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中的異域高手很多,但是,頂級高手基本都出自西域和青藏,比如鳩摩智、歐陽鋒、金輪法王等。
雖然蒙古始終是金庸武俠中一個強大的背景勢力,但是,真正蒙古人出身的武林高手卻是較為罕見,而《書劍恩仇錄》里關東六魔的老四哈合臺就是一個。
這哈合臺到底有啥特別之處呢?不妨一起來看看。
在這里,要先補充一點,雖然《神雕俠侶》中蒙古高手看似不少,但實際上其國師金輪法王是喇嘛教的藏人,就連所謂蒙古三杰也沒有一個真正的蒙古人。
尼摩星是天竺人,也就是現在的印度人;而瀟湘子是湘西人,也就是湖南人;尹克西則是波斯大賈,典型的波斯人,也就是現在的伊朗人,所以,這些人都不算是“蒙古人武林高手”。
哈合臺與他們不同,他是《書劍恩仇錄》中的人物,而書劍的寫作年代雖然早(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但是,其時代背景卻已經到了滿清乾隆年間。
到了這個時候,蒙古人雖然已和滿洲人結盟,在滿清也算是高人一等的存在,但是,比起蒙元時代自然是大大不如了。
很多不能從軍的普通蒙古人,為了生計,會操持各種生計。哈合臺是牧人出身,算是蒙古人中最底層的職業。
原文道:
“四魔哈合臺本是蒙古牧人,流落關東,也做了盜賊。他們在遼東聽說焦文期受托找尋一個被紅花會拐去的貴公子。突然失蹤,數年來音訊全無。最近接到焦文期的師弟韓文沖來信,才知這結義兄弟已在陜西遇害。三人怒不可遏,當即南下,要找紅花會報仇。”
也就是說,哈合臺加入關東六魔,純屬機緣巧合,開始很可能就是謀個營生。但是,哈合臺此人,重義氣,聽說結義兄弟死了,自然是要來報仇的。
雖然名義上是兄弟之仇,但因為之前哈合臺和紅花會的人沒有打過交道,所以,也不能算是私仇,這一點又為之后哈合臺與紅花會英雄心意相通打下了基礎。
說到這里有必要解釋一下,這關東六魔當中的“關東”指的是哪里呢?
在先秦時代,關東指的是函谷關以東,比如戰國時代的關東六國,就是指的東方的六個國家,因為只有秦國一國在函谷關以西。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明清時代,關東的范圍變為山海關以東,或者說指的就是遼寧附近。故而,在以乾隆時代為背景的《書劍恩仇錄》當中,關東六魔的基地實際上就是遼寧。
當然,在滿清末年,以及民國時代,關東土匪是很出名的,但這實際上也是隨著清末闖關東,關內人口流入關外導致的。
而在乾隆年間,闖關東尚未開始,而滿清自康熙以后,一直以東北為其龍興之地,所以,嚴禁關內漢人前往東北開荒。
在這種情況下,乾隆年代的東北人口極少,遼寧人口多不過三五十萬。所以,關東六魔的老大滕一雷家資累萬,富甲一方實際上根本不可能,但是,這種人物背景,也造成哈合臺最終和他們走上不同的道路。
滕一雷只顧私仇,而顧金標更是個卑鄙小人,人品低劣,多次想侵犯霍青桐,因此不斷和哈合臺發生沖突,也就是說,顧金標就是典型的盜賊,而哈合臺從某種程度上說,近似于水滸中的好漢。
哈合臺不僅反對顧金標這種侵犯婦女的小人,而且,對于清兵欺壓百姓也看不慣。從這一點上,他其實和紅花會眾人的三觀是近似的。
原文道:
“已有六七名清兵手執刀槍跳上船來,不問情由,就打了舟子一個耳光,命他駕船跟隨。余魚同知道官兵欺壓百姓已慣,難以理喻,也就順其自然。哈合臺十分惱怒,想出去和清兵拚斗,被滕一雷一把拉住。……余下清兵紛向船頭逃去,只聽撲通、撲通數聲,都被哈合臺踢下河去。”
哈合臺不僅和魚余同一起救助被清兵欺負的婦女,而且還當眾表達對魚余同的敬佩之情,后來,哈合臺更是和魚余同有惺惺相惜之意。
就武功而言,哈合臺也不弱,如果張召重以上算一流和絕頂高手,那么,哈合臺至少算是二流強。
哈合臺曾經和文泰來交手,雖然數招之間就要被對方扔出去,但能做到不被文泰來秒殺,已經屬于相當了得了。
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為哈合臺加入關東六魔,憑其本身的品質和骨氣,完全可以在紅花會中有一席之地。
哈合臺作為書劍中的人物,性格鮮明,雖然淪落為馬賊,但其本性正直,和金庸后來的武俠作品中,發掘反派中的人性光輝完全不同。
哈合臺雖然戲份不算多,但是,給讀者留下的印象卻很深,由衷地贊嘆一聲,哈合臺,好漢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