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有趣的人,尋好玩的答案”。 這里是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帶來的 聊天文化欄目《我問》。 每期邀請一位林少喜歡、欣賞的好友、智者品茶聊天,在閑談中交流彼此的人生難題,在思維和靈魂的碰撞中,探尋彼此的生命故事,用生命影響生命。 第26期嘉賓是 作家張瑋。 饅頭大師說,小時候有三個愛好——閱讀寫作、運動、打游戲,這三個愛好對自己每一次職業選擇都產生著影響,且都沉浸其中、快樂且投入。
作家張瑋一天的生活是這樣的:
早上吃過飯去公司寫作,寫滿8小時回家,吃完晚飯開始錄制音頻課程,然后繼續寫作到晚上十點,他會簡單運動一下,踩個橢圓機、做點俯臥撐,然后洗個澡、追個劇,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即便在埃及旅游,他也會在大巴上趕稿,在酒店里錄音,雷打不動。
有一份自己喜歡的事業,有妻子和女兒的陪伴,他覺得很幸福,就像他在《歷史的溫度7》最后一篇寫到袁枚,寫到人這一生應該怎么度過?
答案是,“人生一世,不過百年,總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向,然后集中精力去努力經營好它,不要去想太多前前后后的事,快樂是自己的。”
一路走來,張瑋的人生算得上順風順水。
從復旦大學文科基地班畢業后,進入《解放日報》成為一名體育記者,11年后轉型管理崗位,成為解放日報數字新媒體中心負責人。
人生遇到的最大坎坷,不過是2018年,為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女兒,做自己更喜歡做的事,他決定從《解放日報》社——一份穩定且自己在其中大有發展的單位離職,成為一名自媒體人。
所幸這一步他又走對了,公眾號“饅頭說”聚焦于講述歷史上的今天,獨特精準的定位,加上此前的在閱讀寫作上的積累和勤奮,他寫出了多篇爆文,迅速積累了100萬粉絲。此后他勤奮且專心地寫作,一步步成為一名作家,迄今為止已出版了十余本書籍。
回想起這一路的職業發展,饅頭大師說,小時候有三個愛好——閱讀寫作、運動、打游戲,這三個愛好對自己每一次職業選擇都產生著影響,且都沉浸其中、快樂且投入。
當體育記者的時候,他曾覺得世界上怎么會有如此理想的職業,不僅可以免費看體育比賽,甚至是奧運會、世界杯這樣的世界級賽事,可以和體育明星打交道,看完比賽的表達欲還能寫成文章換稿費,“世界上沒有這么好的職業了。”
2004年結束雅典奧運會的采訪回來,他感受到一種無力感,門戶網站對報社的沖擊是壓倒性的,比賽一結束,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幾乎馬上就可以發出報道,而報紙卻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出來,他跟同為記者的老婆說,“這碗飯我們吃不到退休了。”
后來,他成為報社中最關注新媒體,也最先嘗試新媒體的人,和同事們一起搭建了《解放日報》的新媒體生產和傳播體系,他的妻子石榴婆成為第一批公眾號博主。
2018年,已在報社成為中層干部,事業發展順利,張瑋卻決定辭職。原因是他一瞬間發現女兒已經上小學了,而自己卻因為工作繁忙錯過了女兒的很多成長時光,“時光是不能倒流的,一旦錯過我就找不回來了”。辭職后,他開始有了更多時間陪伴女兒,也開始以寫作為生。
點擊圖片購買圖書(廣告)
專職寫作近10年,張瑋依然勤奮,每周都要出6萬字,一天寫作時間幾乎超過10個小時,即便在外旅游也要在大巴上趕稿,有人覺得這很辛苦,但他不覺得,寫作是他從小到大的興趣,對他而言是快樂的事情,能夠從中得到快感,而且依然能有許多讀者給予的正反饋。
最近,他和饅頭說團隊的新書《三千世界三字經》出版,本期《我問》,林少對談饅頭大師張瑋,聊新書、聊職業發展、聊寫作,還第一次聊起了婚姻相處之道,以下是本次采訪的核心內容,歡迎閱讀。
林少: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你為什么選了《三字經》這個主題來當你新的寫作主題?
饅頭大師:我一直覺得《三字經》特別好,第一,包羅萬象,把我們中國傳統的各種文化原點、中國的古代史,從夏商周到最后,三個字三個字捋了一遍,我覺得特別好,更了不起的地方是它只有1000多個字,三字一句,朗朗上口,用1000多個字能講出那么多的包羅萬象,特別適合給孩子講。
《三字經》不只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日本、在韓國傳播都很廣,在新加坡,1989年被列入教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把它選入《兒童道德叢書》向全世界推薦。俄國有個詩人叫普希金,特別喜歡《三字經》,他說《三字經》少一個字,應該叫《三字圣經》,現在普希金故居里面還擺著《三字經》。
林少: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對這句話的解讀有很多不同觀點,你是怎么看的?
饅頭大師:“人之初,性本善”其實是儒家學說的觀點,但孔子從來沒有講過人性善論的問題,人性本善這話是孟子說的,孟子被公稱為“亞圣”,他總結出來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
恰恰也是儒家學派的另一個代表人物,叫荀子,他提出“人性本惡”。荀子講得特別有道理,他說人性其實不是善的,是惡的,通過后天各種道德感化,尤其是要制度約束,約束人性當中本惡的那部分,后來他的學生韓非子就成為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我覺得人有天性,天性里面善惡都有,哪怕咕咕墜地的嬰兒,他肯定有善的地方,也有人性惡的地方,那是一種原始本能。
隨著人的成長,通過他所處的環境,通過各種法規約束、環境去影響,慢慢的,人心中善的一部分如果被無限放大,他就變成一個善的人,惡的部分如果被無限放大,就變成一個惡的人,這是我自己的感覺。
林少:確實,人本來就是復雜的,有不同的部分,在不同的環境會展現不同的狀態。可不可以分享一下你自己的童年時光,小時候讀《三字經》嗎?還是讀哪些書?
饅頭大師:小時候我有三個興趣,第一個喜歡閱讀,一個是喜歡體育,第三個是喜歡打游戲。
我小時候讀的書可雜了,小時候家里有一個書櫥,爸爸媽媽的書都在里面,我什么書都看,比較雜,比如爸爸的《家庭日常攝影》、《養花技術》,媽媽的藝術類方面的書,包括那些我看不懂的,比如《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每個禮拜六下午到我家門口的新華書店,一待就是一個下午,這和我現在寫《歷史的溫度》也有關系,《歷史的溫度》就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什么都能寫,什么都能知道一點。
一個是喜歡體育,我很喜歡體育,喜歡看,喜歡參與,我整個學生時代體育都很好,還是大學的乒乓球和足球冠軍隊的成員,因為喜歡閱讀我就喜歡寫作,我寫作文還是挺好的,愛體育和愛寫作,這兩個東西結合在一起成了我人生第一份職業——體育記者。我覺得很幸運,很少有人這么完美的結合。
第三個喜歡打游戲,我小時候特別喜歡打電子游戲,有時候一打就是六七個小時,從電子游戲到電腦游戲,再變成網絡游戲,因為喜歡玩游戲,我對互聯網的發展、電腦軟硬件的發展比較熟悉,所以我是報社里第一批轉型去做新媒體的。
我覺得童年三個愛好,喜歡閱讀寫作,喜歡體育,喜歡玩游戲,對我的成長,對我走的道路,回過頭來看都是有影響的。
林少:現在很多家長會覺得焦慮,為什么孩子現在不愛看書了?
饅頭大師:第一,就是現在孩子面臨的誘惑比我們當時大多了;第二個,我們一直覺得人是應該天然愛閱讀的,不是的,閱讀是件快樂的事,但閱讀它是有門檻的,不是能夠輕而易舉進入閱讀世界的,這個門檻不是很高,但是有門檻,我們小時候為什么能跨過這個門檻?因為我們其他可玩的東西不多,我們動力就很強。
說句實話,如果那時候就有現在那么棒的三國游戲,我可能也不去看書,那個時候沒有這個東西我就去看書,現在的孩子動力比我們那時候弱,其他的誘惑多把動力消減了,那越過這個門檻相對來說就要困難一些,但閱讀這個東西,一旦越過這個門檻,你就會感受到無限的快樂。
林少:未來自己比較想寫的,還有什么呢?
饅頭大師:還是想寫歷史小說。其他的小說,比如玄幻言情,不是我擅長的。我有時候想想,《歷史的溫度》7本里面那么多精彩的故事,難道就挑不出一兩個,可以寫一部小說嗎?肯定有,但真的得沉下心去寫。
現在我在錄初中大語文伴讀,每個星期連錄帶寫帶校對6萬字,雷打不動,我就想,我怎么給自己挖那么大一個坑,但既然家長都很信任我,也想把這個事情完成,現在主要的精力都在這個上面。
林少:會比較想寫什么朝代,什么人物?
饅頭大師:最想寫的是近代民國,但可能受到的限制會多一些,那就往古代寫。我自己還是比較喜歡春秋時代,春秋戰國時代比我們想象得殘酷,但另外一方面它還存在那么一點古風,相對比較開放包容,各種元素糅雜在一起,越是這樣的時代,它的故事就更能抓住人心。
其實有很多這樣的故事,但問題是它不像近代留下的史料特別多,回憶錄甚至報紙、電報都有。春秋時代可能就那么幾本書,《春秋三傳》、《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鑒》,來源相對比較少,更多的要發揮點想象。
林少:我們見證、參與了公號的黃金時代,對那段歷史有沒有什么感慨啊?
饅頭大師:就是兩個字,感慨。我們都是受益者,但十多年來,我們也體驗過很多“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能夠堅持到現在的,應該說都是比較有毅力、比較專注、比較能吃苦的。
第二個,微信公眾號目前總體來說是圖文,確實也是有門檻,讓我自己總結自己,說是純粹靠運氣也不誠實,確實在寫作方面有一些能力和技巧;
另外一方面,現在短視頻不光是對微信、對微信公號,對方方面面都在沖擊,對游戲、對實體書、對電子書閱讀,這些都是沖擊,無處不在,不能說我是最倒霉的、最被顛覆的行業,我們只是其中之一,這里面我覺得還是個心態,我們是得過益的。
再一個,我覺得文字閱讀這個東西還是永遠有市場,現在短視頻拍得好,最重要的是要腳本寫得好,故事搭建得好,還是要有內容輸出的功底,比如 Papi醬,為什么她的視頻那么好,到現在也還在輸出,而且每出一篇都非常優秀,她的文字功底,對劇情的把握、走向、節奏感,這些都是綜合性的能力,并不是像有人覺得拍短視頻扭一扭、跳一跳就好了。
可能有一兩條是爆款,要持續火下去,必然背后要有能力支撐,這個能力我覺得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殘留下來的這批微信公眾號的博主,還是積累了很多、有底蘊支撐的。
林少:我看你今年去了很多地方旅行,哪些地方印象比較深刻?
饅頭大師:今年去了四五個地方,值得一說是埃及,四五千年前就有那么精美的建筑、石刻,很震撼但又很感嘆,那么一個文明古國,很多地方的歷史比中國還要早,現在文脈斷了。
比如,古埃及碑刻的那些象形文字,現代埃及人如果不接受專門的嚴格教育,是完全讀不懂的。古埃及的那些禮儀,文化,宗教,現代的埃及人同樣是不會遵循,甚至是完全不知道的。
所以我也覺得我們中國在這點上還是很了不起的,雖然歷史沒有埃及長,但是是屈指可數保存比較好的、延續的文明。
2500多年前,一個叫孔子的人說的話,被他的弟子記錄下來,編輯成冊,取名《論語》。2500多年后,完全一樣的文字,一字不改,我們只要是接受過義務教育,都是讀得懂的。
而有些我們覺得可能讀不懂或者覺得晦澀的,但我們已經身體力行在實踐了,只是“日用而不知”而已:欲速則不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不知而不慍,言而有信,以直報怨……不光我們,對東亞的儒家文化圈、世界的文化圈,它依然在產生影響,這是我們很厲害的地方。
林少:四大文明古國為什么只有中華文明一直延續呢?
饅頭大師:應該說,是以一個國家的形式延續得比較完整,古希臘文明也在延續,只是拆分泛化到西方文明中去了。影響因素很多,有一點,我覺得中華文明非常包容。2000多年來,所謂的被入侵過,甚至被占領過,但是后來事實證明,都被同化了。還有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論語》也好,其他各種文化原典、文字,起到了很好的文脈傳承的作用。
林少:對,所以文化才是核心,而且軸心時代,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一直到現在還在產生影響。你覺得歷史是一直在重復嗎?還是說它是在重復中進化的?
饅頭大師:我覺得從底層邏輯和大方向來講,是重復的,很多歷史經驗教訓,不管有輪子、沒輪子,有火藥還是沒火藥的時候,犯的錯誤可能是一樣的。
很多人問,讀歷史有什么實際用處?很多時候沒有,讀完就讀完了,但讀得多了,感悟積累起來,總結出一些東西,你會發現歷史大多數都是在重復,你就會比一般人通透些,心態平衡些。
現在很多人對未來焦慮、彷徨、迷茫,這個世界到處是變數,局部戰爭、無形的經濟戰貿易戰,都說我們現在站在一個百年未遇的大變局的門檻上了,那回看一下歷史,二戰難道不天翻地覆嗎?難道不是改變人類歷史嗎?后面美蘇爭霸,古巴導彈危機,手都已經按在核彈的鈕上了,不比現在更千鈞一發嗎?然后互聯網出現了,這對我們人類歷史改變不大嘛,過去的一百年是不是天翻地覆?
過去一百年我們人類走過來了,未來一百年可能也會有很多改變,AI技術、人工基因技術、甚至“可控”核聚變,但每100年都是這樣,當你了解到過去有那么多變化人類也過來了,未來相對來說心理會稍微坦蕩一些。
再退一步,我們都是平頭小民,我們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不要給社會添亂,先自己做好,在有所余力的時候能夠溫暖身邊的人,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我覺得這就很好。
林少:你寫了這么多歷史人物,有沒有哪個人讓你特別有共鳴,甚至可以奉為知己?
饅頭大師:有一個人我覺得和我有點像,我把他放在了《歷史的溫度7》最后一篇,“人這一生該怎樣度過”,我選了袁枚。
袁枚是個才子,20歲出頭就中了進士,很不容易,然后他怎么說?當官很枯燥很乏味,大大小小的沒有意義的事情,迎來送往,磕頭膝蓋疼。他就不干了,38歲離職。我后來算了算,我辭職也是38歲。
離職以后他做了很多事,買了個園子叫“隨園”,還經營房地產、經營旅游業,寫書,賣教輔,他八股文寫得特別好,每年科考之前他就寫“八股文怎么寫”,類似于現在的全國中小學生作文選,每次寫出來洛陽搶購一空。
收弟子,還收女弟子,當時女性能夠認字已經不容易,還能夠出書,他后來確實有幾個女弟子寫得挺好的。然后他又是美食家,《隨園食單》也是他寫的,他又是個旅行家,到處游山玩水,過得很瀟灑。
82歲去世之前,他說了一句話,“千秋萬世必有知我者”。他沒說錯,你看我們現在還在聊這個人。我覺得想穿了,看穿了,就能做很多開心的事。
林少:你平時生活狀態是怎樣的?多長時間工作?多長時間生活?
饅頭大師:很多人覺得我是時間管理大師,我一個禮拜出六萬字,經常還能發點王者榮耀的截屏,還有一些電影/電視劇劇評,我也在想我時間哪來的?后來想了想,我確實大部分時間是在寫東西。
我8小時在公司里面寫,回家吃了晚飯開始錄音,然后再寫到大概十點鐘,我會去踩會橢圓機,做點俯臥撐,然后洗個澡,追個劇,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我住的房間很小,大概也就10平方,除去一個書桌,一張床,一個衣柜就沒地方了,我覺得我也挺開心,寫累了往床上一躺,稍微刷會手機就睡覺。
我并不覺得這是很糟糕的生活,我自己覺得挺幸福,我和太太都沒有什么物欲追求,不追任何名牌,也不需要買特別好的車子,不需要住特別好的房子。
林少:和太太認識21年,這么久還能做到形影不離,有什么婚姻相處的方法?
饅頭大師:這個問題從來沒有人問過。我是覺得我們兩個人相對來說都比較寬容,不喜歡吹毛求疵,還都比較能換位思考。
我妻子脾氣性格比我更好,我當時特別喜歡她的一點,就是不開心她都能說出來,這個事情我為什么不開心,說出來就沒什么問題,怕的就是讓你猜。
第二個,我覺得夫妻之間很重要的是平衡,各自有各自的擅長,各自有各自對家庭的貢獻,各自有各自拿得出手的地方,這樣的一種平衡是最穩定的。
如果說特別高、特別低,無論哪一方,對雙方都提出更高的包容的要求,處理不當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果平衡的話,壓力更小。
林少:怎么讓愛情和婚姻保鮮呢?
饅頭大師:我覺得這個因人而異,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我們有特別好的一點是三觀一致;
第二個,還是有那么兩個一樣的興趣愛好,比如我們兩個人都很喜歡追劇,每天都要晚上看一集,國產劇、美劇,我們都喜歡看懸疑科幻的,一起看、一起猜劇情,我們也都挺喜歡健身的,也都喜歡吃美食,這種就是能夠一起搭伴做的。
而且這個不是說我照顧你,我迎合你,我們都是發自內心,我覺得有相同的興趣愛好,有相同的認知水平,有差不多的三觀,這些很重要,如果不一樣的話,另外一方要有很高的情商和包容性,長時間來說還是有點累的。
林少:你的人生這么順利,接下來自己的人生想怎么度過?
饅頭大師:我原來說實話有點迷茫,小時候很多人都一樣,看三國演義,什么青史留名、桃園三結義,或者像霍去病這樣建功立業,和平年代哪有什么機會讓你去建功立業?
20歲左右的時候,我很怕過生日,因為每過生日就覺得又長一歲了,一事無成。來到30歲以后,開始慢慢和解,歷史常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們頂多算小水珠,想明白這一點,你就能想明白很多事情。
有人會問,我們都是小水珠,那你活一輩子干嘛?我們到這個世界上,注定不可能被寫入教科書,載入千秋史冊的,但我們對我們的父母,對我們的孩子,對我們的伴侶,對我們的摯友親朋來說,在他們的歷史里,我們就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同樣,我女兒、妻子、我父母在我個人的歷史中也是濃厚重彩的一筆,我能做到的就是對他們負責,能夠和他們愉快地度過一生,這就是我一生的意義。
你問我未來,首先我覺得家庭還是很重要,我的家人要過得開心;我這兩年開始寫一些給孩子的音頻,也找到了一些意義,很多家長、孩子給我留言,這個時候就有成就感,覺得我是真心能夠影響到一批人。
作者 | 筍絲,《我問》欄目由十點讀書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