擊利器,精度控制在5米內,也就是說,打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偏差不超過一棟寫字樓。
其二,1000公里射程,從九州熊本市發射,其打擊范圍可覆蓋上海、江浙滬。地圖上量一量,從九州到北京,也不過1500公里,這意味著中國的經濟命脈、軍事重鎮,甚至臺海局勢,全被納入了日本的"火力圈"。
其三,計劃列裝1000枚,巖國基地的F-35B掛載JASSM導彈,與批量日本12式,形成"高低搭配",這種布局,哪是防御?分明是照著"東亞版北約"的劇本打造進攻體系。
1947年,《和平憲法》第九條明確規定“永遠放棄發動戰爭”“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但近年來,日本通過“重新解釋憲法”,逐步突破限制,2025年軍費飆升至全球第五,占比GDP突破2%,而此次導彈部署,更是標志著日本“專守防衛”原則,徹底淪為遮羞布。
當然,日本的軍事動作,離不開美國支持,更直白的說,日本的導彈部署,本質上是為美國“打前站”。一方面,九州與菲律賓、關島形成三角,構成對華“第一島鏈”火力網;另一方面,美日戰術協同,日本負責打擊中國導彈基地,美軍則用隱身導彈壓制海上力量,這是典型的“美攻日輔”劇本。
可諷刺的是,美軍連自家關島基地都難防東風導彈,日本哪來的自信當“防彈盾牌”?
面對日本挑釁,中國國防部明確警告:“日方應銘記歷史教訓,謹言慎行。”軍事上,中國也已構建完善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體系,包括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轟-6K空射巡航導彈、東風-26“關島快遞”等等。
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1937年的中國。日本若真用1000枚導彈“點名”中國基地,恐怕得先問問自家37萬平方公里國土,夠不夠裝下中國回敬的“快遞”。
而最打臉的,還是日本自家民眾,熊本市民正舉著"不要戰爭基地"橫幅包圍市政廳,由布市農民開拖拉機堵住自衛隊大門。
老百姓心里門清,美國賣武器賺得盆滿缽滿,本土炸成廢墟誰管你?烏克蘭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