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世界睡眠日,此刻的你,有被睡眠問題困擾嗎?
據《2025年中國睡眠健康調查報告》顯示,近一半的成年人存在睡眠困擾。但在臨床診療中,專業的精神科醫生仍然稀缺。
在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推動下,醫療行業的智能化進程在加快。那么,AI醫生能否療愈被睡眠問題困擾的人?
失眠人的“數字守夜人”
近幾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杭州七院)副院長毛洪京平均每年接診近一萬名有睡眠問題的患者。這個接診量已經讓他忙得不可開交,但仍有大批患者抱怨約不到他的門診號。
AI的出現,讓毛洪京的門診變成了24小時“不打烊”,在半年內,他的“AI毛洪京智能體”服務了超過200萬人次的失眠患者。
這個智能體基于大量的臨床真實高質量數據和超過5萬篇科普及論文資料打造,能夠復刻毛洪京的問診方式和路徑。為了讓患者可以體驗到與真人醫生問診相似的體驗,數字人還采集并學習了毛洪京本人的聲音、語調、表達習慣等特征,對于那些在線問診的失眠人,這個數字人堪比毛大夫的“AI分身”。現在,患者在半夜睡不著時,可以隨時給他的“AI分身”打電話問診。
“按照我現在正常的接診量,這些患者可能我一輩子都看不完。”毛洪京感慨道。那些深夜找到毛洪京智能體的人,或許能讓我們看到AI醫療可以往何處去。
在由浙江省衛健委和螞蟻集團聯合推出的AI醫療健康應用“安診兒”APP上,如果患者對毛洪京的智能體輸入“我經常睡不著怎么辦”,就會進入到一段時長1到3分鐘系統的問診環節——這種情況持續了多久?您通常每晚能睡多久?最近有沒有遇到什么讓您感到壓力的事情?提問結束后,AI再給出個性化建議。
這個過程,完全模擬了毛洪京線下問診的邏輯。毛洪京介紹道,其實大部分睡眠問題的患者不需要借助儀器設備檢測,而可以通過與患者有邏輯性的多輪溝通再作出診斷。“而交互恰恰是大模型的優勢之處。”
不止問診,毛洪京智能體還能實現睡眠日記、線上訓練、智能隨訪、復診配藥等睡眠全病程輔助管理服務。睡眠問題的改善重在行為調節,但要實現醫生對患者一對一的診后管理是困難的。但AI可以跟蹤患者有沒有規范執行醫囑。
技術的發展讓毛洪京對自己的“AI分身”也有了更多期待,以后它是否可通過多輪交互對患者進行初步的診斷,醫生只要做簡單的修正即可。“他認為,智能體最終的目標是讓老百姓獲得科學的、規范的、嚴謹的治療方案,同時獲得便捷的、高效的治療體驗。
數字家庭醫生
AI醫生療愈了深夜失眠的人:24小時在線,可為每位用戶提供全方位的醫療陪伴,遇到健康問題可以隨時“打電話”。
但改變遠不止這些。技術發展迭代下,“安診兒”已經從“信息檢索工具”進化為“診療建議伙伴”,能為患者提供從診前、診中到診后的全流程陪伴就醫服務。
過去,林佳對AI問診的印象還停留在“給出一堆正確的廢話”階段,但最近一次的經歷,讓她對技術的發展大為吃驚。
懷孕36周時林佳發現自己每天雙腳嚴重水腫,第二天接著腫消不下去。有可能是子癇前期嗎,胎兒會有風險嗎,用不用住院……一系列問題讓她焦慮不已。她想起朋友推薦的“安診兒”,于是趕緊打開手機,將自己的疑問輸入,并把近半年來的各項報告“一鍵授權”,安診兒隨即給出了詳細的胎兒風險評估和臨床處理建議。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內容
接著她又使用了AI掛號導診,“安診兒”不僅能夠合理安排就診流程,全程提供AR智能導航,還能線上直接取號、現場叫號提醒。就診結束,林佳的電子病歷、處方和報告,也可以在APP上查找到。
“安診兒”從診前、診中到診后的全流程陪伴就醫服務,讓林佳欣喜道:“以前總想著要是有個醫生朋友就好了,現在真的有了一位‘口袋醫生’了。”
這也是技術發展的初衷。浙江省衛生健康委主任王仁元表示,我們以全國首個醫學大模型為支撐上線“安診兒”,實現導醫導診、預約掛號、報告查詢、用藥指導、居家護理、復診續方等線上服務的一站式串聯。我們的目標就是要為每一個人打造一個陪伴你一生的“數字家庭醫生”。
技術多跑腿,患者少操心
患者少操心的背后,是技術的“多跑腿”。
2023年11月,浙江省衛健委聯合螞蟻集團推出“安診兒”,依托螞蟻醫療大模型能力,打通全省專業醫療機構數據,實現讓人們看病就醫全程都有個AI陪診。
2024年12月,“安診兒”升級至2.0版,可提供名醫智能體、智能報告解讀、智能健康檔案、智能就醫陪診等服務。
今年2月,安診兒率先擁抱DeepSeek的創新浪潮,宣布融合DeepSeek-R1,升級大模型底座能力,成為國內首批支持專業推理模型的AI醫療健康應用之一。DeepSeek-R1的長思維鏈推理(Long CoT)技術,讓安診兒能夠模擬醫生的臨床思維路徑,更貼近真實醫療場景的需求。
“體檢左側有3類乳腺結節,我需要怎么辦?”在收到浙江患者問詢之后,“安診兒”給出了詳細的病變處理建議、癥狀管理建議、隨訪檢測建議,并提供了診斷依據溯源。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乳腺外科的傅佩芬醫生評價:“在有限的信息下,融合版的‘安診兒’的分析過程及給出的醫學建議已經高度貼合臨床,和乳腺科大夫的思維模式非常相似。”
目前,除一些特定的功能如一鍵調用近期報告、醫院導診信息等是浙江本地用戶才能體驗到,“安診兒”的線上服務如名醫智能體、對話問答等,全國用戶都可以使用。
依托數字人及AI大模型技術能力,“安診兒”把冰冷復雜的就醫流程,轉變為溫暖清晰的指引,成為不少浙江居民首選的數字醫生。截至目前,安診兒累計服務近3000萬人次,已覆蓋浙江省內1000余家醫療機構,并集成了浙江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20余項醫療健康服務。
持續的技術探索,讓安診兒的智能底座更加堅實。作為全國首個省級官方AI健康應用,浙江的數字化基礎和政策支持為AI在醫療領域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螞蟻集團則持續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安診兒實現了AI與醫療的深度融合。
其中,螞蟻醫療大模型已成為業內應用場景最豐富、與醫療機構、醫生、醫院共建最深的垂類大模型之一。今年3月初,國內權威醫療大模型評測平臺 MedBench 更新的榜單顯示,螞蟻醫療大模型以評測榜單 97.5、自測榜單 98.2 的高分再奪雙料冠軍。
國內權威醫療大模型評測平臺MedBench評測榜單截圖
從DeepSeek的全球出圈,到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引發熱議,再到“安診兒”讓普通人享有更智能便捷的醫療服務……浙江AI的每一次迭代,本質上都是前沿科技與人的現實需求的共振。
十余年前,毛洪京就開始探索利用“互聯網+睡眠”模式對睡眠障礙患者進行慢病數字化管理,如今當DeepSeek和安診兒碰撞,AI有機會成為覆蓋就醫全流程,滲透到普通人的生活的私人健康助手。
“AI不太可能會替代醫生,但AI可以淘汰掉不懂人工智能的醫生。”毛洪京認為,AI與醫療的深度融合讓醫療更高效。“它不僅是醫生的助手,更是每個人的健康管家。從睡眠問題到慢性疾病管理,AI正在改變著我們生活世界。”
作者:馬萌
編輯:馬敏
值班編輯:賈詩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