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541”薪酬分配后,臨床工資會漲嗎?本文揭秘。
今年年初,多地試點三明醫改的消息引發熱議,541薪酬分配也一度成為了臨床醫生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
3月11日,一則“安陽出臺公立醫院薪酬分配指導意見”登上《醫藥衛生報》,預示著541薪酬分配真的來了。
《醫藥衛生報》截圖
報道明確表示,安陽市結合全市公立醫院實際,出臺公立醫院薪酬分配指導意見,根據“突出公益導向,堅持按勞分配,注重統籌兼顧,合理動態調整”的原則,建立適應全市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逐步實現公立醫院收入分配的科學化和規范化,保障醫務人員合理薪酬待遇。
明確了河南安陽市出臺公立醫院薪酬分配指導意見,薪酬分配要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的價值,原則上醫(含醫技)、護(含藥)、管薪酬總額占比為5∶4∶1。
“541”并非一個新概念。2019年三明尤溪縣總醫院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三明醫改中的“541”政策里,有了全員目標年薪工分制,即在已實行醫生(技師)年薪制的基礎上,對全院在職在崗的護理、藥劑、行政后勤人員全部納入目標年薪管理,并通過工分制考核計算來實現。
其中表示,制定“541”政策,要按系列劃分全院工資總額。醫生(技師)群體占全院工資發放總額的50%左右;護理、藥劑群體占全院年薪發放總額的40%左右(其中護理團隊占36%左右,藥劑團隊占4%左右);行政后勤群體占全院年薪發放總額的10%左右,此即“541”政策。
按照這樣的規則計算,具體到臨床醫生,工資分配大約占30%左右。
至于醫生(技師)中的占有10%的其他人員具體指哪些,無論是之前尤溪縣總醫院公布的比例,還是本次安陽的指導意見,都尚未對此明確。
“541”到底在醫護人員
薪酬分配中占什么地位
《醫藥衛生報》中明確表示,薪酬總量由人社部門及公立醫院主管部門根據公立醫院規模、功能定位和工作效果,在現有經濟運行條件的基礎上動態核定,包括在編職工以及采取其他用工方式的長期聘用崗位職工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國家和省規定的各項津補貼以及醫療服務盈余按一定比例提取。
經核定的年度醫院薪酬總量為該院薪酬發放上限。在總量范圍內,可根據月度工作任務完成情況按月進行分配,醫療集團、醫共體和各醫院可根據實際運行情況計發年度一次性獎勵。
固定薪酬包括基本工資、崗位工資、津補貼等各項基本工資福利以及按崗位、職稱、優質服務等方式固定發放的績效工資。
值得注意的是:
1、安陽市鼓勵公立醫院在定崗、定責的基礎上,采取增加急診科、兒科、產科、精神衛生科等緊缺崗位固定崗位績效工資、一線醫務人員夜間值班崗位績效工資、特殊人才協議工資等辦法增加本單位固定薪酬占比。
2、提升固定薪酬占比。2025年固定薪酬占比至少達到60%,2026年占比至少達到65%,2027年占比至少達到70%。
3、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薪酬待遇,實行同崗同酬。崗位屬性由公立醫院與醫療集團(醫共體)共同核定,崗位核定后向市衛生健康委報備,不得隨意修改。
4、安陽市制訂兒科、精神衛生科、全科、產科、急診科、感染科等專業薪酬水平傾斜辦法,注重對一線醫務人員的傾斜,內部分配應體現技術與風險程度差異、臨床醫務人員與醫療輔助崗位差異。
5、突出工作量、服務質量、行為規范、技術能力、醫德醫風和患者滿意度等,將考核結果與醫務人員薪酬掛鉤。臨床科主任獎勵性薪酬原則上控制在本科室醫生平均獎勵性薪酬的2.5倍以內。護士長獎勵性薪酬原則上控制在本科室護士平均獎勵性薪酬的2倍以內。
說到底,“541”也只是三明醫改薪酬體系改革中的一個分支而已。
醫改后干多干少一個樣?
臨床醫生工資到底是升是降?
三明醫生曬出收入截圖
日前,三明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福建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詹積富接受了《健康報》的專訪,強調崗位目標年薪制為“牛鼻子”的地位,三明醫改廢除了績效工資與藥品耗材掛鉤的薪酬分配制度,實行工資總額核定下的全員崗位目標年薪制,以基本年薪為主、績效年薪為輔,績效年薪與醫保基金結余和醫療服務性收入相銜接。
他還提到,三級醫院的書記、院長為50萬元,設計標準按照當地同級領導最高工資的2倍計算,主任醫師按照當地社會崗位工資的5倍計算。
當時社會崗位平均工資是6萬元,因此,主任醫師基本年薪為30萬元,副主任年薪為25萬元,主治醫師20萬元,住院醫師15萬元。
這不免就讓很多醫務人員感到迷惑,那是否干多干啥都一樣?躺平就可以了,如果這么想就錯了!
年薪制容易被誤解的一個地方就是,這是總額度,并不是直接發給個人這些錢,個人拿多少錢需要醫院進行考核,以工分計算。具體可以參考一下將樂縣醫院工分計算方式:
最新版本的工資結構更加強調向勞動強度大、責任風險重、技術含量高的科室及人員傾斜;根據團隊或個人詳細完畢的特殊工作來計算工分;同步為扶持某些專科建設,予以相應的傾斜政策。
將樂縣醫院薪酬分配辦法ppt
“541”薪酬分配更傾斜于一線醫務人員,所以,這群臨床醫生真的會漲工資嗎?“總體來說年薪制后對基層醫院是更友好的,總體薪資呈上漲的趨勢,同時縮小了和三甲之間的差距”,三明一位基層主治醫師分享了醫改以來他收入的變化:2022~2024年,他的年薪從12萬上漲到16萬。
同時,他還曬出了自己在三明醫改年薪制后的收入截圖:
但他表示,安陽市新的薪酬政策與他所在的三明依然存在些許不同:
1.一樣由政府部門核算全院總年薪,年底年薪制考核后計算全院總年薪,估計會和三明一樣每月按職稱預發工資,年終計算后發放全年一次性獎金。
2.按崗位編內編外同崗同酬,這點就做的比三明好些,期待其他地方也推廣。
3.提高固定薪酬占比,相應減少科主任的績效分配權利,相比三明醫改增加了科主任和護士長獎勵性績效的上限,避免科主任年薪一人獨大的情況出現。
4.院領導班子年薪按院長書記的80%標準進行考核,簡而言之領導們想要多拿錢,就必須把醫院年終考核的成績提上去,提高了領導們的積極性,但對于臨床醫生來說,臨床外的工作量或許會增加。
執行“541”薪酬政策
行政崗不如以前吃香了
但可以明確的是,“541”實行后,行政后勤的工資收入絕對沒有以往吃香了。
我國各級醫療機構中,行政后勤人員的比例都不太一樣。陜西省山陽縣衛健局原副局長徐毓才介紹,目前,一級醫療機構的行政后勤人員比例一般不超過 10%,二級醫院不超過15%,三級醫院不超過20%。他還提到,三明醫改中另一個有關薪酬設計方案:醫技、藥學類薪酬不得超過臨床醫生同等職稱的 80%,護理類不得超過70%,后勤類不得超過40%。
不僅如此,每年“541”也會根據人員職稱、數量等變化情況對各團隊工資額度分配比例進行適當調整。
以的皖北某醫院為例,神經內科(9名醫生、4名護士)+腎臟內科(7醫3護)+內分泌科(11醫5護)+肝膽外科(12醫5護)……+骨科(15醫8護)+(超聲科3醫2護),在這些臨床科室或者醫技科室中,被大眾廣泛認為是醫護的人員數量大致在410人左右。
而醫院的行政后勤部門,例如黨政辦、院辦、團委、總值班、醫務科、總務科、門診部、科教科、財務科、人事科、醫保辦、后勤處、宣傳科、質控辦、院感科、保衛科、設備科、信息技術、病案室、項目辦、基建辦、工會、婦女聯合會、采購等這些不負責治病救人、和臨床業務無關的科室部門人員,包括有編制的、合同工、外包的,加起來數一數卻高達678人,拋去行政部門當領導交叉重合的人員也得有628。
628分“541”中的“1”部分,壓縮行政、后勤、輔助等人員,降低行政人員薪資基本無懸念。541后,行政人員或許再也不是醫院中的“香餑餑”崗位了。
對此,上海某三甲醫護人員還曾發文表示:“醫院真的動真格了,開始改革,醫院砍掉了很多行政后勤等編制崗位,機關里面的總人數縮減為之前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樣子。如此一來,臨床科室要供養的非醫療技術人員人數就大大減少了,各個臨床科室的醫生都拍手稱好呢,我們對這樣的政策表示熱烈支持。”
總之,不論是臨床還是后勤,都有用武之地,也不能說誰養活誰,隨著三明醫改的到來,每個地區的落地政策還是會有細微不同,這一切也都是未知,從示范城市中尋找出的這些“蛛絲馬跡”并不能說明什么,作為一名醫生,大掌認為,以技術取勝、謀生,一步步晉級打怪,其實也還不錯,相信三明醫改后,我們的薪酬結構一定會更加完善,同行們也能獲得自己滿意的薪資報酬。
更多精彩視頻,請關注掌上醫訊視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